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我市迎来一场突破了有气象纪录以来历史极值的暴雪,在这场考验中,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勠力同心,共战风雪。其中有一群人始终以“瞭望者”的姿态抗击着风雪。
他们日夜坚守,运用先进的气象监测设备与技术,密切追踪降雪动态,为全市各有关单位和部门提供了科学、及时、准确的气象数据支持,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的作用,确保各方提前布局、精准施策,最终平稳度过这场暴雪天气。他们就是我市气象部门全体工作人员。
战冰雪
迎难而上
走进黑河市气象台,记者看到一排排电脑整齐摆放,屏幕上闪烁着复杂的气象数据和卫星云图,工作人员正在接收观测场反馈的信息,进行分析比对。
“你看,这就是我们的日常工作。”市气象台预报员孟令男介绍说,“强降雪前,我们通过天气雷达探测、地面气象观测站监测等方式,将六个观测站的实况上传到国家平台,通过CMA等不同算法数值预报,经过研判得出结论。”
据市气象台副台长李子良介绍,19日,该台就开始跟踪暴雪情况,22日发布了重大气象信息专报。
人们看到的短短几十字的气象信息专报,凝结了气象人无数的心血和付出。
“为了更好地应对此次强降雪天气,我们与爱辉区气象局密切配合,抽调精干力量组成观测组、预报组、保障组等,确保顺利完成本次大暴雪天气气象服务保障工作。”市气象局副局长王延忠说。
“我们每天有四五名同志24小时在岗,每隔2小时向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及应急部门报送天气实况信息。”爱辉区气象局副局长朱亚萍说。
袁斌,58岁,一个老“气象人”。作为爱辉区气象局综合业务员,他在26日晚,几乎一夜未眠,实时监测数据和动态,及时与相关部门沟通联络。“他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但还是克服了种种困难坚持在岗。”朱亚萍说。
精准的数据离不开专业分析,更离不开设备维护。“极端天气里,保障中心加大了设备巡查和维护力度。观测场的设备容易产生亏电等故障,日常每天两次的维护增加到了每小时一次,顶风冒雪更换电池是常有的事。”市气象局综合保障中心主任张严说。
“监测雷达位于机场附近,我们沿着没有车辙的公路前往进行维护,用了比平时多一倍的时间。由于风向影响,雷达站外积雪及腰,挖出一条路后,我们又步行了九层楼的螺旋楼梯,到达雷达处已精疲力尽。”狂风暴雪的凌晨,他们的汗水湿透了贴身衣物。
据粗略统计,此次强降雪期间,我市气象部门密切监视、提前服务、准确预报,提供临时决策信息80余次,为冰雪清除转运、交通运输、农业生产等提供了全面的气象服务保障。
守平安
尽职尽责
晨曦微露,人们在睡眼惺忪中习惯性地摸起手机,点开天气预报查看当日天气情况。无论是出行、工作还是生活起居,天气预报早已悄然融入大众的日常,时刻左右着人们对于各类活动的安排与决策。那么天气预报是如何产生的呢?
每天晚上五点,大部分人已经结束了一天的工作,预报员的工作却刚刚开始。主班预报员会在晚上五点接班,整晚对气象动态进行监测。为了在早六点按时发布出当天第一份预报,即便是经验丰富、业务熟练的预报员也要在凌晨四点起床,通过分析和比对订正前期结论。
会议室里,气象工作人员围坐桌前分析研判。这是一场与强降雪的博弈。
每天九点三十分是全省气象部门的会商时间。通过会商,各地市对第一份天气预报进行再次订正。会商结束后,十点钟发布当天第二份天气预报。同时,气象部门会根据天气情况对各部门发布专报,如防火专报、农业气象情报等。
“当这些工作告一段落后,时间临近中午,主班预报员已经十几个小时没有休息了。这时副班预报员到岗,从中午开始紧盯雷达及相关数据动态,在下午三点四十五分之前发布第三次预报。”李子良说。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对于气象工作者亦是如此。尽管现代科技拥有诸多先进的观测手段,可高空中依旧隐藏着无数难以捉摸的变化。一次人们习以为常的天气预报,实则经过了无数次的推敲。
每一份气象简报都经历了气象工作者的反复推敲,凝结着他们的心血与努力。
每年,我市会举办多次大型活动,每一次活动的顺利进行,都少不了气象部门的鼎力支持。省第三届旅发大会,他们与台风抗衡,提前把云朵打散,保证开幕式没有降雨;中俄文化大集,他们实时监测气象动态,让万众瞩目的中俄文化交流在阳光下拉开帷幕;中俄界江冰球赛,他们在比赛现场搭建移动气象观测站,监测现场风向风速、温度等数据,避免比赛受天气影响……
提起曾为多少次活动进行过服务保障,大家七嘴八舌过后又相视一笑,“数不清了”“那谁还能记住呀”。
向未来
全力以赴
精准的数据是气象工作的灵魂,先进的科技和设备逐渐成为其坚实后盾。“2020年,我们实现了全自动化观测,为气象分析提供了更加精准、连续、及时的数据。”朱亚萍说。
近年来,我市气象部门致力于提升预报员对实况监测的准确度和时效性,积极探索课题研究,目前在研课题4个。利用计算机编程技术,研发了黑河市灾害天气阈值自动监测及反馈系统,该系统具备实时监控天气变化并在达到大风、暴雨、暴雪、能见度等气象条件达到预设阈值时自动发出警报的功能,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了及时有效的技术支持。
防汛、防火、防灾、减灾等各项工作都与气象部门息息相关。为提升服务效能,今年,由黑河市政府与黑龙江省气象局共同投资购置的集X波段天气雷达、卫星通信、5G通信、气象观测、视频会商等功能于一身的黑龙江移动雷达应急指挥车,已投入使用,并为今年在五大连池召开的第二届黑龙江省生态旅游气象服务产业大会提供现场气象服务,获得与会领导的充分肯定,目前应急指挥车正在哈尔滨市为亚冬会提供气象服务保障工作。
我市气象部门“以雪为令” 响应号召,在本职工作之余投身清雪行动。
通过技术进步和设备升级,我市气象服务更加精细化、多样化。李子良说:“如今的气象动态可以精准到乡镇,在十年前我刚参加工作时,这事想都不敢想。”
近年来,我市气象部门还积极开展气象科普宣传活动,在世界气象日、防灾减灾周等节点,通过微信公众号、宣传展板、科普进校园等多种形式,向公众普及气象知识,增强了公众的气象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
比如在黑河小学的一处六要素气象站,不仅能够为气象部门提供数据,还是小朋友们的科普学习平台。“每次我们在学校内进行观测,孩子们都十分感兴趣,有的还说长大以后也要当一名气象监测员。”市气象服务中心主任李阳说,“这些理想是孩子们懵懂的情怀,对我们来说,为了情怀而坚守毫不夸张。”
李阳说,每天她和同事们都会不自觉地望向窗外,这是出于对天气变化的担忧以及对精细服务的要求。他们认为,及时且精准的预警能够预防一场车祸、避免一次事故、减少诸多损失,这是他们向公众交出的责任答卷,也是对工作尽忠职守的体现。
“因为长期上夜班,大家的睡眠质量普遍不好,但是已经习以为常啦,谁让咱干的是这行呢?”张严说。
采访结束时,时间到了晚上六点,伴随着记者的离开,气象工作者们又各自回到岗位上,为明天的天气预报而忙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