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洪涝灾害!这个模型推演了洪水蔓延过程

民生   2024-11-05 17:23   北京  





摘要:2024年7月5日,洞庭湖团洲垸堤防因遭遇持续强降雨及上游来水发生决口,对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巨大威胁。本文按“决口前—决口时—决口后”脉络,系统全面地复盘了堤防决口全过程,深入分析了堤防材质构成、稳定性及老化问题,决口前水位波动情况及沿岸地理环境特点。采用自研的突发洪涝灾害快速模拟与影响分析模型,精准推演了洪水蔓延过程,通过比对验证了模拟结果与实际淹没范围高度一致。同时,本文针对堤防巡查、应急处置和预防措施提出了具体对策,旨在提升堤防工程的应急响应和抗灾防灾能力,为未来类似灾害的防范提供借鉴。
关键词:团洲垸;堤防决口;复盘推演;应急管理
中图分类号:P333.2 文献标志码:A


   

洞庭湖作为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其周边地区水系发达,地势低洼,防洪任务艰巨。团洲垸作为洞庭湖畔的重要堤防区域,其安全稳定直接关系到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区域经济的稳定发展。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加剧和极端天气事件的频发,团洲垸堤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基于2024年7月5日发生的团洲垸堤防决口事件,通过复盘推演的方式,系统分析其原因、影响及应对措施,为提升堤防工程应急响应和防洪能力提供科学依据。

一、2024年团洲垸堤防决口事件概况

据湖南省水利厅6月30日发布数据,入汛以来,湖南全省累计降雨量达819毫米,远超往年同期水平,长江三口及湘资沅澧“四水”汇入洞庭湖来水量高达1088亿立方米,加剧了该地区水文动态的复杂性。受持续强降雨与上游来水叠加影响,洞庭湖水位持续上涨,对沿湖地区的防洪体系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防汛压力急剧增加。6月30日9时,洞庭湖的标志性水文站城陵矶站水位涨至33米,到达警戒水位和洪水编号标准,形成“洞庭湖2024年第1号洪水”。截至7月4日12时,陵矶站水位进一步上升至34.29米,超过警戒水位1.29米,面临决堤溃坝风险[1],对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重大威胁。

图1  2024年6月30日9时洞庭湖超警站点
二、决堤前水情—工情分析
(一)堤防自身工况
1. 堤防基础材料:洞庭湖区的团洲垸堤防主要由沙壤土和混质泥等材料构成,最大问题是当外湖水位过高时,水易通过堤身材料向内侧渗透[2],潜藏着诱发管涌灾害的风险[3]当管涌快速发展时,将直接威胁堤防结构的完整性,造成堤防塌陷,进而引发决堤等严重险情,对区域防洪安全构成重大威胁。
2. 堤防稳定性:遭遇强降雨事件后,洞庭湖水位急剧上升,导致堤外河道水位远高于堤内,在堤体两侧形成巨大的水压差[4]这种水压差不仅加剧了水体向堤防内部的渗透速率,还强化了对堤基土体的侵蚀作用[2],促使土体颗粒被冲刷并随水流迁移,逐渐形成管涌通道。管涌通道一旦形成,便会加速周围土体的流失,进一步削弱堤防的稳定性[5]

3. 堤防的老化:如图2所示,部分堤段因建设年代久远或施工质量问题,存在明显的老化与薄弱环节[6-8],这些区域在面临洪水冲击时,其抵抗管涌发生的能力显著降低。长时间的强降雨已有昭示,但可能由于历史遗留问题、资源分配不均或重视程度不足,导致相应的维护与加固措施未能及时且有效地实施。

图2  团洲垸决堤处堤防老化情况
(二)水位情况变化
据央视新闻报道,长江三峡水库为应对防洪需求,采取加大下泄流量的措施腾空库容,此举与长江上游和湘、资、沅、澧四水来水,以及近期梅雨季节的持续影响相互叠加,共同促使洞庭湖城陵矶站水位快速回涨。具体而言,至6月6日8时,城陵矶水文站用于监测水位的20根水尺中,已有6根完全淹没在水下,从岸上向下数,第14根水尺已有一半被水淹没,水位已上涨至24.55米,超过24.5米的枯水线阈值,这意味着洞庭湖结束了长达308天的枯水期,进入平水阶段。6月16日至7月4日期间,城陵矶站水位累计上涨近8米,湖泊蓄水量增加约163亿立方米,总入湖水量更是高达551亿立方米,相当于7个东江水库在正常蓄水位下的蓄水量规模。至7月4日15时,城陵矶水文站记录到了34.3米的洪峰水位,超警戒水位(33.0米)1.3米,是4年以来最高水位[9-10]

面对如此高的水位,洞庭湖区域的堤防系统面临着严峻挑战,尤其是考虑到其堤基主要由沙壤土与混质泥构成,存在着巨大的管涌威胁[3]随着河湖水位的不断攀升,水流速度加快,水面拓宽,风浪与波浪对堤岸的直接冲击与侵蚀作用显著增强,进一步加剧了堤防的受损程度,加速了管涌和决堤的发生。

图3  7月6日与5月24日洞庭湖水位卫星遥感对比图
(三)自然地理和岸线特点
团洲垸地处洞庭湖沿岸,部分堤岸紧邻主河道或河床深泓区,这一特殊地理位置使得堤岸土体长期处于复杂的水动力环境之中,经年累月地遭受着河水的持续浸泡与高强度的水流冲刷。河水的长期浸泡会导致堤岸土体饱和度增加,土壤颗粒间的粘结力减弱,进而引发土体的软化与潜蚀现象。同时,水流冲刷作用则加剧了坡脚土体的流失,逐渐改变了堤岸的原始形态,使其坡度变陡,甚至在某些极端情况下发生坍塌,对堤防的整体稳定性构成了严重威胁。
三、决堤过程模拟
(一)模型模拟结果

为深入分析突发洪涝灾害对区域安全的影响,并提供科学依据支持防洪减灾决策,本研究团队自主研发了一套突发洪涝灾害快速模拟与影响分析模型。该模型在湖南省华容县团洲垸“2024·7·5”洞庭湖一线堤防决堤事件中进行了应用,模拟了洪水从决口处涌出并迅速蔓延至周边低洼地区的全过程。模拟结果表明,决堤后洪水在24小时内淹没了洞庭湖周边约47.64平方千米的区域,其中水深在决口附近最高达到8米。决堤初期水流速度快,导致洪水迅速淹没团洲垸地区,全垸大部分区域出现严重积水。如图4所示,模型通过动态的三维视角,生动再现了洞庭湖决堤后的洪水蔓延过程及其影响范围,能够为防洪减灾措施的制定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图4(a-f)决堤后洪水蔓延过程动态模拟图
(二)模拟结果验证
本文采用了多种数据源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通过对比卫星遥感数据、无人机航拍图像以及媒体实地调查数据,确保模拟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首先,使用高分辨率的卫星遥感数据作为主要的验证工具,提取2024年7月6日洪水后的地表覆盖情况,对模型模拟的洪水淹没范围进行精确对比。如图5所示,模拟数据与卫星图像的淹没范围高度一致,证明了模型在预测洪水泛滥范围方面的有效性。然而,卫星数据由于其固有的限制,不能提供淹没深度信息,因此本模型结果可作为有效补充。其次,采用无人机航拍图像和媒体实地调查数据进一步加强模拟结果的实证验证。根据澎湃新闻、工人日报等官方媒体发布的视频及图文报道,本文选取了两处能准确辨别位置信息的实际淹没点,对模拟结果进行了现场核实。如图6所示,2处实际淹没点均位于模拟预测的淹没区域内,这一对比验证了模型在实际中预测的准确性。

图5  洞庭湖决堤淹没区域验证

图6  洞庭湖决堤淹没区域验证
综上所述,本文采用的多数据源验证方法不仅增强了模拟结果的信度,也展示了该模型在灾害管理中的应用潜力。通过对淹没范围与淹没深度的细致模拟和验证,该模型有望为未来的防洪减灾提供更为精确和实用的决策支持。
四、决堤后紧急避险策略
本次决口发生于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团洲乡地区,地处洞庭湖北岸水域西侧,其具体位置明确标记于团洲垸洞庭湖一线堤防段。鉴于决口的紧急性与潜在影响,不仅要即刻启动决口封堵的应急响应机制,同时,必须坚守并强化连接团洲垸与钱南垸的第二道防线,有效遏制洪水向钱南垸区域的进一步蔓延与危害。
转移安置:为应对决口引发的紧急疏散需求,迅速组建了包括转移安置、卫生防疫、交通疏导、后勤保障在内的六大工作组。7月6日上午,已在城区设立四个临时安置点——职业中专、状元湖实验学校、实验小学及章华学校,各安置点均可容纳1700名至2000名受灾群众,确保了转移群众的妥善安置与基本生活保障。
决口封堵:面对决口危机,立即启动了应急调度机制,迅速集结各类专业救援力量与抢险设备,并紧急筹措封堵所需物料。通过缩小溃口两侧水位差,为全面开展封堵作业创造了有利条件,力求在最短时间内实现决口的有效控制与封闭。
堤防巡查:采用无人机技术实施大范围、高效率的堤防巡查作业,利用热红外、可见光及激光雷达等多源数据融合技术,精准识别堤坝潜在的安全隐患,如管涌、渗漏等现象。同时,加强对洞庭湖大堤、钱团间堤、藕池河堤及团洲安全区围堤的密集巡查力度,避免因局部水位变幅过大对堤防安全产生不利影响。
垸区排水:在团洲垸溃口成功合龙后,立即启动了以电力排水与机械排水相结合的排水系统,实施持续排水作业。为确保大堤结构安全,避免滑坡、坍塌等次生灾害的发生,将每日水位下降速率严格控制在0.5米以内。针对区内低洼地带积水难排的问题,建议通过开挖临时排水渠等方式进行导流,提高退水效率。
五、启发与对策
强化堤防工程规范化建设。在新建或改建堤防时,应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确保堤防的防洪能力满足要求。对于重要堤段和薄弱环节,应适当提高建设标准,增加堤防的高度和厚度,增强堤防的稳定性和抗洪能力。
推进堤防加固工程实施。此次洞庭湖决堤的险情是由管涌引起的,管涌是洞庭湖区常见的险情。对于老旧或存在安全隐患的堤段,应实施加固工程。具体措施包括抛石护脚、灌浆加固、修建防渗墙等,以提高堤防的整体强度和稳定性,防止管涌等险情的发生。
建立健全堤防巡查机制。制定科学、系统的堤防巡查体系,明确界定巡查范围、频次及关键监测点,确保巡查工作的全面性与时效性。同时,组建专业化的巡查队伍,并配备先进的巡查设备与仪器,实现对堤防状态的定期、精细化检查与评估,以便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潜在风险。
优化湖区水文环境监测体系。充分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雷达测流等现代科技手段,构建多维度、高精度的洞庭湖水文环境监测网络。通过实时监测水位、流速、流量等关键水文参数,结合智能预警系统,实现对湖区水情变化的快速响应与精准预报。此外,应建立健全堤防安全监测系统,自动化监测并记录堤防的变形、渗流、裂缝等异常情况,进一步提升监测效率与数据准确性。
加大河湖清淤疏浚与生态修复力度。定期对重点河湖的河道进行清淤疏浚作业,确保河道畅通无阻,增强其自净能力与水流稳定性。同时,注重河道两岸植被的保护与恢复工作,通过种植适生植物、构建生态缓冲带等措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与河道侵蚀,维护河湖生态系统的健康与稳定。
完善应急管理体系与响应机制。针对当地重点河湖的实际状况,制定详尽的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响应的各个环节、责任主体及具体行动措施。加强应急队伍的针对性培训与演练,提升其应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与高效处置能力。同时,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与调配机制,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调动资源,有效减轻灾害影响。
参考文献:
[1]周永强,向新颜.洞庭湖区堤防特大管涌应急抢护案例分析与思考[J/OL].湖南水利水电,2022(4):19-21+25.
[2]周乐新.洞庭湖地区堤防渗透破坏及治理对策研究[J/OL].湖南水利水电,2001(5):27-29.
[3]赵丽子,张恒恺,石林.洞庭湖区双层堤基管涌有限元分析[J].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21,50(10):68-70+78.
[4]赵晓锋,佘成学,邓命华.洞庭湖区软土质堤防滑坡机理分析[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4,12(2):220-227.
[5]宾斌,王导勇,冯志兵.TRD工法在洞庭湖区堤防工程中的适用性研究[J/OL].中国水能及电气化,2022(7):26-33.
[6]刘贝.洞庭湖区堤防工程精细化管理模式及应用[J].水利技术监督,2021(6):93-96.
[7]范四清.华容护城垸堤防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措施[J/OL].湖南水利水电,2021(4):25-28.
[8]孟熊,方孝彬. 湖南省洞庭湖区重点垸堤防存在问题及整治思路研究[J/OL]. 湖南水利水电,2019(2):49-51.
[9]毛德华,夏军.洞庭湖区洪涝灾害的形成机制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05(2):199-203.
[10]王锡桥.洞庭湖区1999年堤防工程险情浅析[J].湖南水利水电,2005(6):50-52.
●作者:杨涛,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沈玉芳,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硕士研究生;师鹏飞,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肖家清,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硕士研究生。
●来源:《中国应急管理》杂志2024年第9期 原标题《湖南洞庭湖团洲垸堤防决口复盘推演与分析》编辑:冯双剑
●编辑:董臣

推荐阅读

堤防决口发生后,何时是最佳封堵时机?中国安能总工程师揭秘!

一句话连通40多个系统?探秘“久安”AI大模型!

中国应急管理
中国应急管理报官微。应急管理政策权威发布,信息知识案例传播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