凑个热闹,简单说几句。
说明一下:下面不仅在谈专业,更多在谈职业,专业和职业不可分。
先说收入,以我过去十年的经历,在北京,大部分人能拿到一万多,不算多,但也不低于社会平均水平,可以了。未来可能会走低,这也正常,其他行业也一样。
但干新闻,还有其他收益。我不是说车马费红包,而是精神收益。中国古代精英解决死亡焦虑的办法不外乎三种:立功立德立言,是为“三不朽”。做新闻如果做得好,完美符合三不朽的要求,比如孙志刚事件,一下子“立功立德立言”全有了:报道本身是立言,废除收容遣返是立功,外界赞誉是立德。天底下哪有比这更好的事情?!为什么有些人有些团队坚决不收红包?朋友,这不是高尚,是聪明,所图者大,不愿意因小失大啊。
当然,这种好运气不是人人都碰上,但如果从开拓眼界满足好奇心来说,新闻也是最好的职业啊。有哪个行业可以像记者一样,可以理直气壮的闯入他人的世界,体察别人的人生?一年可以跑几万公里,你别听他说累,爽得很!现在社会分工这么细,很多职业就在一个很窄的时空范围内周旋,新闻绝对是最开阔的职业,没有之一。
再说职业要求,新闻看似谁都可以干,但同时又是要求最高的职业(至少是之一)。你要懂技术,会用电脑相机摄像机无人机文字处理视频剪辑软件等等;你要懂人际交往,情商高反应快,采访突破资源积累都要用;你要什么都懂点,行万里路之外还要读万卷书,我之前专门做过一次读书分享:《媒体人如何提高认知水平》。说这个的意思是:干新闻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成长空间很大!
所以,天底下还有比新闻更好的职业吗?我是不太能想得出来了。所以,二十多年前,我才会削尖脑袋也想进入这个行业。
说这么多,我不是要骂张雪峰,更不是要站张小强(在我看来,后者还不如前者)。前面谈了理想和职业,下面谈现实和专业:是哪些现实因素让新闻学这个专业贬值?
1、国内的新闻教育太差
新闻学院里面当然有好老师,我就认识几位,但大多数都不合格。之前有调查显示,有正式媒体工作经历的老师连三分之一都不到,在实务要求这么高的行业,简直荒唐至极。我之前就反复说过:中国的新闻学校应该向蓝翔技校学习。前面那篇读书分享也说过为何要这样,不是说读书不重要,而是技术要手把手教,读书可以自己看。实际上国外新闻名校,也大多如此,一天到晚训练学生采访拍摄写稿编片子,忙得不可开交。就我个人经验,国外新闻名校毕业的,就是更容易上手:对中国社会的理解有不足,但技术上几乎都没什么问题。
所以,如果你还是想上新闻专业,一定要仔细甄别,慎重选择学校和老师,发C刊多不多不重要,有多少有新闻实务经验的老师,与业界的交流多不多,这些才重要。
2、国内新闻行业贬值严重
这里说的贬值,不是指媒体收入减少,而是指媒体报道空间的缩减。比如说上海yq,如果放以前,媒体的原创报道也许有10万篇,那现在1万篇都没有。我之前说过一句话:中国新闻进入“通报时代”。凡事都要等通报,标志性事件就是丰县事件,大家天天都在等通报,报道是没有的。
如果说以前新闻报道的范围价值100块钱,那现在就只有10块钱,这是最大的贬值。至于收入减少,那都是次要或者说后续的事儿。而如前述,媒体行业本来就不太赚钱,个人最大的收益是精神方面的,这个损失就更大了:不仅没收益,还有精神创伤。
至于目前谈得最多的新媒体转型,平台经济的冲击,这些都是小事,我相信有志于新闻的人都能搞得定。
所以,如果你还想报新闻专业,以后去干新闻,想清楚,是否有足够坚韧心志去面对这种严酷的环境。想清楚了,还想干,那就去。
归根到底,我们今天讨论新闻专业和职业,仍然讨论的是如何面对权力的冲击,而这绝不仅仅是新闻一个行业要面对的问题。报新闻专业,做真正的新闻,在今天是尤为可贵的选择,因为选择了直面权力。从这一点看,张小强的回答是难以赢得尊重的,因为他选择一条背道而驰的路,还不如张雪峰呢。
至于我的态度,很简单:我不鼓励,但绝对尊重年轻人的选择。我记得一位年轻的媒体朋友在被问及“为什么选择做新闻”时是这样回答的:“有很多东西,我不太能理解,也不太能接受,然后好像唯一能跟它对抗的,以我的能力来说……可能就是新闻。”我很喜欢这句话,所以摘录作为结尾。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