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制作的手工酱料、云南特色的红果参、文山特色的秘制三七根下饭菜、非遗七彩花米饭、丘北辣椒制品、农家散养鸡、玫瑰花制品……在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火热举行的第十七届中国昆明新春购物博览会(以下简称:春博会)“康旅集团驻丘北县乡村振兴消费帮扶点”展位吸引了众多百姓围观,极具地域特色的文山土特产品大家争相抢购。
据了解,本届春博会将从1月11日开展至1月26日,为期15天。“康旅集团驻丘北县乡村振兴消费帮扶点”展位销售总额预计将突破100万元。近年来,云南康旅集团结合自身资源优势,帮助村民成立集体公司建立农村信用主体,通过集团订单引导村集体公司经营,为乡村培养经营人才,小投入带动多产业,助推当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一系列举措有效降低了村民的生产投入风险,提高了收入,进一步激发了农民参与集体经营的积极性,大幅提升了当地农村劳动均值。
乡村振兴展位登场省城“春博会”
首次参展的范国丽带来了家乡双龙营的特产卤腐和辣酱。“经过一个星期的热卖,我们已经第二次补货了。”范国丽在摊位前激动地说,春博会巨大的流量让她信心满满。
与范国丽一起参加展会的还有来自文山富宁、广南、丘北等文山州内十四家从事地方农副产品加工、销售的优质企业共同参展。
“集团始终坚持‘富口袋’与‘富脑袋’两手抓,希望通过展会,拓展当地农产品销售渠道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培养致富带头人的商业思维,跳出县域经济拥抱更广阔的市场。”云南康旅集团驻村工作队队长杨留阳说,在云南康旅集团的积极协调下,春博会主办方留出区位最好的展位之一,旗下的会展、物业、文旅等多家企业联袂助力展位的销售,持续扩大影响力。
“驻村工作队要主动认真总结活动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帮扶模式,为地方农副产品销售建立长期的、稳定的渠道和平台,助力地方乡村振兴。”云南康旅集团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李志琤在现场指导中强调。
引入现代企业治理 重构乡村产业
“一件件商品摆放在展位上,扫码购买就可以拿走,这在两年前几乎不可能实现。”杨留阳回忆,两年前3个帮扶点村民经济发展散、小、弱,由于缺乏市场意识,农民发展种植、养殖产业全凭个人经验,零散农产品很难变成可跨区域流通的商品,农民增收较为困难。
2023年,云南康旅集团乡村振兴工作队用半年时间,对定点帮扶3个村委会35个村小组7577户家庭进行全覆盖实地走访,对每个家庭信息情况进行了详细登记、汇总。同时针对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进行专项调研,并根据各村寨实际情况制定产业帮扶计划。
“如果只是把钱物发放到农民手里,解决的仅是他们眼前困难,只有帮助他们把产业发展起来,才能真正开启造血功能。”2023年9月,云南康旅集团驻村工作队协助双龙营镇政府,联合13个村委会,成立具有法人资格的集体平台“文山双龙农业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同时推动普者黑村成立“丘北普康俊业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公司化经营思路开启帮扶新路子。
康旅集团驻村工作队协助政府成立集体平台公司,推动个体户、村委会成为股东,由公司统一检验、包装农产品,转化为商品。同时,康旅集团旗下企业发挥产业优势,帮助销售或直接采购商品,形成商业闭环。通过“集体+农户+产业”机制,促进农业产业发展。
两家村集体公司成立的第一笔生意就来自康旅集团工会和职工食堂的采购。一年来,双龙公司流水超过150万元,并承担本次春博会参展主体责任;普康俊公司则与普者黑5A级景区签订食材及配送服务采购合同,总收入达60余万元。
人才、品牌先行 突破县域经济
“工作队来后给我们带来好多新思路,过去不敢想的事情,今天正在实现。”马者龙村委会副书记刘学同时也兼任双龙公司副总经理,他带着从农民手中收购的优质农特产参展。
在云南康旅集团的全力支持下,一群致富带头人走出“自留地”和“舒适圈”,把远在文山的农副产品推向更为高端的销售市场和展示平台,开启了探索市场之旅,他们将成为未来的公司经理人。
“通过建设农村信用主体,聚合了生产力,同时也解决了融资难问题;通过订单引导,解决了产品销路,也反向促进生产提质增效;通过融入市场,既锻炼了队伍又壮大了集体经济。”云南康旅集团驻村工作队员杨艾鑫表示,乡村振兴是双向奔赴,乡村通过产业升级获得持续的发展动能,集团通过深入帮扶,也可拓展自身文旅发展思路,丰富产品品类,提升品牌价值。
通过集合地域、民族、文化特色产品资源,云南康旅集团在普者黑景区建立乡村振兴公益性集市。未来,这个公益品牌不仅可以落地全省各地景区,也可落地新春购物博览会等展会和云南康旅集团遍布全国的商业、物业,形成“公益集市+景区”“公益集市+展会”“公益集市+商业”的乡村振兴大流通模式,带着云南乡村特产跳出县域经济,走向全国各地。
来源: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