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林雪萍:研究印度的第一步应该是什么?很多人跑偏了…

学术   2024-10-14 00:01   四川  


本文共2132
阅读预计6分钟


作者 | 林雪萍

编辑 | 贾丽豪 陈珏可



图源:网络


来,认识一下印度这个熟悉的陌生人。

在中国讨论印度的细节,总是一个特别容易引起情绪的话题。实际上,我们对印度一点都不了解。这是一个陌生的邻居

2020年开始,中印就不再有直飞航班。现在中国对印度是放开的,而印度则对中国的签证也是严防死守。这也导致中国2023年去往印度不到上万人,而2019年则达到20多万人。中国在印度的很多投资,也无法派往商务人士。而印度的PN3限制接壤国家投资的法规,也处在一个风口浪尖上。

这也事实上也耽误了印度工业的发展,引发了产业界的不满。离开中国,经济上不正确;靠近中国,政治不正确。印度政府也处在一种矛盾的民粹情绪的僵局之中。印度舆论对抗的锋利,也不比中国钝多少。

其实即使在2019年以前,中印的交往也并不活跃。中印每周直飞航班大约50个航班而中国跟韩国可以达到1000多个。

如果看贸易,中印贸易额为1300亿美元,中韩贸易额为2800亿美元。这给人感觉是,中国和印度都是默默地只做生意,基本不串门。中印2023年的贸易额是1300亿美元,跟中越、中印、中泰的上升幅度相比,低不少。只要印度稍微掀开门缝,这个贸易额马上就会显著上升。

然而,僵持将军,把守了双方交往的大门。

然而这终于不能长久。这背后的国民性格,也值得仔细了解。

图源:观察者网


今天看了《不可思议的印度》,有些细节还是比较令人惊讶的。这是一个前中兴印度CEO的作品,内容有点过于发散总是跑题。但由于作者在印度多年,对于了解一些印度生活的细节,还是很有帮助的。

印度抛饼?没有。我们有时候在美食街吃的那种杂技般的“印度抛饼”,并不存在。而印度大街的“中国饭”,也不过是印度化的炒饭而已。

印度的种姓制度?其实已经弱化很多,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制度化。印度人们是在隔空跟历史遗留的传统思想意识作斗争。

总理莫迪就是来自低种姓的OBC(Other Backward Classes其他落后阶层)。寒门依然有机会。

图源:观察者网


印度表现出很多不同寻常的行为方式,值得我们去研究。

印度商务谈判非常刁钻,追求“不可思议的价格”。他们往往将所有的零部件都拆出来,一个一个子部件讨论价格,最后再计算总价格。

这种洋葱剥皮死磕到底的方式,让很多投标标的企业,即使中标最后也都是流血惨胜。印度企业似乎以拿到最低价格,当成是一种勇士般的荣耀。

这也意味着如果中国厂商,给不同的经销商提供了不同的价格,这也会是致命的。

跟印度谈判,不能有“买一送一”的概念。如果是大金额之外,免费赠送小金额的附件。那么这些附件就会被认为价格是零,将来也必须要免费提供。

印度的时间概念很弱。“不可思议的印度时间”,意味着时间承诺,不能当真。

这与追求高效时间的中国,有着非常大的差异。印度或许会追求最低价格的产品,但在运营的时候却会浪费大量的时间。

这对于中国的启发是“用中国速度应对印度时间,而不是用中国成本来对抗印度价格”。印度价格是低成本见长的中国制造也搞不定,而时间效率的价值却始终站在中国这一边。

不可思议的MBA,印度有着过剩的MBA。大学生毕业之后,一般都会直接攻读MBA。不管是机械、电气或者汽车,基本都会都是修读MBA。书中提到应聘中兴印度的1000份简历,没有一个不是MBA。

这真的让人吃惊。这或许能够解释,为什么印裔人在全球跨国公司横扫一片,例如微软、IBM、谷歌和万事达银行卡的CEO。

印度员工喜欢用书面固化交流的内容。交流之后,就会用记录下来。这应该是一个很大的邮电。书中将这一点,而不是英语母语,看成是印度成为全球最大外包国的原因,因为这样容易锁定甲方需求。而口头交流需求,容易造成中间返工,而耽搁时间。

整体来看,对待印度这一个躁动的邻居,中国对于印度的研究还是过于缺乏。我找了半天,就找了三四本书,真的是太少了。

图源:观察者网


最近写《大出海》一书,不得不去了解各个国家的文化底色,从而试图了解工业发展快慢不一的原因的。

然而翻看了一些资料之后,会有一种无奈的空洞感。从2018年开始,东南亚投资是中国最主要的方向。但是如越南、对泰国、对印尼这些即将对中国制造业下一步的迁移,产生重大影响的地方,我们了解都不够。因为研究就不够。即使对越南,也找不到几本书。国别研究的学者都去哪里了?

拥抱全球化,要能闻出各个民族身上的气味,才算知己知彼吧。

英国学者有一本《印尼Etc:众神遗落的珍珠》,真的是一本近代史佳作,可以深度理解决定印尼国民行为的文明指针。即使中国所熟悉的印尼排华事件,背后也有不同寻常的成因。


然而印度的研究最不能耽搁。作为一个最具有挑战和威胁的对手,自然也最需要研究。如果仅仅用情绪、用网上浮夸的事实,会产生巨大的误判。国内一些实业家,在对十年前印度电站设备的发展进程,也都有着明显的偏颇。中国电气设备被描绘成一个被诱敌深入的技术受害者,经济上也大受损失…这其实并不符合实情。而这对于中国制定下一步对外产业投资政策,其实也非常不利。

冷静理性理解各个国家做生意的方式,需要严肃理智的态度。个人情感要被放到(括弧)里暂行搁置。

无论从工业发展,还是人口,还是地缘政治下各方都在争取的一派,印度都不容忽视。这样一个搬不走的邻居,对中国未来的影响都会超过想象。深入了解对手,才能真正判断对手的意图。

作者简介:林雪萍,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质量院客座研究员

本文转载自“观察者网”2024年10月12日文章,原标题为《看了<不可思议的印度>,有些细节还是比较令人惊讶的》

本期编辑:贾丽豪 陈珏可


*前往公众号后台发送“编译”,即可查看往期编译合集

 往期推荐↓ 

▲政报·102期 | 为保2024大选,印人党打算收割这个群体的选票了.....

▲经报·96期 | 印落后中国16.5年,但正在快速缩小差距!

▲军报·16期 | 美在南亚宣称利益,欲介入中印边境争端?

重磅 | 揭秘印“最强硬贸易谈判家”谈判策略,其对全球贸易格局有何影响?

▲重磅|印学者:未强先霸,印度教民族主义外交真能提升印影响力?

  更多内容请见↓
 更多内容请

欢迎您在评论区留下宝贵的意见或建议,但请务必保持友善和尊重,任何带有攻击性和侮辱性语言的留言(例如“阿三”)都不会被采用。

南亚研究通讯
从专业研究视角出发,紧扣时政热点,深度聚焦南亚相关问题!欢迎各位读者批判指正。联系ID:dwrsissi2011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