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水相逢 尽是他乡之客。”
王勃所言极是,这世间人与人的诸多相遇都只是萍水相逢的过客,短暂交错后,便尾声潮落,各奔东西。
很多人的命运不会与你息息相关,如此,我们何须为他人的因果买单。
更何况有些人也并不值得你的付出,太过热情,只会被别人当作理所当然,从而贬低自己的身价。
一个人应有的成熟,就是收起自己的泛滥的同情和善良,不再轻易对一个人太好。
不再热情,谁的忙都帮
你知道“拒绝羞耻症”吗?
难以说“不”、拒绝别人后就会感到内疚、害怕拒绝就会引起矛盾……
害怕拒绝别人,就会被人讨厌,怕被贴上“不近人情”的标签。于是我们把自己逼成一个好好先生,不会拒绝任何一个寻求帮助的人,哪怕让自己身处困境。
高中的一次是中午,一个室友要洗头发,但浴室已经停水了,只有水房有水。
我们学校管理严格,到了休息时间便不能随便出入寝室,否则就要通报批评。
那个室友顶着一头泡沫,请求我去为她接水。我很不情愿,但拒绝的话刚到嘴边就咽了下去,于是我冒着被宿管阿姨抓住的风险,跑到相隔甚远的水房为她端回一盆热水。
我想经过这次我为她“两肋插刀”,我和她就是亲密无间朋友了吧,至少以后我有困难她也一定会出手相助。但当我练习册丢了,想借她的用用时,她义正言辞的拒绝了我,并说“给你了,我用什么?”而其实,她现在根本用不到那本练习册……
那是我第一次反思自己毫无保留的付出意义在哪里。
随着对心理学的深入学习,我渐渐认识到人们不敢拒绝别人的本质无非就是想得到他人的接纳与认可。
正如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不会拒绝别人,只会当老好人,只是我们寻求归属与爱的需要的表现。
戴尔・卡耐基说:
“如果你真的相信自己,并且深信自己一定能达到梦想,你就真的能够步入坦途,而别人也会更需要你。”
我们对自己有足够的自信,对自身的价值充分认同,便不会委曲求全的热情,渴望他人的接纳。
而这种冷静而强大的内心,学会向内探索,是一个人成熟的最大标志
不再倾诉,什么话都说
古人言:“言多必有失,交浅勿言深”。
你无法知道,你侃侃而谈倾诉的对象,是单纯善良,还是居心叵测。也不会知道,你毫不避讳宣扬出的言论,哪一天就会化作刺向自己的利刃。
一直为竹林七贤的嵇康索惋惜。他生性淡泊,拒绝高官厚禄的诱惑,只渴望追求自己的情趣和志向。
嵇康一向秉持 “越名教而任自然”“薄汤武而非周孔” 的主张。他认为应该超越儒家的名教束缚,顺应自然的本性,强调个体的自由和自然的价值,质疑传统的礼教规范。
在那个以儒家礼教为正统的时代,他的这种思想无疑是具有颠覆性的。然而,正是这种坦诚的思想表达,为他埋下了祸根。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司马氏集团试图通过维护儒家礼教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嵇康的言行自然引起了他们的警觉和不满。
而有些别有用心的人,紧紧抓住嵇康言论中的只言片语,断章取义,给他安上了一个 “言论放荡,非毁典谟” 的罪名,试图以此来打压嵇康,消除他在士人中的影响力,以此巩固自己的统治。
最终,嵇康因受吕安案件牵连,又被司马氏集团视为眼中钉,被判死刑
余华说:“你哪次滔滔不绝后,带来的不是悔恨。”
逢人但说三分话,遇事勿拋一片心。
降低倾诉和表达的欲望,当你脑袋一热想和别人坦露心声和吐槽他人的时候掏心掏肺的时候。要记住;赶紧闭嘴!
不再犯傻,什么人都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