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斌 朱鹤 著
当前经济的核心问题:需求不足
主持人:从三重压力开始,需求不足不断出现在政策的表述中,而且逐渐成为当前中国经济的一个核心矛盾,该怎么理解当前的需求不足?
张斌:讲到需求不足原因的时候,我们可以有非常多的解释。而解释多了以后,解决问题的政策指向也会非常分散,不利于聚焦解决问题。所以我觉得还需要对需求不足的原因做一些分层。
需求不足的第一个层面是负面冲击,也可以叫做最初的诱因。诸如长期累积而成的收入分配极化现象,资产价格泡沫的破裂,像是股市的急剧下跌、房地产价格的大幅跳水,抑或是前两年我们所历经的新冠疫情,诸般各类因素相互交织,皆有可能成为引发需求不足的导火索。
第二个层面就是市场自身的化解能力。我们学过宏观经济学的都知道,特别是古典经济学派认为,如果价格是完全弹性的,市场能够自发地出清,需求不足问题自然而然就解决了。
在现实情境中,价格并非完全弹性,市场难以迅速自发实现出清。非但如此,市场在受到初始诱因或冲击后,还会放大需求不足的状况。
以房间内ABC三个人的经济关系为例,A的支出构成B和C的收入来源,B的支出成为A和C的收入,C亦如此,三个人相互关联形成一个经济循环,即彼此的收入取决于他人支出,而自身支出又转化为他人收入。
无论初始诱因与冲击如何,当 A 突然减少支出时,即便 B 和 C 原本正常,其收入也会因 A 的变化而降低,进而导致 B 和 C 的支出随之减少。如此一来,A、B、C 三者的收入与支出便会陷入螺旋式下降的困境。
就个体而言,其基于收入下降而减少支出的行为看似理性,然而这些个体行为累加的结果却呈现非理性的螺旋下行态势,这便是典型的市场失灵现象。
第三个层面就是政策的应对措施。大萧条时期,需求不足问题极为严重且被放大。凯恩斯强调,大萧条的原因这并非最初诱因或市场失灵,而是政策应对糟糕所致。弗里德曼则强调是货币政策出错,此观点被主流经济学家认可。
当时美国和欧洲深受其害,而处于工业化初期的日本虽遭冲击,却因高桥是清巧妙运用对抗需求不足政策,使日本 GDP 未受重创。
需求不足可从三个关键层面深入剖析。在初始诱因层面,就中国当前状况而言,疫情的冲击及其遗留影响显著,房地产市场历经大规模调整,同时还处于债务风险化解进程中,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需求不足的源头。
从市场层面来看,房地产市场的低迷使得政府相关收入锐减,进而导致政府支出也呈现下降态势,以政府类比为 A,房地产投资开发商为 B,其他居民和企业为 C,房地产投资与政府广义支出在 GDP 支出中占比达 40%,当二者消费动力不足时,其余部门收入大幅下滑,居民收入与企业盈利遭受严重冲击,随后居民减少购房、税收减少,如此形成恶性循环,不断放大需求不足的状况。
从政策层面来看,过去近两年间,货币政策虽下调利率,但下调幅度低于物价降幅,致使真实利率不降反升;
从财政政策来看,对比疫情前10%以上的广义财政支出增长,近期增长极为缓慢,今年前期甚至出现负增长,整体应对力度不足,难以有效遏制需求不足的螺旋下行趋势。
综合这三个层面的立体解读,对于深入理解当下中国所面临的需求不足问题具有极为关键的意义,能够帮助我们更为全面、精准地把握其本质与影响因素,从而为后续应对策略的制定提供有力支撑与依据。
陆铭:我补充一点张老师未提及的部分,即消费结构。
回顾今年3月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中刺激消费的三个关键词:提升收入、优化结构、减少限制性措施。在优化结构方面,就当下中国的大经济门类而言,制造业与服务业呈现不同态势。制造业需求相对不足,其结构性过剩主要源于两方面。
一方面,长期以来各级地方政府倾向于发展制造业,因其投资规模大,短期内能带动显著增长且税收便利,但结果是产能超常增长。
另一方面,过去制造业依赖出口消化产能,如今外需疲软,国内产能过大问题凸显。同时,随着国内经济与收入水平提升,消费结构发生变化,遵循全球发展规律,新增消费更多倾向于服务业,制造业需求渐趋饱和,例如家用电器、汽车乃至手机的消费增长均呈现放缓迹象。
尽管总体消费存在不足,但在服务业领域仍有亮点。尤其是青年群体在吃喝玩乐方面的消费增长迅速,像听音乐会、参加音乐节、外出旅游等。以我今年暑假在浙江的调研为例,距离上海不远的地方,出行需求恢复迅猛,提前一周都难以购得车票。这充分表明服务业存在大量新增需求。
但服务业的供给却面临诸多问题。
其一,管制较多。两会提出减少限制性措施,而这些现存的限制大量集中于服务领域,既约束了服务供给,也抑制了服务需求,阻碍了服务消费对人们美好生活向往的满足。
其二,供给能力受限。以电影行业为例,今年电影票房大幅下降,但并非观众没有观影需求,实则微短剧市场规模已超电影市场,说明居民对文化精神类产品仍有需求。就我个人的观影体验而言,国产片质量参差不齐,电影投资因排片、审核等因素难以获得稳定回报,投资者积极性受挫,供给侧问题导致服务业的结构性机会未能充分释放。
2025,拉动内需,谁来牵头?
消费还是投资
2025,钱从哪里来?
服务业还是制造业
探索增长的真谛
洞悉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层逻辑
xiang shuai
关注微博,获取更多香帅时评
商务合作请在公众号后台回复 合作
分享↓点赞↓在看↓
更多感悟,更多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