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科思维-尺度思维

教育   2024-11-02 00:03   广东  

----之尺度思维

学科思维是一门学科看待世界的独特视角和思维方式。是学科的灵魂。

地理常见思维如:尺度思维、人地协调、因地制宜、整体思维、区位思维、辩证思维(反思维定势)等。

地理学科是关于空间的学科,空间尺度变化是地理学科研究的特殊视角。

什么是尺度思维

地理学中的尺度是指地理事物和现象在空间和时间上的量度。包括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等,空间尺度即空间范围大小(全球、大陆、地区、地点),时间尺度即时间间隔长短(多年、近年、年、季、月、日)。由于地理学研究对象存在于特定的时空之中,尺度问题便成为地理学的基本问题,尺度思维(空间尺度、时间尺度、时空尺度)也成为地理学的重要思想。

1、尺度可以分为大中尺度, 小尺度。

大尺度一般关注整体,忽略细节,注重“普适性”;小尺度一般关注局部,“特殊性” 注重细部特征的探究。

a、大尺度地物是小尺度地物产生的背景,小尺度地物的空间分布是在较大尺度背景下自身特点的表现

大尺度空间是中小尺度空间地理现象发生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条件.如新疆天山出现阳坡草地、阴坡森林的阴阳脸现象,原因是阳坡蒸发多,土壤水分少,难以满足森林生长需要;阴坡蒸发少,土壤水分多,能满足森林生长需要。而这种微妙的平衡只出现在降水量400毫米左右地区,过于干旱或者湿润的地区是难以出现的。即只有在降水量400毫米这个大尺度下,才会出现这种小尺度现象。

b、小尺度上的地理物可能构成大尺度上地物发生的诱因,小尺度上地物的改变可能影响大尺度上的地物。(点状荒漠化圈的扩大引发草原退化甚至沙漠扩张

C、要从整体思维角度思考,一个区域中的地物出现可能和大尺度地物有关,也可能和小尺度地物有关。

(例如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的出现,和大尺度的纬度、大气环流有关。而非地带性热带雨林气候的出现,可能和小尺度的风带、地形、海陆分布、洋流等有关。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东南部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成因:以上三地虽不受赤道低压带的控制,但它们纬度低,且都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多;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d、小尺度事象和原因极有可能与大尺度结论相悖,要特别关注小尺度事象在位置分布、自然环境要素变化、人地关系等方面的特殊性

如福建降水量分布规律是自东南向西北递增,这就与我国降水分布规律不同。这里突出的是局部地形对区域降水量的特殊影响。

中国降水分布特点及主导因素(东南向西北减少,海陆位置影响)、福建降水分布特点及主导因素(自东向西增加,地形影响)

2、地理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强调“过程”目标:有些地理事物不仅在空间尺度上发生演变,还在时间尺度上发生演变,使得地理事物变得更加复杂.

由于作用于空气的各种作用力大小不同,地球上形成了各种尺度的大气环流,包括全球环流、季风环流和局地环流等层次。全球环流涉及三圈环流, 季风环流包括东亚季风、南亚季风等;局地环流包括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等各种地方性环流。立足尺度划分,可以从整体上认识大气环流,明晰各知识点及其之间的关系,避免知识点的零碎和散乱。

地理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有些地理事物不仅在空间尺度上发生演变,还在时间尺度上发生演变,使得地理事物变得更加复杂.

声明:本文的部分文字和图片取自于网络,内容有删减修改。

我们都爱地理
爱生活,爱教育,爱地理!家校合作!每天有推送,欢迎订阅!(老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