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木棉
时值年末,又到了要写工作总结的时候。
年终总结考核要不要搞?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一年到头,工作完成得如何需要有一笔明账。撰写年终总结的过程,是一次复盘过往、总结经验、查缺补漏的过程,工作成效可以通过总结得到反映、遗憾不足可以通过总结得以复盘,在材料中把工作总结得全面、经验梳理得充分,也有助于上级单位了解有关工作的进展和成效。
按说,年终工作总结无非是把这一年的工作简单梳理,干了什么就写什么,并不难。然而在朋友圈里,对于如何“写好”年终总结的烦恼和吐槽并不少见,比如总结怎么写才出彩?写多少字才显得重视?怎样才能在这场“年终竞技”中胜出?
一份总结,为什么会让大家如此“纠结”?因为很多时候,这份总结并非表面上看起来的那么简单——
这可能是向上级的“邀功书”。有的单位把本应下在平时的功夫放到了年终总结上,把本应做到实处的工作都写到了表面文章上,甚至把“笔杆子”集合起来,一次次开会、一次次强调、一次次修改。工作没有干多少,但说起成绩来夸夸其谈,在“数据美颜”、偷换概念上极尽所能;讲起问题来却是躲躲闪闪,对明摆着的缺点和问题,也是避重就轻、推诿责任。一篇工作总结虽然写出了“作家的水平”,却也丢掉了反映真实情况的意义。
这可能是给领导的“自荐信”。个别单位考核流于形式,只在乎台账材料,基层工作干了活儿不算数,写到总结里有数据证明的才有用。于是乎,一些人沉浸于浮夸卖弄、做表面文章,撰写年终总结不顾实情、弄虚作假,一味地“粉饰成效”,搞“数字政绩”。对此有人无奈表示,“工作干得好不如总结写得好”,日常工作干得好不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学会“晒成绩”,这样才能为自己增加一些筹码,在这场“年终竞技”中脱颖而出。
这可能是判断工作是否认真的“标尺”。有的单位对工作总结有着明确的字数限定,或3000字或5000字,而且对不同级别的领导干部字数要求“逐级上升”,如果字数达不到,那么就代表工作不扎实、态度不认真、思想有问题。于是乎,在“写好年终总结,这一篇就够了”“年终总结写作金句来了”,甚至AI的指导下,年终总结被不断“拉长”“包装”“注水”,用长篇大论和华丽辞藻对工作“精雕细琢”。文章虽然看起来成绩显著,但充斥着空话、套话,实际内容寥寥无几。
……
当然,还有很多时候,年终总结就是一场摆样子、走过场的“秀”,你辛辛苦苦、绞尽脑汁写好的年终总结,领导压根就不看。要不然,东抄一段、西凑一段,或者干脆把往年的总结版本改个时间交上去,为什么也能蒙混过关呢?要不然,网上各种通用版年终总结,为什么会那么受追捧呢?要不然,总结里的各种错误,为什么没人指出来呢?
文风关乎世运,世运隐于文风。简而言之,总结材料有什么样的文风,往往就反映出什么样的工作作风。
古语云“质胜于华,行胜于言”,如果反过来,那就本末倒置了。若让年终总结掉入形式主义的泥潭,成为比比谁更浮夸的“职场竞技”,那对职场中踏实干事的人来说就是种悲哀,如此不正之风对用人单位也贻害无穷。
不论政府单位还是公司企业,做好年终总结和年终考核,都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工作开展。想要初衷不被扭曲,想要年终总结、年终考核脱下形式主义外衣,还是要回归到“实”这个字上。
一来,要从改变观念入手。普通员工和中层干部,不应把年终总结看成可有可无的“应付差事”,也不要把它看成是表功、作秀的平台,只要把平时做了什么工作、取得了什么效果,实实在在、认认真真梳理一遍,真正去回顾工作实绩、真诚地沟通工作问题,年终总结就完全可以自然而然地写出来。
二来,更要从导向入手。主管领导要真正成为“把关人”,在审核下级的工作总结时看数据、看实绩,坚决摒弃“只看总结不看平时工作”“凭借材料好不好来评先评优”的错误考核方法。只有这样,基层工作者在写总结时才不会挖空心思地“寻章摘句”,年终总结也才能不再流于形式。
只有年终总结真正“实”起来,才能更加真实可信、有助于今后工作的规划和开展,对个人和单位更是一种“减负”。长此以往,年终总结中的形式主义,自然就会变得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