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春晚,霸屏热搜,收视创纪录。
据央视新闻,总台蛇年春晚在境内新媒体端的实时直播收视次数和互动量均创新纪录。
据初步统计,新媒体端直点播收视次数28.17亿次,去年同期21.27亿次,同比增长6.9亿次。“竖屏看春晚”直播播放量4.96亿次,较去年同时段提升18.09%,直播用户人数达2.86亿人,较去年同时段提升14.4%。
春晚社交媒体话题阅读量达166亿次,比去年同期增加5.5亿次;春晚社交媒体互动量达6.7亿次,比去年同期增长13.75%。无障碍转播及报道全媒体触达5200万人次。同时,海外传播多项指标也再创新高。
在春晚进行过程中,各种相关话题也是频频霸榜,春晚总导演随后给出一一回应。
比如在沈腾、马丽演绎小品《金龟婿》里,马丽上演“文件夹开瓶盖”“提灯定损”等多个经典名场面。
随后,“马丽演上沈腾丈母娘”“沈腾马丽小品 戛然而止”等多个话题刷屏微博热搜。
不少网友表示好看:“笑发财了”“挺有意思的”,但感觉结尾有点仓促,像没演完。
对此春晚导演组回应称,完整性没有问题。时间短是因为在前面联排的过程里不断试包袱,调整节奏,不响的包袱就被摘掉了。
导演组强调说,从创作之初就在不断压缩凝练喜剧效果。可能留了小心思,大家今年没看够,明年继续看。
还有春晚直播中,撒贝宁的眉毛因为太粗遭网友吐槽。
撒贝宁在串场时主动cue到自己的眉毛,说机器人缺了两条眉毛。
关于“小撒眉毛是谁画的”,春晚总导演于蕾表示:“我也不太清楚,这个‘作案人’需要回去调查一下”。
于蕾还透露,收到请示说“小撒眉毛上热搜了,能不能让任鲁豫夸他一句浓眉大眼”,她果断回复“可以,夸吧”。
今年的春晚舞台上,一群穿着小红袄的机器人,挥动着手中的红手绢,扭着东北秧歌,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目光。
有网友说:“这批机器人是东北来的吧?”其实,它们来自杭州。
这个春晚节目名为《秧BOT》,由张艺谋导演,16个H1机器人和16位新疆艺术学院的舞蹈演员,人机协同跳了支颇具赛博风情的舞蹈。
整个舞蹈花了将近3个月的时间才排练出这样的效果。
很多网友看过这支舞蹈后,第一个感觉是:跳得比真人还稳。
相关负责人说,这是因为这些机器人身上装备了高精度3D激光 SLAM 自主定位和导航、多智能体协同规划、先进组网方案和全身AI运动控制,就像游戏里的超级外挂,让它们在舞台上走得稳稳当当,动作整齐得就像复制粘贴一样。
同时还有网友问,机器人飞手绢真没想到,太震撼了,是不是绑了绳子?
对此相关负责人说,绝对没有绑绳子,它们转手绢、飞手绢的速度和花样比杂技演员还厉害,是因为机器人腕部电机搭载的创新抛放线机构。这背后是一系列超硬核的技术在撑腰。
相信今年的春晚给大家留下很多难忘瞬间,比如叶童、赵雅芝的回忆杀、王菲的献唱、薛之谦唱了好友赵英俊的歌、刘谦的魔术等等,相关热点话题也是一直延续到今天。
这背后是无数工作人员的付出,他们费尽心思、辛勤劳动尽可能的为天南地北的朋友送上一顿合口的年夜饭,感谢他们,期待明年春晚再见。
来源:央视新闻、每日经济新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