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全球粮食危机四伏,“中国饭碗”何以稳如泰山?

文摘   2024-12-16 18:43   黑龙江  

联合国粮农组织等机构发布的《2024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指出,2023年全球59个国家和地区的约2.816亿人口面临严重的粮食不安全问题,比2022年增加约2400万人,连续5年出现增长。纵观当前全球形势,极端气候增多、地缘冲突加剧,许多国家面临粮食短缺、市场供应乏力等问题。

然而,在全球粮食危机愈演愈烈的情况下,国内大部分老百姓从未担忧过食物短缺等现实问题。事实上,我们不是处在粮食安全的时代,而是处于把粮食安全作为“国之大者”的国家。

临祸忘忧,忧必及之。在第44个“世界粮食日”到来之际,我们更加深刻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关于粮食安全一系列重要论述的高瞻远瞩,以及党和国家对确保中国粮食安全战略部署的重要性。


18亿亩耕地红线,是底线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脉,保护好耕地就是守护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近年来,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守住耕地红线。比如实施严格的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禁止非法占用耕地,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连续6年开展耕地保护督察等。
2021年以来,全国耕地总量增加1758万亩,实现连续3年净增加。截至2023年底,全国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超过10亿亩,建成各类田间灌排渠道1000多万公里、小型农田水利设施2700多万处,农田抗灾减灾能力明显提升。粮食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国家粮食储备量,必须够

粮食储备是应对突发事件和市场波动的关键手段。我国建立了由中央和地方共同构成的粮食储备体系,并定期调整储备规模,确保在关键时刻能够迅速响应市场需求。

此外,我国还积极推动国际粮食合作,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粮食贸易协议,扩大进口渠道,增强粮食供应链的韧性。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正是有一系列举措,使得我国在面对全球粮食危机时,能够从容应对,保障国内粮食供应。


科技赋农,潜力巨大
粮食安全,根本在耕地,出路在科技。这些年来,一方面,我国不断加大对农业科技的研发投入,培育优质高产新品种,改进耕作技术和装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另一方面,积极探索数字农业、智能农业等新兴领域,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的精细化管理和智能化决策,大幅提高农作物的单产水平。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及团队研发的杂交水稻,在全国累计推广面积超90亿亩,增产稻谷超8000亿公斤,为我国乃至世界的粮食生产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紧凑型杂交玉米之父”李登海所培育的玉米种子,使我国土地由每亩养活1个人提升到养活4.5个人。他的玉米种子已累计在全国10亿亩土地上推广,直接增加经济效益1000亿元。

新质生产力助力新型农业加快发展,潜力巨大,正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焕发生机。


“光盘行动”,要持续下去
节约粮食不仅是对资源的尊重,也是对环境的负责。据估算,我国每年损失浪费食物约9200亿斤,挽回一半损失,也够1.9亿人吃一年。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粮食节约工作,先后出台多项政策措施,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粮食节约活动。

我国自2021年起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明确了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在食品消费过程中的权利义务,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不仅有效减少了食物浪费,还对资源循环利用、环境保护及推动全社会形成勤俭节约风尚起到了重要作用。

今年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主题是“粮安天下,共建更好生活,共创美好未来”。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只有深谋远虑,牢牢掌握主动权,才能将“中国饭碗”端得更稳更牢,让粮食安全的“中国方案”在全球迸发更大力量。
来源:央视三农

编   辑:张靖博 

一   审:史坤鹏

二   审:李婉秋

三   审:吴清双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  

动动小手 点个【在看】再走


点击“美丽带岭”,关注我们

美丽带岭
大箐山县带岭镇官方政务宣传平台,传递党和政府声音;倾听社情民意;回应社会关切热点问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