国家级新区联动报道团看湘江新区丨高“研”值:岳麓山下的鲜明底色

文摘   2024-09-12 17:16   湖南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

2023年6月,湖南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将长沙打造成为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长沙积极引进国内外一流研发机构,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时光悠然,2024年9月11日,湖南湘江新区,世界计算·长沙智谷里,一场规模空前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果展”为国家级新区联动报道团充分展示长株潭创新发展历程及成效。

此次成果展布展面积约5000平方米,包括序厅和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展厅,以及工程机械、轨道 通、文化+科技、航天航空与深海深地、先进计算、新型能源材料、生物医药大健康、未来科技、军民融合九个展区,陈列展品500余项,重点展示了“京华号”“海牛号”“天河三号”等“首字号”成果28项、“世界最长碳纤维臂架混凝土泵车”“世界最大成孔直径旋挖钻机”“全球最高自行曲臂式升降工作平台”等“最字号”成果17项、“永磁电涡流阻尼器”“大深度高精度广域电磁勘探技术与装备”等国家级科技奖成果177项。

“这里的大多数企业都来自湘江新区!”国家级新区联动报道团成员、湘江新区融媒体中心记者朱莉介绍说。作为产经记者,她十分了解湘江新区走过的每一步:2023年,我们聚力前沿创新新区建设,高“研”值成为岳麓山下的鲜明底色。湘江科学城首开示范、起步起势。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首次突破5%,居国家级新区第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15家,总量居国家级新区第二。长沙超算中心算力排名全国第三,获批全省首个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长沙留学人员创业园孵化竞争力跃居全国第七、中部第一。国家级创新平台总数达64家,占全省40%以上。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83件,排名全省第一。

坚持创新驱动、人才支撑,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核心引领区。把科技自立自强当使命、视创新创造如生命,提升科技创新竞争力。这就是“研”值高地异军突起的秘笈之一。

“我们是积极响应长沙市委市政府号召回湘发展的!”作为见证者、参与者,更是受益者的湖南清源华建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树模告诉国家级新区联动报道团,清源华建是由5名清华大学博(硕)士于2016年联合创立于北京中关村。2020年,该公司投资2亿元在湖南湘江新区打造研发及装备制造总部基地。为解决污泥处理工艺中能耗大、碳排放高的问题,刘树模牵头研发了全球“首台套”过热蒸汽干化舱,实现去水能耗7.5以上。截至目前,清源华建排水智慧物联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全国100多个城市。

在湘江新区,像刘树模这样的领军人才还有很多。仅2023年,这里实施“人才绿卡”服务,就新增省级研究生联培基地35个;新认定ABCD类人才218人,占全市的48%。

“科创研发蓄势释能”为这里插上腾飞的翅膀——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博云新材助力C919大飞机完成商飞,麒麟信安操作系统助力神舟十七成功出征,中冶长天荣获“国家冶金科学技术一等奖”。实施核心技术攻关“揭榜挂帅”,“算力网络构建关键技术”等6个项目入选全省十大技术攻关项目;承接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50个,占全省一半。科技成果转化再攀新高,全年完成技术合同登记4295项,成交额179亿元,分别增长87%、39%。半导体技术与应用创新研究院等3家单位获批省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排名全省第一。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率39.4%,较去年提升8.8个百分点。新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778家,增长22%。

风雨兼程又一年,凝心聚力再出发。2024年,湘江新区再次高举“突出创新人才领军发展”的大旗,出台一系列措施与举措——以“高精尖缺”为导向,挖掘高校校友和湘籍人才资源,谋划引进一批国内外顶尖科学家、院士和一流创新团队。发挥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人才集聚作用,新建海外人才联络站3个,建好留学生创新中心、洋湖国际社区,引进一批海外人才。引导高校人才到企业兼任“科技总监”,支持企业人才到高校兼任“产业教授”,实现规工企业与对口高校全面对接。新建一批高端人才公寓,鼓励企业购置房产引才留才,开通科研人才子女入学绿色通道,完善医疗保健服务体系,打造舒心舒适的人才家园。






记者:兰州新区报记者 陈永君 姜波、福州新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高宏、雄安新区宣传网信局媒体专班 刘淼 秦启涵、湖南湘江新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朱莉

编辑:吴梦珊

校审:李波 罗瑶 袁路华 杨刚
更多精彩内容

▶ 湘江新区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具体实事监督投诉举报方式

▶ 湖南省纪委监委通报7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

▶ 长沙,一座没有围墙的大学生创业城

了解更多新区资讯

请扫码关注我们

湖南湘江新区
湖南湘江新区官方唯一政务账号。权威、新鲜、及时,从这里读懂新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