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奋进力量……
翻开尘封的故卷,走进历史的深处,当我们重温枣庄公安峥嵘岁月的记忆,当我们挖掘英雄警史红色先锋的基因,让精神跨越时空传承至今,让忠诚熔铸警魂砥砺奋进。
枣庄,因煤而生、因煤而兴。20世纪20年代枣庄地区煤矿工人已达到2万余人,这为开展工人运动、建立党组织奠定了组织基础。始建于1878年的中兴煤矿公司,是中国第一家民族股份制企业,1899年李鸿章在中兴公司成立矿警队,成为枣庄警史的起点。
一进大门泪交流,
进了矿场七遍搜,
三层“高楼”(指井架)爬上去,
下到地狱当马牛。
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种种暴行,枣庄矿工在中共地下党组织领导下,积极展开了各种形式的斗争。抗日战争的峥嵘岁月里,八路军115师进驻抱犊崮山区,老工人董永法听说山里很缺炸药,便联合看管炸药的矿警队员,连夜运出两箱炸药、两盘引火线送到山里。而活跃在鲁南铁道线上的铁道游击队,被老百姓称为“飞虎队”,他们爬火车、搞机枪、截布匹、炸桥梁,打得鬼子闻风丧胆。
黄岱甡,男,1920年11月出生于山东滕县。193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10月,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苏鲁支队特派员,1943年2月,任鲁南独立支队二大队(鲁南铁道大队)短枪队政治指导员。依照军区指示,他率全体队员完成截车、破路、袭击敌兵营和转移护送过往干部等对敌斗争工作,其中尤其出色完成护送陈毅军长通过津浦线。后因对敌斗争形势的需要,转入治安保卫工作,1948年8月任峄县人民政府公安局第一任局长。
1945年10月25日,铁道游击队受鲁南军区委派,在津浦路微山湖畔举行受降仪式,迫使枣庄一带700余名日军终于低头缴械投降,使枣庄矿区重新回到人民怀抱。
峄县、滕县民主政府公安局分别建于1943年(民国三十二年)1月、3月,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峄县、滕县民主政府公安局改称人民政府公安局。1948年(民国三十七年)8月15日峄县、滕县人民政府公安局重新组建,1955年9月,峄县、滕县人民政府公安局改称峄县、滕县公安局。1960年1月,峄县撤销,成立枣庄市(专辖市),枣庄市公安局成立。1961年11月枣庄专辖市升格为省辖市,省辖市枣庄市公安局随之成立。
在“唤起工农千百万”的革命斗争中,在“诸公努力救神州”的抗战伟业里,在这片流淌着革命鲜血的红色土地上,枣庄公安继承了硝烟烽火中浴火而生的红色基因,自成立伊始就深深烙上了顽强斗争、坚韧不屈的气节。
无论在血雨腥风的革命年代、激情燃烧的建设岁月,还是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时期、砥砺奋进的新时代,枣庄公安队伍中不断涌现出一批批碧血丹心真英雄,记录着一段段可歌可泣的不朽赞歌。他们主动去闯“矛盾窝”,去接“烫山芋”,去开“荆棘路”,不断开创业绩新局面,书写发展新答卷,为全面建设平安枣庄接续奋斗。
1983年,针对当时刑事犯罪嚣张,社会治安恶化的情况,枣庄公安重拳出击,经历3年,打击处理了一批作恶多端、民愤极大的刑事犯罪分子,社会风气明显好转。
1988年初,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治安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枣庄公安以改革的精神,改过去社会治安管理“以静治静”的静态管理办法为“动静结合,以动治动”的管理战略,首创治安岗亭,把维护治安的力量摆到社会面上。经过几年探索和发展,全市共设立治安岗亭135个,实现了城镇治安值勤岗亭化。
2021年,已87岁高龄的山东省公安厅原党委书记、厅长孟庆丰,谈起他在担任枣庄市公安局局长时的往事仍记忆犹新:“治安岗亭24小时有人值班,岗亭顶上有警灯,随时都能让老百姓看见警灯、看见岗亭,这样就把城市管理范围缩小了、见警率也高了。对于一些违法犯罪分子、在街上企图寻衅滋事的人,是一种威慑,因为岗亭不远就有,遥相呼应。老百姓看到治安岗亭里面有人执勤,上面有警灯,群众普遍感到一种安全感,在社会上产生很大的影响。”
1991年1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政法委书记乔石在枣庄视察期间,亲临岗亭看望执勤干警,对枣庄公安的举措给予充分肯定。
警徽闪耀,立体巡防,共筑最美“枫警”。进入新时代,枣庄公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更加注重群众的需求和体验。从最初的治安执勤岗亭化,到之后的“三级巡控体系”,再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枣庄公安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努力做到“全感知、融数据、智应用、慧警务”。通过重塑执法办案新模式、打造合成作战新平台、构建协同治理新格局,推动执法办案更规范、打击整治更精准、社会治理更高效,为更高水平的平安枣庄建设保驾护航。
文字丨史琳琳
编辑丨李忠怡
审核丨韩金龙
投稿邮箱丨zzgaz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