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巢湖记:插秧记二

创业   2024-10-14 00:00   江苏  
瘦小的妈妈身上蕴藏的巨大的无穷的力量,对于这个几乎一生都在吃苦耐劳而今九十多岁也依然没有享过什么福气的妈妈,我百思不得其解,不到一百斤,最多一米五的妈妈哪来的巨大的能量,既有忍受父亲的责骂殴打,又要忍受奶奶无端的责骂,还要家里家外,自留地生产地里忙活,还要在全村的生产队里起到带头作用。什么支撑着妈妈不知疲倦、昼夜劳作,夙兴夜寐?妈妈一直到将近90岁时走路都是一阵小跑似的,五六十岁者也鲜能赶上她,这二年妈妈的步子慢了,但是依然精神爽朗,记忆力超群,头发些许的花白,50多岁时的花眼现在竟然自愈了,夜晚在十五瓦的灯光下,依然能够很准确且快速地将细小的线穿进很小的针鼻里。虽然90多岁了,妈妈依然节俭,依然粗茶淡饭,依然有些吝啬,依然穿着简朴。即使买一件新衣服给她,她一定给两只袖子做好套袖。给的钱很少很大方的花掉,每次问都说有钱有钱,有的时候还给我的女儿她的孙女钱。我现在想明白了,瘦弱的妈妈蕴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量,就是她的身后有几张嗷嗷待哺的嘴,有她或老实、或调皮、或愚笨、或精明的孩子。是孩子,让妈妈甘愿忍受不能忍受的苦和痛;是孩子,让妈妈每天都生活在孩子成长的希望里;是孩子,让妈妈唤醒劳累的身体,疲倦的双腿,弯下的腰肢和布满老茧的双手。于是,大清早,第一个开门的永远是她;大清早,从鸡窝、鸭舍里拿出蛋的永远是她;烧开了黎明的第一壶甘甜井水的永远是她;到地里挥动第一下劳作招式的永远是她;摘回带有新鲜露水青菜的永远是她;坐在锅灶旁点燃柴火煮一锅稀粥的永远是她;将鸡鸭鹅照顾好的永远是她;第一个走出家门到田里做活的永远是她……。劳作是妈妈的职业和使命,也是妈妈健在这个世界的幸运。
临近中午,妈妈又匆匆赶回家做饭。家乡做田,农忙时节,经常在几天里,左邻右舍互相帮忙,大家一起插秧速度快,劳累感减轻,工作效率还能提高,远比一家单打独斗来的快。菜是头天晚上准备好的,农村柴火灶,煮米饭来得快,不一会就远远看见一个矮小的人挑着两个筐步履矫健的过来。请人帮忙,饭菜质量一定要好,妈妈早就准备了可口的饭菜。菜多是过年时就预备下的,虽然每家的菜品几乎差不多,但是口味却有不同。妈妈的腌菜(鸡鱼鸭鹅肉)味道很好。乡人都赞许。说是吃饭,一来是补充能量,二来借此略微休息,以恢复体力。很快,大家就又投入到劳作中。乡人很少计较谁家多一亩少一亩,但是在乎今年谁家先,明年谁家先。
太阳快要西沉的时候,插秧终于结束了。大家又帮着下一家提前把秧苗薅好,扎成堆放好,一天劳作结束了。但是对于乡人来说,劳作之余的乐趣开始了。稻田里有黄鳝、泥鳅,还有草鱼,更有稻机子(其实这种禽鸟的名称我真不知道,只是乡人一直这样喊,一种两条腿很细长,体型较小,类似于鹳鸟)。乡人逮黄鳝和泥鳅是不需要任何工具,两只熟练的手在水田里摸摸,不时就有草鱼入筐,黄鳝入篓,泥鳅入盆。逮稻机子颇费力,它行动速度快,飞翔能力强,但是不用担心乡人自有妙招,家里抓鱼的破网多得很,将网略微张开,拍打水面,稻机子胆子很小,惊吓之中乱飞,有的就自投罗网。这时的稻机子小,但是柔嫩鲜美。稻子成熟时,个头大,远没有现在好吃。最神奇的是在田埂旁边抓黄鳝。田埂边有一个小洞,好了,极大可能有黄鳝,也有可能有螃蟹。手慢慢地伸进去,感受温度,感受里面的动静,似乎能感受到里面有动静,于是在洞口张好东西,一点点往里去,能摸到细长或粗壮的正在扭动的身躯,用手夹或用手拽,总能抓住它。果不其然,一条很粗很肥的黄鳝就到手了。哎哟哟,夹手了,原来手被螃蟹的钳子咬住了,忍住痛,一只螃蟹入篓了。不对,这么冰凉,快放开,只见一条水蛇倏忽而过,从洞口钻进稻田里。不用担心,就是被咬了,也不是大事,基本不要管它。最怕的是桑树蛇,咬人可不轻,但是桑树蛇一般不在水田里,并且胆子很小。而且它的速度很快,我们在放牛时经常遇到,它不轻易和人接触,我们也不轻易的接触它。有时在水面上看见一道影子飞快逝去,我们都朝岸边飞快游去。基本相安无事,大都虚惊一场。

早稻插秧时,天还是很冷,那时的天没有现在所谓的温室效应,确实冷。有条件的人家会穿着连体捕鱼的皮裤,但是在稻田里行动不便。更多的都是把裤腿卷起来,田里的水冷的真是刺骨,乡人老的时候很多都有腰痛病和老寒腿,几乎都是和年轻时在水田里插秧有很大关系。但是天再冷、水再冰,两只腿依然要插进水里。农耕社会劳作的艰辛不是一般人能够忍受的,这也激发了许多人离开农村的决心。
插秧时最怕的就是蚂蝗。这是一种吸附性软体动物,最喜欢吸人的血。腿在田里,蚂蝗很喜欢,一会儿感觉腿上有一点疼痛,抬起腿,一只很大的蚂蝗就吸在腿上。蚂蝗的吸附力很强,用手经常很难扣下来,这时最好的办法就是用烟头去烫吸附在腿上的头,很快蚂蝗就掉落了,干净捞起来,放在岸上晒干它,不然又要祸害别人。在水田里做活的人都被蚂蝗咬过,它还是某种细菌的传播者,有的人被蚂蝗叮了,花了不少钱才治好。

插秧是一种我没有参与但是亲见的农活。它考验着乡人的智慧和耐力,也考验着乡人的淳朴和善良,更考验着土地对乡人的厚爱。插秧只是农人生活中繁重但普通的活计之一,但是乡人没有拒绝而是欣然接纳,并且在插秧中创造出许多值得回味的有趣的乐事,以此给单调沉重的农活增添一些乐趣,借以缓解沉重的压力。人有的时候就需要给自己找些能够放松和调节的方法,从土地里找乐趣,从劳作中寻找乐趣,从最普通的一草一木中寻找乐趣。农耕社会给予乡人更多祖先的传递和记忆,并且乐此不疲的将之传给后人。这也算是对土地、对先民、对民俗、对乡土文化的尊崇和礼赞吧。

东关水泥厂
寻找遥远的记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