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绿色变革书写“生态答卷”

学术   2024-10-17 17:18   江苏  



天蓝、地绿、水清,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最朴素的期盼。面对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何答好生态文明建设这道时代必答题?

突出问题导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徐州近年来在生态领域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积极探索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在青山绿水间奋力书写新时代赶考路上的“生态答卷”。

持续攻坚,改善生态“家底”

既防尘又降噪,一张绿幕把污染“网”罗其中。从上空鸟瞰,天幕绿网纵铺其间,基坑内支撑梁上的喷淋装置快速喷洒,两边11KW雾炮“火力全开”,高杆喷淋进行高空作业,独特的立体式抑尘场景展现在眼前。

去年9月,徐州经开区在全市首次引进应用的天幕抑尘系统,目前已在徐州地铁4号线全线试点运行,让工地环境治理更“硬核”。

有了天幕抑尘系统的加持,工地降尘率整体能有效提高30%。这意味着附近居民可能实现开窗自由。

面对老工业基地生态环境底子薄、基础差的现状,近年来,徐州一系列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污染防治行动指向鲜明、持续发力——

打好蓝天保卫战,通过健全污染过程预警应急响应机制、完善豁免企业清单动态调整机制、强化区域协同监管等措施,有效降低PM2.5浓度和重污染天气天数;

打好碧水保卫战,推进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分类收集、分质处理,建设污水管网智慧化管理平台,对照本地区黑臭水体清单编制“一河一策”方案,2023年徐州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市44个国省考断面全部达标,优Ⅲ比例高达97.7%;

打好净土保卫战,通过开展土壤污染隐患排查、严格准入管理、稳慎决策重度污染地块规划用途等措施,有效保障土壤安全利用,98个监测点位污染物浓度均未超过风险管制值。

上个月,市生态环境局又牵头起草了《徐州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实施方案》,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和完善大气环境管理体系,到2025年,实现市区PM2.5浓度比2020年下降10%,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率不高于1.0%。让“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成为徐州人的幸福“不动产”。


创新机制,破解“生态之殇”



每个季度,沛县丰乐村党支部书记孙冠男都会有一项议程:与来自山东省微山县的多名接边村镇干部会面,就微山湖治理开展联席工作会议。商议内容有污染防治、村集体经济发展等,大家共谋对策、推动落实。

微山湖,北与昭阳湖、独山湖和南阳湖首尾相连,水路沟通,合称“南四湖”。其中的“插花地”一度成为“集中纳污区”。

早在2017年,沛县就在全国首创了跨省治水“五联机制”,苏鲁边界联动共破“微山湖难题”。2021年底,徐州、宿州、枣庄等8市人民政府成立南四湖流域水生态环境治理保护联防联控机制,“跨界治水”的“大合唱”愈发嘹亮。

为共护“一江清水北送”,徐州又启动实施流域水环境保护三年行动,设置五级河湖长384名,推动河湖管护从“政府治水”向“全民治水”转变。久久为功换来南四湖流域水环境的明显改善:14条通湖河流水质改善率、6个国省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3个地表水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2023年全部实现100%。

今年4月,随着《南四湖流域(江苏区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的实施,市生态环境局在南四湖流域内共计排定了43个重点工程项目,总投资约9.6亿元,构建水生态环境治理新格局。

生态环境保护能否落到实处,根本在于制度保障和机制创新。

近年来,我市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全面推进生态保护制度体系及相关领域改革——

构建“无废城市”发展新格局,出台《徐州市工业固体废物管理条例》等一系列地方性法规和政策文件,设立专项资金、提供税收优惠、加强技术研发,为“无废城市”建设注入强劲动力。目前,“十四五”的“小目标”已经基本实现。

破解“企业污染、群众受害、政府买单”困局,2022年6月发布《徐州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创新性地构建“1+7”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体系,截至今年8月,启动案件415件、涉案金额2500万元。

建立最严格的生态空间管控制度,《徐州市生态空间管控区域监督管理实施细则》近日印发,确保生态空间管控区域“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

在彭城儿女的接续奋斗下,徐州先后获批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逐步成为全市人民的共识和行动。


优化结构,生态与产业“和解”

天空湛蓝如洗,厂区绿树成荫,道路整洁干净,车间里,先进且低能耗的设备在有序运转……初秋的徐钢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处处透着绿色化、高端化、智能化。

去年11月,徐钢集团超低排放评估监测报告通过专家评审。为了完成这场“绿色革命”,徐钢累计投入17亿元、改造工程500余项:对1310个运料运输排放源实施封闭、抑尘、收尘改造;刚出炉的铁水从暗沟流入铁水包中,实现“出铁不见铁”;烧结烟气多级深度净化系统使烧结环节彻底摆脱“污染物排放大户”的帽子。

“在徐钢超低排放改造过程中,我们全程靠前服务,开展了为期1个月的驻场专项帮扶,并帮助企业获得了中央大气污染防治资金补助。”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这个夏天,徐州优化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的故事不断书写。

6月24日,全球首台矿用混动挖掘机XE650GKHEV在徐工挖掘机械智能制造基地正式下线。这台挖掘机采用全新的“青山绿”外观,寓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通过先进的热管理余热回收利用减少能耗,整机能耗至少降低15%。

8月22日,江苏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生态环境厅联合发文,确定了首批省级碳达峰碳中和试点,因减排潜力较大、低碳发展基础较好,云龙区、徐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江苏新沂经济开发区、江苏丰县经济开发区、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成功入选,将有序开展试点建设,到2025年初步形成一批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举措和改革经验。

回望来时路,徐州把“美丽徐州”建设作为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区域样板的重要内涵,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大力推动钢铁、焦化、水泥、热电四大传统行业布局优化转型升级,115家企业压减至36家,蹚出了一条老工业基地和资源型城市转型治理新路子。

立足新发展阶段,徐州把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推动源头治理、促进绿色转型的总抓手。实施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改革,深入开展绿色帮扶,基本形成产业规模适度、能耗水平较低、产品特色突出、空间布局合理、环保措施完善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一减一增,一破一立,生态与产业,达成“和解”。

逐绿前行,“碳”路未来。美丽徐州,渐行渐近。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绿色变革,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徐州正在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篇章。



来源:徐州日报


往期精彩回顾

这家央企江苏第一家公司在徐州注册落地!

徐州东部绕越高速最新进展来了

喜报!喜报!喜报!

主城区城市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结果公布,合格率……

看“徐州人深爱的“她”,回来啦!”点击“阅读原文

守望家园
宣传生态文明理念;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教育培训,对外交流与合作;支持和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示范项目;监督有关组织遵守国家有关生态文明法律情况;依法组织实施基金保值增值;生态文明创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