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令人振奋的消息传遍大江南北——意大利返还的56件中国文物艺术品回归祖国怀抱。这宛如一道璀璨光芒,照亮了历史与现代交织的时空通道,而其中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彩陶的现身,更是让马家窑文化再次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
马家窑文化,那可是黄河上游远古文明中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啊!奔腾的黄河水,雄浑的黄土高原,二者携手孕育出这片神奇且充满魅力的文化土壤。它宛如一部被岁月尘封的史书,静静等待着后人去开启,去探寻其中隐藏的神秘故事。
回溯到1924年,瑞典学者安特生踏上了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的马家窑村这片土地,从此,马家窑文化那神秘的面纱便被缓缓揭开。这里的彩陶,堪称历史的艺术杰作,浓亮如漆的黑彩、红彩、白彩,在橙黄色的陶底上绘制出灵动的水波纹、漩涡纹、网格纹等图案。这些图案仿佛是黄河水的奔腾不息、自然界的美妙律动,又似远古先民们心中神圣的图腾与坚定的信仰。每一件彩陶,都是一个承载着远古记忆的故事匣子,默默诉说着先民们的智慧与勤劳。马家窑文化的分布范围极为广泛,东至渭河上游,西到河西走廊和青海东北部,北达宁夏南部,南抵四川北部。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马家窑人用他们的双手创造出灿烂的文明。村落遗址多位于河流两岸的台地上,临近水源,房屋遗址有方形、圆形、分间等多种类型。他们以原始旱地农业为主,种植粟和黍,饲养鸡、犬、猪、羊等家畜。而陶器,不仅是实用的器具,更是他们生活中艺术的结晶。马家窑文化,无疑是华夏文明晨曦中那一抹绚丽的霞光,它让我们真切感受到远古先民们的创造力与生命力,也让我们深深领略到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那些精美的彩陶,就像穿越时空的使者,将我们与远古世界紧密相连。近年来,定西市在马家窑文化的保护利用以及马家窑文化节活动开展方面,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为马家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法规保障坚实有力。出台了《定西市马家窑辛店寺洼遗址保护条例》,犹如为马家窑遗址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确保遗址本体安全,维护遗址的历史环境风貌,充分发挥其文化传承作用。- 机构设立完善齐全。依托国家和省级层面专业学术部门及力量,设立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北考古工作站、历史理论研究所学术实践基地、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洮河流域工作站及甘肃临洮马家窑文化研究院等机构,构建起“政府主导 + 专业支撑 + 社会参与”的研究保护工作机制,推动马家窑遗址从“地理空间”向“文化空间”延伸。- 规划与项目实施有条不紊。高标准编制《马家窑遗址保护规划》,并实施了马家窑文化研究展示中心、马家窑文化遗址公园、马家窑遗址博物馆等文化传承保护项目,全面提升了文化遗产的整体性、系统性保护水平。- 文旅融合项目蓬勃发展。重点实施了马家窑彩陶小镇、马家窑传统村落改造提升、马家窑文化遗址公园游客接待中心等项目,有效盘活了文化遗产资源,拓展了文旅融合的广阔空间。- 文艺创作与非遗传承成果丰硕。精心提炼并融入马家窑文化元素,推出了纪录片《马家窑·中国之前的中国》、舞蹈《又见马家窑》、歌曲《遇见马家窑》等优秀文艺作品,讲好马家窑文化故事。同时,积极申报实施“陶器制作技艺”省级非遗保护项目,加强彩陶复仿文创产品开发。- 教育研学开展得有声有色。大力支持中小学校开设陶艺体验课,打造马家窑文化一日游、两日游研学路线,推动马家窑文化走进当代生活,点亮大众生活艺术美学。- 第六届马家窑文化节于2023年9月23日在定西市临洮县开幕,作为第六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的分项活动,此次文化节以“世界的马家窑·马家窑的世界”为主题,安排了“陶色焕彩•文明初光”——马家窑彩陶珍品主题展、“彩陶艺术之光”学术报告会、马家窑文化发现100周年暨马家窑遗址考古挖掘10周年纪念活动策划方案研讨会等21项系列活动。- 第七届马家窑文化节于2024年9月26日开幕,今年正值马家窑文化发现100周年,也是马家窑遗址考古发掘10周年。本届文化节以“彩陶和光·文明互鉴·融合共享”为主题,共分开幕式、黄河文化旅游带宣传推广联盟大会、首届洮河流域文化旅游联盟大会、学术报告会、寻觅马家窑·探源彩陶路五大板块,活动现场还签订了沉浸式全景5D动漫演绎《再现马家窑》项目框架协议等。马家窑文化,因这56件文物的回归,再次站在了世界关注的舞台上。让我们一起走进马家窑文化的世界,感受这份来自远古的魅力与传承,见证定西市在马家窑文化保护与传承道路上的坚实步伐,领略其在新时代绽放的绚烂光彩!
供稿 | 刘宇鸿
编辑 | 邱亚玲
说明 | 当归定西旨在宣传定西市文体旅游。部分文字、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所有转载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平台无关。本平台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