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A level 1 10A 42岁 电信业大客户销售
行业背景与金融基础
时间安排与技巧
我从24年4月份开始准备,一开始没有特别上心,基本6月份算是正式启动,总的时长差不多500小时。为什么我有这么多时间,确实情况特殊,我大部分时间身在海拔4500米的西藏一个偏远小县城里,这里含氧量不到平原的一半,理论上并不适合人类生存,当然工作生活节奏很慢,压力相比北京大城市也少了很多,也留给了我更多时间思考人生和自我支配的时间。
作为非金融专业,我觉得要想学好而且不是只为了考试,需要进行深度系统学习,这里推荐一些时间管理的技巧:
1、要事优先,这几个月CFA作为我最重要的一项任务,我会优先安排大块的时间。
2、屏蔽干扰,为了专注我会把手机放在远离我书桌的地方,学习中电话微信我都会先放一放,等番茄钟结束休息时间我再去处理。
3、巧用工具,推荐一个应用:滴答清单。这是一个番茄钟+todo list的APP,建议买个会员,可以便于统计,看到自己时间投入变化和趋势,更好的管理和调整,也给自己打气。
第一、就是用好AI这个工具,随着chatGPT火爆,高顿第一时间也推出了luca。我第一时间就用了起来,很多问题我都直接拿来问它。他最大的优势在于很快就可以即时反馈,而根据反馈,你可以继续追问,这个真的给我很大的帮助。
在线学习最大的弊端在于缺少互动,但是luca的一问一答确实是很好的一个补充,让你的思路变的非常连贯,而且对于求知欲的即时满足对于坚持学习最好的鼓励。
我的几个用法推荐的:比如对于不理解的概念让他举例说明,对比相似概念进行比较对照总结,自己异想天开很傻很基础的问题直接问,自己一些疑惑的点找它二次确认,这些luca做的还是非常好的。
第三、考前串讲强烈推荐一定要看,一定要看,一定要看!反思一些我觉得讲的好的老师的串讲总结,有几个特点值得学习。
一是抓重点、总结提炼关键词,老师对于考点的总结的关键词特别到位,我们自己也可以用这个方法。
二是注重理解。要理论联系实际 ,要明白概念背后的现实含义,他的作用和目的,要通过举几个例子加深印象。尤其是财报、组合等科目很多概念和公式只有这样才能更深入的掌握。
三是要自己定期列表画图,形成知识图谱(知识之间的联系)通过归纳比较推演,找到不同概念的共性和区别,他们之间的演绎逻辑:比如久期那一套,再比如串讲课老师把公司金融通过创业搭建商业系统的流程把几个章节重新串一遍,逻辑一下子有了,对于这门课的理解就清晰多了。
最后,我觉得就是要注意合理定义目标和调整心态,要懂得“舍与得”。我有段时间不知道怎么着魔了,给自己定的目标变成了要拿10A。但是随着考试时间越来越临近,发现自己好像复习的越来越差,没有掌握的东西越来越多,顾了这个又忘了那个,到最后2套模拟卷子只做了半套,因为做题策略问题,前面浪费了大量时间,90道题只做完了一半多一点。
当时离考试已经没几天了,本来觉得还行的一下把自己心态整崩溃了,晚上睡不着开始怀疑是不是因为高海拔缺氧自己脑子真的整坏了,是不是人过了四十就真的就不行了?那两天辗转反侧,心思完全在对失败了焦虑和恐惧上而不是如何抓住当下做好复习上。
当然后来慢慢调整了情绪,开始围绕考试通过来准备,细枝末节全部放弃,围绕有效得分我捋了一个清单:明确看到哪些类型的计算题直接放弃,要把做题速度提上来,慢慢的这么重建自己的状态。另外考前最后一天还专门放松了半天,陪孩子去环球影城玩了半天,这样下来轻装上阵,真的到了考场反而发现自己状态其实还不错,全部题目还全部做完了,另外基本都在自己的复习范围内。
总结一下,第一还是要扬长避短,其实到了这个年龄记忆力下降真的是难免的(记得陈老师在财报课结束时,勉励大家也提到自己记忆不行了,那是陈老师有一个微表情我get到了,那个时候情绪真的是一言难尽),当然长期工作带来的丰富的阅历和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底子都在,所以对于定性理解反而是强项,重点把握好这些就挺好的。
第二,要坚持正确的政绩观,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英国学者斯宾塞拿衣服打了个比方,把知识分为了两类,一类是保暖的、一类是炫耀的。自己保暖还成问题的时候,就别贪哪些什么为了炫耀的东西,对吧,要啥自行车!
CFA对我的积极影响
最后,我想对高顿/授课老师/班班说的话:
感谢高顿,感谢老师,感谢班班,想起张学友的一首歌《一路上有你》,看了他60岁演唱会,看到歌神那么大年纪还那么敬业那么拼,十分感动,这份感动也同样代表了我对你们的感谢,送给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