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从“引进来”到“留下来”,科技成果从“书架”到“货架”,校地企合作模式究竟如何为经济发展增添新动能,“莱山思路”的奥秘就在于……
平台共建共享
压裂装备工况环境苛刻怎么办?设备整体使用可靠性不佳怎么办?服役寿命短怎么办……
院士工作站的建立,为正在逐梦金属表面强化与防护技术赛道的烟台杰瑞石油装备技术有限公司带来了坚实底气。“这是一次双赢的选择,我们希望充分利用院士专家的技术专长,找到合作的契合点,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院士工作站相关负责人员张树林说。
烟台杰瑞石油装备技术有限公司院士工作站是本年度烟台市首个获批建设的省级院士工作站,通过柔性引进加拿大工程院院士,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大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据悉,该院士工作站后期将根据企业需求,合作开发应用石油装备金属表面强化与耐磨蚀涂层材料及配套制备工艺技术,实现表面强化关键零部件工业化生产及制造,将显著提高设备整体使用可靠性及服役寿命,增强产品竞争力。
像院士工作站这样的平台,利于集聚式、一体化统筹配置创新资源。近年来,莱山区围绕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重点产业,强化源头创新,聚焦全区重大战略,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共用科创平台,一批技术创新中心、校企联合实验室等陆续落地、成果丰硕。此外,积极推动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开放共享,莱山区入网仪器总数达到630件,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
人才共引共育
在热烈的掌声中,“科技人才进企业”行动启动仪式在滨州医学院圆满落幕,市区两级科技管理部门有关负责人、驻地企业、高校青年博士等齐聚一堂,挂职科研人员王斌获颁聘书,“服务国家和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是我们科研人员的指挥棒,这对我来说是深入企业交流学习的宝贵机会,我也一定将个人科研所长与企业发展所需相结合,做科技强企的践行者和奉献者”他谈到。该活动是莱山区在深入推进校地融合、校企合作中的又一创新探索,“企业出题、高校解题、政府助题”的模式正在有效推进技术攻关和成果转移转化。
近年来,莱山区多措并举畅通政产学研合作渠道,与省内外一流高校院所联合举办了多场跨区域、多层次、高水平的交流对接活动,推进校企双向互聘,已累计输送75名科创人才顾问(科技副总)到企业驻点开展科研攻关和技术指导服务,27名创新创业导师(产业教授)到高校授课。
特别是今年,莱山区科技局实施开展了“‘四链’融合、向‘新’而行”产学研行动,聚焦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生物技术、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领域开展专场促对接活动10余场,80余家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参与其中,10余名博士赴杰瑞集团、金正环保等企业洽谈科技成果合作,20余家企业深入高校对接技术创新需求,这是博士与企业的“双向奔赴”,也是人才集聚与产业发展的同向共兴。
项目共研共谋
“针对解决海洋油气关键装备安全运维和高效运行等问题,攻克海洋油气开发关键装备的故障预警模型和算法等关键技术,这将有助于提升我国在海洋油气开发领域关键装备数字孪生的技术水平。”山东捷瑞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海洋油气开发关键装备数字孪生系统研发与示范”的项目有关负责人介绍到。
该项目是今年山东捷瑞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烟台大学、齐鲁工业大学、北京大学联合申报的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目前已被省科技厅获批立项。
通过地方政府牵线搭桥,聚焦发展所需和高校所能,重大项目校企共研共谋的方式已成为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的有效之举。今年以来,围绕我区优势产业,积极向上争取推荐,共征集企业项目指南建议、技术攻关需求40项,烟台市产业链技术攻关方向项目21项。截至目前,已有中央引导地方资金项目、省级重大创新工程项目、山东省乡村振兴科技创新提振行动计划项目等多项科技项目获批立项,立项资金数达2010万元,各级重点项目立项数、支持资金额均居全市前列。
活动共创共融
鲁东大学莱山实验中学(金滩校区)一间小小的教室里,激光切割机、CNC雕刻机、3D打印机、扫描仪等各类实验科普器材摆放有序,令人耳目一新。所有器材均由莱山区科技局提供,免费用于学校师生的日常教学。
这是校地合作共创的青少年科普教育品牌——“未莱教室”,“我们将依托‘未莱教室’开展一系列科普讲座、科学家精神进校园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唤起青少年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热情。”莱山区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谭强在“揭牌仪式”上介绍到。
今年以来,莱山区以校地合作赋能科普工作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成功获评“烟台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素质提升工程试点”。依托“全国科普日”开展线上线下活动200余场,参与人数超1.8万人,“山东省科普专家百校行”活动吸引10所学校近千名师生参与其中。“2024齐鲁高校科学营”落地莱山,成为全省唯一一个济南以外城市试点。
【来源】区科技局
【编辑】张馨
【审核】莱山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