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知识要点(六)

文摘   2024-07-28 18:49   甘肃  

31 新一轮审核评估指标体系内涵中,如何理解“专业设置、专业建设与国家需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及产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需求的契合情况”?

不同于“以学术型人才培养为主要方向”的普通本科高校,“重点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要方向”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地方性与应用型是其办学定位和特征。所谓地方性,就是要求其主要职能在服务国家需要的同时,要主动面向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谓应用型,就是强调人才培养必须具有鲜明的产业需求导向。这就要求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专业设置、专业建设必须与国家需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及产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需求相契合,实现人才供需两侧相适应、相匹配。实现这种契合与匹配,则要求需要高校深化专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于应用型高校而言,要建立自主性、灵活性与规范性、稳定性相统一的专业设置管理体系、专业设置标准和专业动态调整机制,要围绕产业链和创新链设置专业、建设专业、调整专业。

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做好专业设置能够保证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产业发展提供所需要的各类岗位人才,特别是主要产业所需求的各类专业人才;加强专业建设可保证高校所培养的各类专业人才能够满足社会、行业企业工作岗位的规格要求与需求。因此,这种契合主要体现在:学校培养的人才总量能否有效补充区域经济社会人才需求缺口,培养的人才类型能否有效覆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产业发展的需求广度和结构,培养的专业人才能否较好地满足工作岗位要求。另一方面,学校所培养的专业人才能够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产业发展所需求的人才类型、专业方向相匹配。

32 参评学校如何开展自评工作?

参评高校要成立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审核评估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主体责任,按要求参加评估培训,对照评估重点内容和指标体系,结合实际和上一轮评估整改情况,制定工作方案,全面深入开展自评工作,形成《自评报告》并公示。

33 《申请报告》有哪些注意事项?如何有效阐述“申请理由”内容?

以下几点需要关注:

一是申请要先确定评估类型,并说明理由。

(1)申请第一类审核评估,其主要理由应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来写:学校章程和“十四五”规划中确定的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是否明确是办世界一流大学、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是什么,是否是培养一流拔尖人才,现有的师资队伍与育人平台和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是否已使学校具备了世界一流大学所应具备的质量保障能力。

(2)申请第二类评估,要说明采用哪一种方案评估以及方案适配的理由。采用哪一种方案评估主要取决于学校章程和“十四五”规划中确定的人才培养主要目标,是学术型为主还是应用型为主,以及学校的师资队伍与育人平台是否具有与之相配的保障条件。

(3)地方高校要申请参加第一类评估需由省级教学行政部门向教育部推荐。

二是有异地办学的校区或者同城多个校区的都要逐一填写,实际评估时将一并纳入。

三是申请报告中还要说明上一轮评估整改情况。包括评估的类型(审核评估/合格评估)、接受评估时间、概括性地说明学校自评、评估报告以及专家反馈的主要问题。学校整改工作开展情况、主要措施、评估整改与持续改进的实质性效果。原则上没有完成上轮评估整改任务的不能申请,需要先进行整改。

四是已通过认证(在有效期内)的专业可以申请免评。参评高校需列出申请免评专业,不列出则表明这些已通过认证的专业主动接受评估。

34 “1+3+3”报告具体是指什么报告?何时可以提供给参评高校?

“1+3+3”报告的是参评高校形成《自评报告》,评估中心提供《本科教学状态数据分析报告》《在校生学习体验调查报告》《教师教学体验调查报告》3份过程性报告,并联合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新更名为教育部学生服务与素质发展中心,以下简称学生发展中心)提供《本科生就业数据分析报告》《本科毕业生跟踪调查报告》《用人单位跟踪调查报告》3份结果性报告。

《自评报告》是参评高校在评建工作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审核评估指标,阐述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改革建设和人才培养成效而形成的反映评建结果的写实性报告。

《本科教学状态数据分析报告》是教育部评估中心以国家数据平台每年采集的本科教育教学数据为基础编制形成的报告,呈现参评高校最近三年的状态数据,同时提供多种常模,供参评高校自主选择、个性定制常模作对比分析,旨在帮助参评高校精准对标,科学决策,帮助评估专家从数据变化中查找参评高校工作中的亮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在校生学习体验调查报告》《教师教学体验调查报告》是面向参评高校以问卷调查的方式梳理形成的数据报告,聚焦影响本科教育教学和质量保障的过程性关键要素,从一线师生的视角检视参评高校本科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情况,形成与《自评报告》的印证比照,为专家评估提供佐证参考,为高校持续改进指引方向。一般在评估前经参评高校协助组织问卷调查,评估中心形成报告。

《本科生就业数据分析报告》由学生发展中心从“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中提取评估前近3年数据进行分析,量化反应学校本科生就业整体情况,对高校就业工作进行常态监测。《毕业生跟踪调查报告》《用人单位跟踪调查报告》分别从毕业生、用人单位角度量化反应参评高校当年本科毕业生就业问卷调查情况,是人才培养目标达成度的外部评价结果。

“3+3”报告在参评高校评估前由评估中心通过评估系统上传,供参评高校和专家查阅。

35 《自评报告》如何撰写?

《自评报告》是参评学校在全面自评的基础上,聚焦审核范围,对学校整体办学情况进行全面梳理所形成的写实性报告,是学校自评结果的纪实性描述,是学校自我评估结论的集中体现,是审核评估的重要依据。学校要严格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范围》的要求,围绕审核评估指标体系,分别阐述学校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工作举措)、“做得怎么样”(取得的效果)、“做得不好的如何改进”、“改进效果如何”等等。

第一类审核评估的高校要重点回答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保障能力、教育教学水平,以及学校综合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思路、举措、经验和取得的成效;第二类审核评估的高校要重点回答学校办学方向和本科地位、培养过程、教学资源与利用、教师队伍、学生发展、质量保障和教学成效等方面的思路、举措、经验和取得的成效,以及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度、社会需求的适应度、师资和条件的保障度、质量保障运行的有效度、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同时,两类审核评估高校都要分析存在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整改建设的措施。在自评报告的形成过程中,应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以使自评报告被广泛认可。

(图文来源:陇东学院)
编辑:李元华
责编:祁   菁
审核:闫铁成
总审:刘崇辉

陇东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陇东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公益性信息服务平台,支持查成绩、查课表等功能,发布各种我院最新信息,展示我院校园生活,服务广大师生校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