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老豆腐的渊源,相传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王刘安【公元前179年~前122年,沛郡丰县(今徐州丰县)人,生于淮南(今属安徽省)。汉朝宗室、西汉时期思想家、道家人物、文学家。】野心勃勃,不甘于做一名没有实权的王,梦想着有朝一日能手握重权,施展自己的雄才大略。刘安还崇尚道教,痴迷长生不老之术,追求永恒的青春和无限的生命,为此不惜一掷千金,广招天下炼丹能人,欲求练得仙丹修成正身。
刘安经常召集术士门客于八公山【位于安徽省淮南市,是著名的文化胜地,汉文化重镇。是汉代淮南王刘安的主要活动地。刘安尚文重才,广招天下贤达饱学之士3000多人,其中最为刘安赏识的八位:左吴、李尚、苏飞、田由、毛被、雷被、伍被、晋昌,被封为“八公”。刘安与门客常在八公山中著书立说,研究天象,编制历法,冶丹炼沙。相传一日,刘安与八公炼成仙丹,服食后得道成仙。《太平寰宇记》中就有记载:“昔淮南王与八公登山埋金于此,白日升天。余药在器,鸡犬舔之,皆仙。其处后皆现人马之迹,犹在,故山以八公为名。”这也是典故“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由来。】下,燃起熊熊的炉火,炼制灵丹妙药。
当时淮南一带盛产优质大豆,这里的山民自古就有用山上珍珠泉水磨出的豆浆作为饮料的习惯,刘安入乡随俗,每天早晨也总爱喝上一碗。一天,刘安端着一碗豆浆,在炉旁看炼丹出神,竟忘了手中端着的豆浆碗,手一撒,豆浆泼到了炉旁供炼丹的一小块石膏上。不多时,那块石膏不见了,液体的豆浆却变成了一摊白生生、嫩嘟嘟的东西。八公山的修三田大胆地尝了尝,觉得很是美味可口。可惜太少了,能不能再造出一些让大家来尝尝呢,刘安就让人把他没喝完的豆浆连锅一起端来,把石膏碾碎搅拌到豆浆里,一时,又结出了一锅白生生、嫩嘟嘟的东西。刘安连呼“离奇、离奇”。就这样刘安炼丹不成,却造出了又白又嫩的豆腐,成为了豆腐的发明人。
后来,刘安还建立了豆腐作坊,培养专门制作豆腐的技工,不断地改进工艺,研究制作更美味的豆腐的方法,还把豆腐的生产技术无条件地传授给了当地的农民,使之风行于世。后来民间在豆腐的基础上研制出了豆腐脑儿, 成为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深为喜爱的美食。有诗曰:“种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苦。早知淮南术,安生获泉布”。讲述北京小吃的《故都食物百咏》中称:“豆腐新鲜卤汁肥,一瓯隽味趁朝晖。分明细嫩真同脑,食罢居然鼓腹旧。”还注说豆腐脑最佳之处在于细嫩如脑,才名副其实。
民间的传统美食小吃,皆是勤劳的中华儿女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让我们了解其渊源,更加热爱我们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