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重读这篇文章来纪念他|津报早评

时事   2024-12-26 07:02   天津  

《反对本本主义》封面

文 | 观察君 
今天,12月26日,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31周年纪念日。

这位历史伟人已离开我们48年。

《中华读书报》报道,《毛泽东选集》位居2023年北大图书馆外借书榜单首位。

以青年毛泽东为故事主线的电视连续剧《问苍茫》,播出至今豆瓣评分为9.0分。

为什么他的奋斗经历、他的励志人生、他的思想智慧、他的精神气概,仍在今天深刻地影响着青年人,也深刻地激励着创业者、奋斗者?

今天,我们不妨一起重读他的一篇文章,体味他的深邃哲思与当下共通之处。

这篇文章是毛泽东自己所喜欢的。他曾说:“我对自己的文章有些也并不喜欢,这篇我是喜欢的。”

这篇文章的论断,影响了中国几代人,依旧具有指导意义——“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

这就是毛泽东写于1930年5月的《反对本本主义》。那一年他37岁。
文章的语句,是不是在当面警醒那些想要“躺平”的人?——“迈开你的双脚,到你的工作范围的各部分各地方去走走,学个孔夫子的‘每事问’,任凭什么才力小也能解决问题,因为你未出门时脑子是空的,归来时脑子里已经不是空的了。”这像不像“想,都是问题;做,才是答案”等等创业励志语?

文章强调的方法,像不像如今学校学习研究中的社会调查或工作中的“复盘总结”?——1930年5月毛泽东做了寻乌调查工作,不仅写下了8万字的《寻乌调查》报告,还对过去的调查工作本身进行了总结思考。写下了长文《调查工作》和短文《反对本本主义》。毛泽东曾有一句名言:“我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今天我们做学校实践报告或是单位调研报告、复盘报告,是不是要向这篇文章“取经”?

1961年毛泽东修改过的《关于调查工作》 以上图源:中国档案杂志

文章的话风,会不会让埋在材料堆里的“大笔杆子”感到望尘莫及?——“要不得!要不得!注重调查!反对瞎说!”以直言不讳的方式阐述观点。“调查的结果就像挂了一篇狗肉账,像乡下人上街听了许多新奇故事,又像站在高山顶上观察人民城郭。这种调查用处不大,不能达到我们的主要目的。”以形象贴切的比喻批驳错误的调查方法。如此鲜活泼辣的文风,放到今天是不是也会“出圈”?

文章蕴含的工作原则,至今仍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这篇文章是毛泽东对当时红军中存在的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的尖锐批评,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号召大家“到群众中作实际调查去”。文中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等理论观点——初步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特点,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思想,不仅为之后的《实践论》《矛盾论》等哲学巨著奠定了理论基础,而且至今仍闪烁着真理的光芒,至今仍指导着我们的实践。

文章失而复得的经历,让我们感受到革命岁月的烽烟动荡。——当年,在战乱环境中,长文《调查工作》和短文《反对本本主义》都遗失了。毛泽东说:“丢掉了这篇文章像丢掉了自己的孩子一样。”直到1957年2月,石印本的长文《调查工作》文稿,从福建上杭县茶地乡一位叫赖茂基的农民家里找到。赖茂基家人当年冒着生命危险,将革命文献保存下来。上世纪60年代初,当毛泽东见到这本经过辗转、失而复得的小册子后喜出望外,并在之后将此文改名为《反对本本主义》。这篇文章也是1991年编辑出版《毛泽东选集》第二版时,唯一增补进去的文章。

读起这篇文章,我们不仅读到了历史伟人的深邃思想,读到了革命斗争的艰苦卓绝,也体味到科学真理的时代价值,体味到穿越时空的历史共鸣。

《反对本本主义》是毛泽东著作中的重要篇章,也是毛泽东思想的一部分,更为我们打开了走近这位历史伟人的一扇门。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毛泽东同志把自己的一生献给党和人民,留下了永志后人的崇高精神风范。毛泽东同志展现出一个伟大革命领袖高瞻远瞩的政治远见、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勇于开拓的非凡魄力、炉火纯青的斗争艺术、杰出高超的领导才能、心系人民的赤子情怀、坦荡宽广的胸怀境界、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赢得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爱戴和敬仰,毛泽东同志的崇高精神风范永远是激励我们继续前进的强大动力。

今天,人们爱读毛泽东著作,是因为他的智慧哲思仍在指引观照当下生活;人们怀念这位历史伟人,是因为他的历史功勋,也是因为他揭示出“向大本大源处探讨”的探究方向,提出了观察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彰显出依靠人民的群众立场,激励了奋进前行的不竭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毛泽东同志的最好纪念,就是把他开创的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那么,从毛泽东所喜欢的这篇文章说开去,就年轻人、创业者的自身成长和学业事业发展而言,我们还能从中汲取什么?继承什么?发扬什么?

启迪着我们如何确立学习、工作、奋斗的目标。“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毛泽东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时,就十分注重社会调查。他曾励志“游学”调查。他曾做过青年“北漂”,在北京大学图书馆饱读书籍,接受进步思想,找到精神信仰,立志投身拯救民族危难、做开天辟地的大事业。今天,身处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历史时代,更加需要年轻人、创业者胸怀大志向,投身社会实践,将个人的前途与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创造无愧于这个时代的新成绩。

启迪着我们面对“扎心”的现实该怎么办。“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27年革命失败以后,面对“红旗还能打得多久”的疑问,毛泽东根据深入调查中国农民革命实际和冷静分析国际国内革命斗争形势,对中国革命前景满怀信心。今天,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中不免会碰到“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尴尬,也会有“不如意事常八九”的委屈。需要冷静分析外部环境和自身条件,咬定目标,坚定信心,胸怀未来,脚踏实地,不断向目标进发。

启迪着我们该如何拒绝“精神内耗”。“战地黄花分外香”。革命领袖也是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神,也有为了革命与妻子杨开慧离别时“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的伤感。有专著讲述毛泽东经历“三落三起”的传奇人生,面对艰难与挫折,他从不失革命乐观主义、革命浪漫主义,没有“躺平”或“出走”,而是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攻读马列,总结经验,丰富自己。今天,随着知识、信息、技术等各类要素来得更加便捷,一个创意创新点子,会瞬间在模仿中被稀释,生存的压力、同业的“内卷”、职场的“挫折感”等等,很容易让人心灰意冷。这就需要更加积极地看待成败,更加敏锐地考察调查新的突破口,不断积累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将自己的优势领域做精做透,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启迪着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该怎么办。“我们需要时时了解社会情况,时时进行实际调查。”当年,在解放战争即将胜利之时,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两个务必”,发出了正视困难和不足的谆谆告诫。新时代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三个务必”是对“两个务必”的继承和发扬,这充分展现了百年大党的清醒和坚定。

阅读经典穿越历史,感悟哲思观照当下。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今天,在开国领袖开辟的道路上,在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征程中,每个人面对的机遇前所未有,更应在各自岗位上、各自领域中拼搏奋斗,以无愧于这个时代的业绩,纪念这位历史伟人。

天津日报
媒体新闻账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