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世界的“中国式摄影”,你属于哪一类?

2025-01-06 21:39   甘肃  

来源:摄界光影路


美国人对于“庸俗摄影”的认定大致关乎到四个方面,且只要具备其中一条,便可视为庸俗摄影:

1. 运用过分复杂的技巧表达乏味的思想;
2. 忸怩作态的或矫揉造作的表现形式;
3. 极度的感情脆弱;
4. 摄影手段不宜表达的题材......


总之是指那些对毫无意义的或者陈腐的内容所进行的过分生产。庸俗摄影在美国其实主要取媚于小市民阶层的低级观看趣味,它的危害则在于“坚持让人们将其作为艺术性很高的作品去认真看待”。




何为“中国式摄影”?网上疯传的有这样几种模式,称之为“中国式摄影”:

1. 有钱有时间的

设备齐全,喜欢拍青藏高原戈壁沙漠,不求与众不同,但求大家相同。这些人最喜欢组成沙龙,喜欢讨论哪个山头南面,哪棵树什么季节的叶子红的最好看,为的只是能抄袭的像某某“大师”一点。

然后一起穿着酷似防弹背心的摄影背心,背上十几斤的器材,前往名山大川或者不毛之地。他们的MSN或者BLOG里经常会写着诸如“在路上”之类的话。


2. 有时间没钱的

多为年轻人,镜头不算好,喜欢拍MM,背景得是芦苇和铁道的,后期得是负冲的,天必须是绿的,文字写得像诗的,意境是颓废和看不懂的。常用词语是“在一起”、“不分开”。


3. 有钱没时间的

买得起镜头没时间跑,喜欢用长焦拍纪实。老人最好是满脸沟壑的,妇女最好是表情夸张的,街道最好是脏乱的,天空最好是阴沉的。微笑最好是苦涩的,眼泪最好是含蓄的。房屋最好是破旧的,大树最好是枯死的。冲突最好是激烈的,结局最好是悲壮的。


4. 没钱没时间的

镜头最好是借的,车最好搭顺风的,门票最好是逃的,模特必须是蹭的,拍的模特基本都是10岁以下以及常见家禽家畜,常用词语是也许明天会好。


“中国式摄影”,变成了大众娱乐的代名词!

中国摄影也有个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中国式摄影乃体制的必然,特色的体现、官府的宠爱、导向的青睐。但应该指出的是,有的地方沙龙或小团体负责人就是不向影友传播摄影历史和摄影应担当什么。

年复一年的教光圈速度怎么使用,拍鸟用600mm,拍小虫用微距,长枪短炮装备了身边人。拍出的大作也就是山山水水花花草草什么的,这样的摄影沙龙或摄影小团体要更新观念,走向真正意义上摄影还需要时间。







(欢迎关注映像志,ID:image1839)














当然,即使以往曾被摄影界乃至艺术界认为是“高雅 / 严肃”的摄影作品,随着人们世界观与审美观的改变和提升,随着时代在人文意识与美学修养等方面的进步,有许多也逐渐被扔进“庸俗”的垃圾箱里去了。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降,中国的沙龙画意风光摄影,便是典型的庸俗摄影,此不惟是因数量上的过度生产而令人生厌的缘故,即使是少数几个名家,其作品在选材、立意、审美境界、表现形式等方面也几乎从未跳出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窠臼。
我们甚至连亚当斯式的风光摄影都看不到,看到的只是对庐山、黄山、泰山、天山、喜玛拉雅山、塔里木沙漠、九寨沟、坝上之类的矫情乃至滥情。
他们如几个不约而同且无病呻吟的三流诗人所写出的赝品陶、谢田园诗,沾沾自喜地吃着古人的剩饭,背诵着古人的咳嗽,把积多年之功才逐渐掌握的各种摄影知识与技艺,全部用在了对陈腐情感的恣意挥霍上,且毫无自知、毫无节制地四处办展与讲座,“培养”了无数庸俗风光或糖水风光发烧友。呵呵,此间唯一的胜出者,则非摄影器材商与耗材商们莫属了!

庸俗摄影在中国的另一大表现则是走马观花采风式的“风俗摄影”,其集中地主要是以西藏为主的各少数民族地区以及陝北黄土高原等地。




地球影像研究院
看看地球上的稀奇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