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叒叕”不能再用啦!规范使用网络语言文字在行动!

政务   2024-11-22 17:39   甘肃  


按照2024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计划安排,为整治网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不规范使用乱象,塑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网络环境和育人生态,近日,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印发通知,部署开展“清朗·规范网络语言文字使用”专项行动。




01

规范网络用语迫在眉睫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已成为我们日常交流不可或缺的平台。从社交媒体到在线论坛,从工作邮件到朋友聊天,网络语言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便捷性,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沟通方式。于是,我们在网上交流、获取信息时会发现,“YYDS、栓Q、人生无常大肠包小肠……”一些网络黑话、谐音热梗等逐渐成为一种语言现象。

     然而,在这股语言创新的浪潮中,虽然有些网络语言通俗易懂,能够丰富情感表达,但还有一些不规范的网络语言、错别字、网络热词滥用等问题也日益凸显,对于规范语言文字产生较大冲击,影响着信息的准确传递与文化的健康发展,严重的甚至会污染网络环境、影响网络安全。

面对现今“网络用语”的流行,人民日报也指出:“网络时代,出现网言网语很正常。但是,网言网语不等于奇言怪语,也不等于胡言乱语,更不等于污言秽语。”“玩梗需要智慧,比如有时得会抖机灵,有时得会说金句,有时还需要有创新。”


02

规范网络用语势在必得


为遏制乱象,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印发的《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建设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新媒体、公共服务领域、公共场所语言文字使用情况监测体系以及社会语言生活引导和服务体系。加强对网络语言、新词新语、字母词、外语词等的监测研究和规范引导。强化对互联网语言文字使用的规范和管理”。

为推进新时代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发展,国务院办公厅也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以国办名义下发的全面加强语言文字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意见》中再次强调——要加强对新词新语、字母词、外语词等的监测研究和规范引导。加强语言文明教育,强化对互联网等各类新媒体语言文字使用的规范和管理,坚决遏阻庸俗暴戾网络语言传播,建设健康文明的网络语言环境。




03

规范网络语言从我做起

语言文字人人都用,规范使用是大家的责任。给网络语言文字“立规矩”,很有必要!

构建清晰表达的基础

在网络交流中,清晰、准确的表达是沟通的前提。使用标准汉语,避免方言词汇和错别字,能有效减少误解和歧义。例如,将“灰常”(非常)改为“非常”,将“妹纸”(妹子)换回“女孩”,不仅提升了信息的专业性,也促进了语言的规范化发展。

适度使用网络热词

网络热词以其幽默、新颖的特点迅速走红,为网络交流增添了趣味。但过度依赖或滥用热词,可能导致语言贫瘠,影响深度思考。我们应理性看待网络热词,适时、适度地使用,让其在丰富语言表达的同时,不失去原有的文化内涵和语境适应性。

尊重多样性,倡导文明交流

网络空间是一个多元文化的交汇点,尊重不同地域、不同背景的语言习惯,是构建和谐网络生态的关键。避免使用侮辱性、歧视性语言,倡导文明、理性的讨论氛围,让每一种声音都能被听见,每一种观点都能得到尊重。

守护网络语言环境的底线

随着网络空间的不断扩大,相关法律法规也在不断完善,对网络语言文字的使用提出了明确要求。了解并遵守这些规定,不仅是对个人行为的约束,更是对网络公共空间秩序的维护。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就明确规定了不得发布违法和不良信息,为网络语言的健康发展划定了红线。

培养网络语言素养

学校是语言教育的主阵地,应将网络语言规范纳入教育体系,培养学生的网络语言素养。通过开设相关课程、举办讲座和辩论赛等形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语言的双刃剑效应,学会在虚拟世界中同样保持语言的优雅与礼貌。


·END·

网络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

不仅是个人素质的体现

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让我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用规范的语言文字

共同营造一个

健康、和谐、富有活力的网络交流环境


 

来源:网络

网信嘉峪关
了解工作政策的窗口关注网络发展的平台服务新媒体的大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