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改变 现在就发生
叮咚~《狮山青年》来报道啦!
青笔,
是狮山青年专属文章的收录栏目,
以文字记录故事,用故事传递温情
今天,
小狮子又带来了怎样的文章呢?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近期,网络上涌现了一系列探讨个人所具备的“偷感”特质的视频。“偷感”,即一种偷偷摸摸的心态。这类感觉强烈的人在公共场合常显得拘谨、畏缩,甚至因极度不自信而行为扭捏,严重时难以在他人注视下自如行事。在此背景下,不少深受“偷感”困扰的人开始反思其成因、寻求应对之策,并考虑是否应努力变得更加自信大方。
“偷感”重的大学生往往选择偷偷学习,不为别的,只是担忧一旦他人窥见自己努力过后,自己却仍未能取得好成绩,便会面临尴尬和嘲笑,害怕因此被打脸;“偷感”重的人在公共场合接电话时,也会产生浓浓的“说话羞耻感”,而选择到无人注意的地方偷偷摸摸接起电话;“偷感”重的人在交友时遇见自己想要交流的人,却往往不敢主动靠近,只能默默等待他人对自己的关注;一名“偷感”很重的学生,在碰到科任老师时,可能为了不引起老师注意而不打招呼地默默跑掉……
“偷感”现象在年轻群体中愈发显著,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日常生活中,年轻人常常因担心被评价或嘲笑而选择“隐秘行事”,反映出当代年轻人对于自我表现与外界评价的敏感与焦虑。
当下社会,年轻人所处的环境日益复杂多变,他们面临着来自家庭、学校、职场、社交媒体等多方面的压力。这些压力不仅来自于物质生活的需求,更来自于精神层面的期望和规范。因此,年轻人在面对公众场合或他人注视时,可能会感到不自在和拘束,从而表现出“偷感”重的特点。
“偷感”带来的也不全是坏处。“外游者求备于物,内观者取足于身”,“偷感”促使年轻人在内心深处默默积累力量,努力提升自己。他们或许在角落里默默学习,也可能在人群中显得低调,但却在无人注意的地方,安静地过好自己的人生,不断追求进步与成长。年轻人最重要的是要在大大方方与“偷感”之间找到属于自己的平衡之路,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
但是,当很重的“偷感”影响到日常生活甚至心理健康时,年轻人不妨用从容心态为自己镀上一层保护膜,把时间与精力还给自己,避免因“偷感”带来的精神内耗,只要专注于自己所热爱的事,每个人都值得获得他人的认同和赞赏。
面对“偷感”心态,我们不能仅停留于表面的戏谑与玩梗,应重视自己真实的情感需求。
请谨记: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主角。
文字 | 李昊
校对 | 吴佳乐 陶思琪
图片 | 图源网络
编辑 | 吴新新
初审 | 吴新新 黎琦 杨雨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