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心比心解“薪”愁

时事   2025-01-15 08:19   北京  


岁末临近,寒意渐浓,搭载着浙江省淳安县人民法院执行法官汪志康的警车刚驶入淳安县某村村委会,14名村民就立马围拢上来,“我知道,是法官带着我的血汗钱来了!”汪大爷的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图为汪大爷在领取现金。


记者从汪志康那里了解到了这个笑容背后的故事。2021年,为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淳安某村开展建设用地复垦民生工程,增加了100多亩耕地面积给村民种植玉米和大豆。某建筑公司中标该工程,因用工需要,召集当地村民配合施工。想着能在农闲时多赚些钱贴补家用,包括汪大爷在内的14名村民报了名。

工程有序开展,然而到了结算工程款时,建筑公司却以种种理由拒绝支付。“我们做了工,却拿不到钱,怎么办啊?”几轮讨薪无果后,2024年10月,汪大爷等人向淳安法院提起诉讼。


欠薪无小事,淳安法院迅速组织诉前调解,确定某建筑公司应支付汪大爷等14名村民工资,合计4万余元,但建筑公司未按期履行。案件就这样来到汪志康手里。


“都是地道的农民,农闲时打零工挣钱,都不容易。”汪志康深知他们内心的焦虑和对法院执行工作的期盼。


“钱不算多,但每一分都是他们辛苦赚的,都盼着拿了工资过年。”据汪志康回忆,接到案件的第一时间,他就与建筑公司展开沟通,充分释法说理,一面讲解国家保障农民工权益的相关政策,一面说明拒不履行的法律后果。


“不是我故意拖延,生意难做,账上没钱,我真是没办法。”电话里,包工头老张无奈地说。被执行人无财产可执行,14名村民的讨薪之路似乎遥遥无期。


14名村民多是五六十岁,因为常年干粗活,手上都是厚厚的老茧,讨薪几经碰壁,好不容易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汪志康不想让他们就此失望。


“这项工程是奔着惠民生、暖民心的目标去的,如果不能妥善处理欠薪纠纷,只怕会让农民寒心,甚至影响后续民生工程的顺利开展。”汪志康表示。


多年的办案经验告诉他,对确因经营不善而无力支付欠薪的情形,一方面要谨慎采取执行措施,避免用人单位被强制执行后的“两败俱伤”;另一方面要积极寻找其他渠道,全力保障劳动者胜诉权益的实现,让民生工程和惠农政策真正走进村民心坎。


于是,汪志康又细细翻看案卷,多方沟通,发现建筑公司账上虽无资金,但有债权未得到清偿,也许可以让欠付施工单位的债务人代替支付工资。


为此,汪志康立马联系相关债务人说明情况。“他欠的钱关我什么事?”听到汪志康的来意,债务人激动地说。


见此,汪志康一边安抚情绪,一边耐心释法,讲清利害关系。经过汪志康几番调解,债务人最终同意代替支付工资。


款项到账后,为了让村民尽快领到工资,汪志康决定跑一趟村里。


村委会人声鼎沸,村民们攥着刚到手的工资,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心满意足地向家中走去。


来源:人民法院报·1版

记者:余建华 | 通讯员:魏澜 方凯莉 文/图

责任编辑:张悦 | 联系电话:(010)67550939 | 电子邮箱:fyxw@rmfyb.cn

新媒体编辑:司雯



人民法院报
人民法院报-中国法院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