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警过程中如何处理高危精神障碍人员

文摘   2024-11-19 13:55   云南  

点击上方卡片 关注我们


处理高危精神障碍人员的紧急情况时不单纯需要医生,当前的国情下更有可能需要有公安部分出面协力,而作为执法人员需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和应对措施才能圆满地完成任务。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对于这样特殊的警情, 所谓“足够的心理准备和应对措施”是什么——


2013 年 5 月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特别强调尊重精神障碍患者的人身自由,司法人员在执行公务时需要特别留意工作的合法性。其中与公安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条文有: 


第一章第四条:精神障碍患者的人格尊严、人身和财产安全不受侵犯。 


第一章第五条:……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歧视、侮辱、虐待精神障碍患者,不得非法限制精神障碍患者的人身自由。 


第三章第二十七条:……疑是精神障碍患者发生伤害自身、危害他人安全的行为,或者有伤害自身、危害他人安全的危险的,其近亲属、所在单位、当地公安机关应当立即采取措施予以制止,并将其送往医疗机构进行精神障碍诊断。 


第三章第三十五条:……再次诊断结论或者鉴定报告表明,精神障碍患者有本法第三十条第二款第二项情形的(已经发生危害他人安全的行为或者有危害他人安全的危险的), 其监护人应当同意对患者适时住院治疗。监护人阻碍实施住院治疗或者患者擅自脱离住院治疗的,可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措施对患者实施住院治疗。 


因此,警务人员在处置这类警情时,以下方面需要特别注意: 

  1. 在处置疑似精神障碍人员时,要首先确认其有危害自身及他人安全的行为或存在危害自身及他人安全的危险,并留存相关证据。

  2. 在精神障碍患者存在危害自身安全的行为或存在危害自身安全的危险时,如果其监护人拒绝实施住院医疗,公安机关无权采取措施对患者实施强制入院。


一、如何处置具有暴力倾向的精神障碍人员


1)处置具有暴力倾向的精神障碍人员 


社区精神障碍人员出现暴力行为时,其家属或监护人、目击者、知情者可以拨打” 110 或 120“;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应急处置之前,患者家属或监护人需在《应急处置非自愿治疗医疗意见书》上签字同意,不能及时送达患者家属或监护人时,由现场履行公务的民警签字证实。在日常巡查或执法过程中发现的流浪乞讨人员中的暴力行为的精神障碍患者,民警应直接将其送往精神障碍患者救治定点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并在《救治登记表》上签署附着单位意见,同时提交由本单位盖章的有关发现经过书面材料。协助定点医院和救助管理站做好患者身份的核查工作。对有肇事、滋事行为并已立案的流浪乞讨人员中的精神障碍人员,由公安机关直接按 相关法律法规处理。


2)与具有暴力倾向的精神障碍人员相处的注意事项


首先注意不要刺激对方,大概率此时患者受幻听幻视等影响较大,如果评估对方暴力危险在增长,应减少目光接触。在必要的情况下,可给他提供适当的点心或饮料,表达善意友好。注意避免提供太热的饮食,以免被扔过来时造成烫伤。 


接近对方时双手要能让他看得见,且最好摊开放在身体两侧、掌心面向对方,以减小对方的敌对。


尽量保持开放的身体姿态(即不要交叉双腿、不要双手抱在胸前)。站在他的侧前方,和对方保持一定的距离。让对方保持讲话。


如果他在滔滔不绝地说话,注意不要打断他,如果必须打断的话, 也应注意保持冷静和镇定,点到为止,不要啰嗦重复。 


对方如果称其有凶器,宁可相信他说的,同时通知你的同伴或其他人员注意安全,并立即召集其他警察或保安。 


决不要麻痹大意,攻击爆发可在半秒内发生。因此有必要一直注意观察你认为可能有潜在危险倾向的可疑人员。避免直接目光对视(精神障碍患者有可能会认为被你监控等)。


3)与有暴力倾向的精神障碍人员的谈话技巧


沉着、缓慢且清晰地和对方讲话,不要将他对自己的批评甚至辱骂、指责当回事。保持镇静和耐心,对对方表示尊重。 


耐心倾听对方 ,允许其谈论关心的话题,从中获取有效的信息。接纳对方的感受, 表达你愿意帮助他的愿望。 


尽量诚实地对待他,不要承诺你无法保证的东西。提供几种常规的谈话范例: 

  • 你看起来有点激动,能否告诉我你为什么感到激动,我或许可以帮助/理解你? 

  • 我可以理解你现在非常愤怒,请告诉我有什么能帮助你的吗? 

  • 我知道你对听到的声音感到非常不安和激动,我可以送你个环境安静的医院休息几天,或者你还可以选择你想去哪里咨询、就医,选择权在你。 

  • 我很愿意帮助你,但如果你大喊大叫的我听不清你需要我做什么,要么你停下来, 咱们安静的说说话,要么我就只能离开,直到你冷静下来。


二、如何处置具有自杀倾向的精神障碍人员


1)民警处置具有自杀倾向的精神障碍人员的流程 


民警赶赴现场后,首先疏散人群,安装防护措施,寻找知情者了解情况并进行评估。尝试和试图自杀的人员进行简单的沟通,如果对方情绪激动,不要激惹对方,等 其情绪平稳再进行沟通,寻找合适的时机将自杀人员从危险的情景中解救出来。发现他有高度的自杀意念时,有必要将其送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接受治疗。 


2)和有自杀倾向的精神障碍人员相处的注意事项:


当发现对方企图自杀或刚从自杀观念中解脱出来,需要采取措施陪伴其度过这一危险期。不发让他一个人呆着,要求家属或朋友提供适当的陪护。对有严重自杀企图或计划的患者,就建议其及时住院治疗。保持冷静和耐心,倾听对方诉说自己的感受,认可他所表露出的情感,不试图说服他。尽可能取走他用来自杀的物品,比如药物、刀具等。努力推迟他自杀冲动的出现。例如可建议他找可信赖的人帮助,或向医生、热线求助, 让他相信有人可以帮助他。


3)与具有自杀倾向的精神障碍人员的谈话技巧。


当你怀疑对方有自杀观念时,同时讨论有关自杀的问题并不会使患者更想去自杀。给予他一个讨论此话题的机会,反而有可能帮助他意识到自杀并不能解决问题,有可能还会制造更多的新问题。 


以下是几种问话的范例: 

  • 有 XX 感觉时你就会想到自杀? 

  • 你以前有尝试过吗? 

  • 想死的念头大约多久出现一次? 

  • 你最近一次出现这种想法是什么时候? 

  • 你交待了如何处理自己的所属物品,包括财产、遗书这些吗? 

  • 以前没有实施自杀是怎么渡过那个期的呢?


美利华健康系统

国际先进精神心理危机干预技术研修班

自杀/杀人风险评估与干预


一、宗旨:

安全第一,珍惜生命,早发现早干预


二、特点:

1、系统化规范化讲解,安排真实案例访谈示范,快速掌握国际先进的自杀/杀人风险评估与干预方法。

2、博采众长开拓视野,7位国际专家结合自己实际工作经验讲解,助你快速掌握自杀/杀人风险评估技能。

3、结合中国国情和精神卫生法,国内资深精神科医生、医务科主任讲解危机干预。

4、美利华VIP会员精英班必修课第1部分,从美利华健康系统5000+节课程中精选,侧重实用技术。

5、超过10位中美专家参与讲解,每节时长不等,浓缩精华环环相扣,学习不枯燥更易于领会。


三、适合学习人员:

精神科医护人员、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社工师、心理老师等精神心理专业助人者。


四、内容介绍: 

(一)安全第一

学习精神心理专业技术,保障生命安全和人身安全是前提,推荐大家首先学习“自杀/杀人风险评估与干预技术”。


(二)课程目录(16学时):

1

杜克蒋蔚教授讲自残自杀:

——适合中国的综合心理干预技术 

2

美国张道龙医生讲自杀的评估和干预

3

美国心理咨询师奥特曼博士讲自杀评估

4

真实案例访谈:

CPTSD:18岁男生想冲动杀人,父母严管下长大

5

实践分享讲座:

林冬梅、崔同斌等国内资深精神科医生分享精神专科医院的干预方法。

  • 多位美利华明星VIP会员、国内精神科医生与心理咨询师,针对CPTSD18岁男生案例进行复盘、解析,并分享精神专科医院针对“自杀、冲动风险”病人的管理、评估和干预的方法、这个案例的诊断鉴别诊断、干预治疗方案。

  • 对于心理咨询师和社工师、心理老师等专业助人者,可以补上这关键的一课,带你了解中国目前精神专科医院的处理方法。

6

杜克蒋蔚教授讲自杀/杀人风险评估

根据上述CPTSD18岁男生案例进行讲解,并为大家推荐相关文献《自杀/杀人风险评估》,报名学习即可获得。

7

芝加哥大学Alzal教授解答:

CPTSD18岁男生案例的风险评估 

8

芝加哥大学刘妮教授:规范化评估与自杀评估量表 10min

  • 自杀量表能否随意使用

  • 自杀态度测评量表(QSA)

加入学习即可获得本量表6个月免费账号

(购买后联系客服获取)

9

美国王超嵩医生:学校自杀预防-SAP咨询师

根据北医儿童发展中心发布的《中国儿童自杀报告》,中国儿童自杀居世界第一,每年约有十万青少年死于自杀——每十分钟就有两个孩子死于自杀,而有八个孩子自杀未遂。

10

李庆丽医生:精神卫生机构和心理咨询师如何开展危机干预

  • 心理危机干预在我国的发展、法律保障、目的、原则

  • 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开展危机干预任务及实施措施

  • 心理咨询师进行危机干预

  • 危机发生后的处理

(三)、学习资料:


1、评估规则:

♦风险评估的基本点:不伤别人、不伤自己、不毁坏财物

♦一般精神科判断风险:自伤,伤人,冲动毁物,外跑不归,健康风险

♦五级安全评估规则:

0级 无符合以下1-5级中旳任何行为。

I级 口头威胁,喊叫,但没有打砸行为。

II级 打砸行为,局限在家里,针对财物。能被劝说制止。无打人行为。

III级 明显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不能接受劝说而 停止,有打人行为。

IV级 明显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和人。有打人行为并形成伤害。

V级 持械针对人的任何暴力行为,或者纵火、爆炸等行为。无论在家里还是公共场合,包括自伤、自杀。


2、边界:当有人自杀向你求救时

【绵阳三院杨昆主任】当有人自杀求救,作为医生和咨询师的边界?

杨昆老师视频中,其实涉及到了许多精神卫生法的内容。

遇到的并非只是自残自杀风险,还有一些非自愿住院的情况,我们需要了解一下精神卫生法的规定。


3、蒋蔚教授推荐:《自杀/杀人风险评估》文献报名学习即可获得。


相关精神卫生法

(1)明确精神障碍的住院治疗实行自愿原则。人身自由是宪法所明确的公民基本权利,在“被精神病”案例中强制精神障碍患者住院,侵犯其人生自由的事情大量存在。为此,精神卫生法明确规定,精神障碍的住院治疗实行自愿原则,自愿住院治疗的精神障碍患者可以随时要求出院,医疗机构应当同意。这体现了对精神障碍患者基本权利的尊重和保护。


(2)关于精神障碍患者的非自愿住院医疗问题。非自愿住院是精神障碍患者住院医疗制度中的特殊情形,因此,精神卫生法做了详细规定:


第一,明确规定非自愿住院医疗措施的适用条件。就诊者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在两种情况下应当对其实施住院治疗,一种是已经发生伤害自身的行为,或者有伤害自身的危险的,并且经其监护人同意;另一种是已经发生危害他人安全的行为,或者有危害他人安全的危险的。


第二,为精神障碍患者及其监护人提供异议程序。患者或者其监护人对需要住院治疗的诊断结论有异议,不同意对患者实施住院治疗的,可以自收到诊断结论之日起三日内向原医疗机构或者其他具有合法资质的医疗机构提出再次诊断要求。


再次诊断需要由二名初次诊断医师以外的精神科执业医师进行,并及时出具再次诊断结论。如果对再次诊断结论有异议的,可以自主委托依法取得执业资质的鉴定机构进行精神障碍医学鉴定。

鉴定需要具有该鉴定事项执业资格的二名以上鉴定人共同进行鉴定,并及时出具鉴定报告。精神卫生法还对鉴定人回避制度,以及鉴定的基本要求等方面进行了规定。


再次诊断、鉴定结论表明当事人不是精神障碍患者或者不需要实施非自愿住院医疗的,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限制其离开医疗机构。


第三,规定入院后的纠错机制。对非自愿住院患者,医疗机构应当组织精神科执业医师定期进行检查评估,评估结果表明患者不需要继续住院治疗的,医疗机构应当立即通知患者本人及其监护人,患者本人或者其监护人可以依法办理出院手续;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定期对本行政区域内从事精神障碍诊断和治疗的医疗机构进行检查,发现违法行为的,应当立即制止或者责令纠正,并依法作出处理。


(3)精神障碍患者的出院制度。自愿住院治疗的精神障碍患者可以随时要求出院,医疗机构应当同意。对于非自愿住院治疗精神障碍患者的出院问题,精神卫生法分两种情况进行规定,对于已经发生伤害自身的行为,或者有伤害自身的危险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护人可以随时要求患者出院,医疗机构应当同意;对于已经发生危害他人安全的行为,或者有危害他人安全的危险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医疗机构认为患者可以出院的,应当立即告知患者及其监护人。但对于非自愿住院治疗精神障碍患者,医疗机构认为不宜出院的,应当告知不宜出院的理由;患者或者其监护人仍要求出院的,执业医师应当在病历资料中详细记录告知的过程,同时提出出院后的医学建议,患者或者其监护人应当签字确认。


四、学习设置:

  • 加入专属学习社群,资深精神科医生与心理咨询师答疑解惑

  • 每节课学习后写总结,不少于100字

证书样本


五、督导支持:

根据世卫组织统计数字,2000年全球约100万人自杀死亡,自杀未遂者则为此数字的10至20倍。据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统计,中国每年有28.7万人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


自杀是一种多因素导致的复杂现象,自杀并不只是由一瞬间的决定所导致的。研究认为自杀的风险因素包括精神障碍患病史、生活应激事件以及严重躯体疾病等。


易引起自杀的常见精神心理疾病有:抑郁症、精神分裂症、酒依赖症、焦虑症、强迫症、双相障碍。


作为专业助人者,帮助人们重获健康,你不是一个人在奋斗,这里有国内外专家团队,随时保障你的执业安全,随时解决你的专业卡点!


案例督导的两种形式:教学观摩, 私人督导


案例督导的两种选择:报告案例理论式探讨,来访者参加访谈


本研修班学费不包含督导费用。


六、我们的思考:

请原谅我们只是从美利华1000多个案例中选择了这一个,并且是大家有激烈争论、观点不一的案例。在生命面前,一切都是渺小的,作为专业助人者,这样的争论是必要的,希望能从不同角度为你带来思考与成长。


思考再三,都不忍加上更多的案例在这样的主题中,美利华由衷的希望大家都会越来越好,祝福!


如何购买

扫码上方二维码

立即购买

限时特惠:199元

原价:1199元


欢迎报名学习
【家庭治疗干预技术】初级1199元、高级3999元
【自杀风险评估技术】199元
【动机面询技术】1199元
【新版ICD】99元
【真实案例库】19.9元

【SAP心理教师综合技术】599元
【儿童精神科医生技术】2998
【美利华正念师】399元
【DBT咨询师】
【美利华VIP会员精英班】

报名热线:4000-218-718



美利华健康系统

——专业技能继续教育培训平台——


美利华健康系统(简称美利华),是北京美利华医学应用技术研究院旗下的在线继续教育训练平台。我们致力于帮助海内外华人专业助人者持续提升和发展专业技能,并促进大众精神心理健康。


美利华以专业深度、知识广度和未来导向为目标,凭借海内外业界优秀专家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卓越学术实力,打造了"21世纪国际先进精神心理整合式干预技术"体系。该体系以解决来访者困扰为中心,提供全方位、专业、前瞻、实战和实用的专业技能继续教育培训。我们拥有超过5000节理论讲座和真实案例督导视频,为国内外华人专业助人者开启专业进阶之旅,提供全球领先的专业技能培训,实现个人职业成长和价值的双赢。


欢迎加入美利华,一起开启通往专业巅峰的旅程,为自身和人性的发展创造更广阔的可能!



各位微友们好,如果喜欢这篇文章的话,欢迎在文章右下角位置点击“在看”。同时别忘了转发到朋友圈与好朋友分享。


点“阅读原文”进入美利华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