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助残进行时:看见文化的声音,触摸文明的温度
时事
社会
2024-11-25 17:02
北京
随着无障碍环境的不断完善,残疾人能越来越便利地走出家门,平等参与社会生活。近日,栏目记者和听障朋友以及轮椅使用者一起来到了首都博物馆探访,他们如何感受博物之美、文化之美。北京市无障碍环境建设促进中心副主任晏京是一名轮椅使用者。近日,他带着几名听障朋友一起来到了首都博物馆。首博大门前的坡道平坦、通道宽敞,轮椅使用者从进门到安检畅通无阻。过了安检口,一群听障朋友正在服务台前,寻求手语服务帮助。听障朋友通过手语翻译远程视频服务平台线上联系专业手语翻译,手语翻译再和博物馆服务人员进行对话,形成了听障朋友与服务人员的无障碍沟通。尽管这些年大型公共场所服务人员掌握了部分的常用手语,但是线上专业手语翻译远程视频服务对于听障朋友来说,依然必不可少。晏京副主任说:对于某些专业名词以及复杂的意思表达,还是应当让专业的手语翻译人员充当听障朋友和服务人员之间的桥梁,这样可以更加高效准确地传达信息、提供服务。采访当天记者注意到,在平坦的大厅地面上,无障碍电梯的标识十分显眼。按照指示,晏京副主任带着听障朋友乘坐无障碍电梯来到了博物馆的民俗展览区。一到展区,不少人都被一幅画作所吸引。有些听障朋友日常以手语沟通为主,文字理解能力弱,也无法仅通过文字对文物进行充分了解。北京市残联无障碍环境促进中心协调部分有代表性的北京公共文化和旅游单位,推进手语导览服务。只需要通过手机扫码,就能观看到手语导览视频。记者看到,展厅内部分展品的旁边有一个二维码,听障朋友扫描后,手机上就会出现一段专业的手语视频讲解。听障朋友抬头看展品,低头看讲解,这样就更容易理解展品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解锁了这个“新技能”后,众人纷纷走到自己感兴趣的展品前,拿出了手机。晏京副主任说,目前手语导览服务已在故宫、首都博物馆、抗日战争纪念馆、天坛公园等北京市多个文化单位得到推广,并且广受好评。提升了听障朋友游览时的体验感,同时,首都博物馆还在努力兼顾视障朋友的需求。平坦的道路、清晰的标识、轮椅使用者畅通无阻。线上手语翻译链接服务人员和听障人士,沟通无障碍,手语导览更是让听障人士游馆变得简单。而等比例复刻的博物馆珍品,供视障人士手摸更是体现出因地制宜的无障碍细节。与此同时,博物馆内众多的无障碍卫生间,无障碍电梯,随处可见缓坡设计,更是把无障碍的理念,落到实处。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无障碍设施和相关服务在保证规范的同时,还兼具了博物馆服务特色,北京市无障碍环境建设促进中心副主任晏京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法》于去年9月1号起实施,该法从设施建设、信息交流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全面系统地做了规定,并且填补了以往法律政策在无障碍环境建设方面的相关空白。记者:郭擎昊 摄像:沈博
编辑:赵建鑫 责编:水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