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连载(10-13)

文摘   2024-10-09 15:05   陕西  

为帮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央有关部门组织编写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一书。本书全文收录全会《决定》和有关领导同志的重要文章,着重对百余个问题进行解答,是学习领会全会精神的权威辅导材料。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第23—31页)



10.坚持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需要把握哪些重点?

《决定》指出:“坚持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这是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体制机制,进一步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多次强调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党的十九大把“两个毫不动摇”写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作为党和国家一项大政方针进一步确定下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印发《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等多个政策文件,使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更加系统完备, 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同时要看到,当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仍面临一些困难,既有国内外经济环境等外部因素影响,也有市场准人、产权保护、融资支持、要素保障等方面的现实障碍,一些企业自身也存在治理管理不规范、经营风险较大等问题。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壮大,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发挥更大作用具有重大意义。

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经营主体、市场体系、要素配置、监管机制等多领域政策举措,必须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找准关键着力点,坚持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充分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让非公有制经济在更加公平、竞争有序的环境中加快发展壮大。按照《决定》要求,需要把握的重点有:一是健全平等保护的法治环境。加快推动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通过立法形式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实下来,使各类经营主体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二是优化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进一步放宽市场准人、完善市场准人体系,深人破除市场准人壁垒,更大力度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支持有能力的民营企业牵头承担国家重大技术攻关任务,向民营企业进一步开放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三是完善竞争有序的政策环境。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和拖欠企业账款清偿法律法规体系。完善民营企业融资支持政策制度,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引导金融机构对各类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加快建立民营企业信用状况综合评价体系,健全民营中小企业增信制度,推动“信易贷”等服务模式扩大覆盖面、提升增信力度。四是支持引导民营企业完善治理结构和管理制度。引导民营企业健全公司治理、加强合规建设、完善风险管理、强化内部监督和廉洁风险防控,实现治理规范和有效制衡。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规范涉民营企业行政检查。此外,还要统筹做好政策舆论、统计监测、常态化沟通交流等工作,引导全社会客观正确全面认识非公有制经济,营造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壮大的舆论氛围;建立健全非公有制经济统计制度体系,健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监测指标;持续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完善多层次的沟通交流机制。

11.为什么要规范地方招商引资法规制度,严禁违法违规给予政策优惠行为?

《决定》提出:“规范地方招商引资法规制度,严禁违法违规给予政策优惠行为。”这是党中央对推进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作出的重大部署,是在准确认识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深刻把握市场规律基础上,从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

招商引资是地方发展经济的重要手段,在提升营商环境、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发展、培育经营主体、带动居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各地通过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吸引大量外部资金,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财政收入增加、居民生活水平提升。但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地方片面追求本地局部利益,为争夺投资、项目,违规实施税费、用地等各类优惠,人为制造政策洼地,使招商引资陷入盲目无序竞争,干扰了要素合理流动,降低了资源要素整体配置效率,阻碍了经济循环畅通,一定程度上导致产业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制约了全国统一大市场优势的有效发挥。规范地方招商引资法规制度,严禁违法违规给予政策优惠行为,有利于进一步理清政府与市场关系,从根本上铲除地方招商引资乱象生存土壤,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推动要素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高效配置,提高各地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自觉性;有利于引导各地将招商引资工作重点从拼财税、土地等政策优惠,转移到优化营商环境、提高服务水平上来,促进形成规范招商、良性招商新模式,实现招商引资高质量发展;有利于有效防止重复建设,防范产能过剩,营造良好的产业竞争秩序,促进产业健康发展;有利于严肃财经纪律,规范地方财政支出,防止财政资源过度消耗,提升地方财政可持续性。

规范地方招商引资法规制度,严禁违法违规给予政策优惠行为,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按照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要求,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高水平良性招商引资新机制,强化对招商引资宏观统筹引导。一是建立规范地方招商引资法规制度,开展全国统一大市场立法研究,将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纳人法治轨道,有效保障执行统一的市场基础制度规则、防范不当行政干预。二是强化全国统一大市场政策落实,制定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标准指引,明确标准规则统一、规划监管统一、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阶段性目标并动态调整,对地方及行业推进统一市场建设提供指引,切实引导各地树立算大账、全国一盘棋理念,为招商引资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三是明确严格禁止招商引资不当行为,不折不扣落实财经纪律,严格禁止各地在招商引资中违规实施财政、税费和用地优惠,惩处突破环境资源制度和政策规定、违规举债招商引资等各类不当招商引资行为。四是构建高水平招商引资新模式,从正面引导出发倡导规范招商、良性招商的工作方向,推动各地以优化营商环境为重点提升招商引资水平,健全地方招商引资决策和评价机制,完善招商引资考核机制,大力推进科学、精准、透明、合规招商引资。五是加强招商引资统筹协调和政策指导,强化国家层面对重点产业布局规划引导,引导各地按照区域主体功能定位,科学分析当地资源禀赋条件,因地制宜发挥比较优势招商引资,切实促进招商引资高质量发展。六是强化招商引资违法违规和恶性竞争行为监督问责,对政府采购、招标投标等重点领域环节开展专项治理,对违反招商引资政策规定造成不良影响的,依规依纪严肃问责,加大负面案例通报力度,发挥警示作用。

12.如何理解完善要素市场制度和规则,推动生产要素畅通流动、各类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潜力充分释放?

《决定》提出:“完善要素市场制度和规则,推动生产要素畅通流动、各类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潜力充分释放。”这是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要素市场化改革工作,对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作出总体部署,明确劳动、资本、土地、技术、数据等领域要素市场化改革的目标方向与任务举措。近年来,要素市场制度和规则建设持续深化,土地要素供应方式不断丰富,用地审批权、土地计划管理方式、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人市、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等推进实施,劳动力户籍制度改革、人才流动与评价机制加快健全,资本要素基础制度改革顺利实施,技术要素市场建设与成果转化有力推进,数据要素政策立法与标准制定取得重要进展,资源环境市场制度体系稳步健全,要素价格、交易、监管等治理机制持续完善,传统要素配置方式不断创新,新型要素加快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各要素领域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进一步提升,为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同时要看到,与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相比,要素市场制度和规则仍不健全,市场决定要素配置作用发挥不够,要素市场政府调节和监管制度有待完善,要素分配政策制度不健全,新业态新领域发展对要素市场制度和规则提出新的要求。完善要素市场制度和规则,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有利于明晰市场和政府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保障不同经营主体平等获取生产要素,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有利于优化资源要素配置,使生产要素能够从低质低效领域向优质高效领域流动,扩大优质增量供给,提高要素配管效率,推动要素配置实现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有利于将各类生产要素全面融人经济价值创造过程,共同支撑实体经济发展,形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贯彻落实《决定》部署要求,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持续健全要素市场体系,扩大要素市场化配置范围,促进要素协同配置,扎实推进相关任务落实落地。一是聚焦要素市场制度建设,着力破除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畅通要素流动渠道,丰富要素供应方式。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畅通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渠道,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完善促进资本市场规范发展基础制度,发展多层次债券市场,加快培育全国一体化技术和数据市场,加强用海、用能、用水等资源环境市场制度建设,积极探索新型生产要素配置方式,推进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二是健全要素市场运行机制,完善主要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要素价格机制,加强要素价格管理和监督,防止政府对价格形成的不当干预。健全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三是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鼓励基层大胆探索、先行先试,统筹推进劳动、资本、土地、技术、数据等要素领域改革,增强要素配置的灵活性、协同性和适应性。

13.完善流通体制需要把握哪些重点?

《决定》提出:“完善流通体制”。流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必须把建设流通体制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流通体制建设成果丰硕,国家骨干流通网络日益健全,流通领域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步伐加快,商品和要素流通制度环境进一步完善。以商贸流通为例,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23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达12.3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8%;流通设施不断完善,农产品批发市场超过4000家,农贸市场、菜市场和集贸市场近4万家;流通新业态加快发展,全国网上零售额15.4万亿元;农村、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12.9%和12.5%;开放融合持续深化,市场准人和货物跨境流动的障碍减少,16家流通企业进入世界500强榜单。 

同时,我国流通体制仍有待进一步完善,支撑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从流通布局看,物流网络分布不均衡,农村地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不少地方缺少对大型商业综合体等商业网点的规划引导,存在重复建设情况。从物流建设看,标准化、现代化水平有待提高,效率低、成本高的矛盾比较突出,各种运输方式融合衔接不够顺畅,商品和服务跨区域流通仍不顺畅。从动能培育看,流通发展的新旧动能转换任重道远,实体商店等传统商贸主体面临巨大转型压力,一些地方存在“重生产、轻流通”的现象,缺少国际水准的大型流通企业。从管理体制看,流通领域涉及部门多,一些地方多头管理、职能交叉和监管空白、留有盲点并存,现代流通的立法工作仍有待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完善流通体制,需打好“软硬”组合拳。

第一,健全一体衔接的流通规则和标准,提升治理水平。完善流通规则和标准体系,加强对我国流通领域现有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的修订和完善,推动流通领域的法规体系与国际接轨。加快推动农产品市场公益性立法工作,提高政府宏观调控和保供稳价水平。完善流通治理机制,推动线下商贸流通数字化、智能化、融合化进程,支持流通领域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成长壮大。促进供应链协同创新,推进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和跨界融合,支持流通企业健康发展,防止恶性竞争,培育世界一流流通企业。推动流通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形成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

第二,健全现代流通网络,促进供需街接。打通关键堵点、拓展流通空间,形成供需互促、产销并进的良性循环。加快发展物联网,健全商品交易市场网络,将发展商贸流通规划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考虑商贸流通网点、设施用地或空间需求,优先保障农产品批发市场、菜市场、便利店等民生设施用地。加强标准化建设和绿色发展.古持关系居民日常生活的商贸流通设施改造升级、健康发展。健全农产品流通网络,完善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开展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工程,加快贯通县乡村电子商务体系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加强对中西部地区政策支持。健全城乡多层次商贸网络,加强邮政、供销、电商、快递、益农信息社等资源协作,提高农村商业网点便民综合服务水平和可持续运营能力。

第三,完善物流基础设施,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推动农村市场升级,鼓励社会资本进人,加大对冷链设施、农产品产地预处理设施等具有一定公益性项目的引导和财政扶持,鼓励龙头企业牵头打造农产品供应链。推动城市商业提质升级,统筹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打造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发展特色街区和商圈,提升和改善消费环境,满足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加快智能物联技术应用,提高数字技术在物流业全过程的渗透率,推动物流要素在线化数据化,实现物流资源的线上线下联动。统筹规划物流枢纽,优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完善合作机制,加强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

 


来源|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

编辑 | 王泽民

审核 | 张云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宁夏煤业运销公司之声
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运销公司官方公众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