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科技大学郭毅可:人工智能时代的大学教育变革

文摘   2024-09-26 11:14   广东  

9月22日,由世界数字科学院(WDTA)主办的联合国未来峰会的官方边会——“人工智能时代的数字身份”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和线上成功举办。香港科技大学首席副校长郭毅可发表主题演讲“人有人的用处:人工智能时代的大学教育”。

郭校长讨论人工智能特别是生成式AI对大学教育的深刻影响。通过香港科技大学的实践经验,探讨了AI如何改变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创造者。郭校长还强调了教师角色的转变,呼吁通过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培养,适应新时代的人机协作学习环境。


以下为郭校长演讲内容:



教育中的人工智能革命


在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中,教育领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转变。香港科技大学(HKST)作为全球首批采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高校之一,特别是在高等教育中引入了GPT模型,经过一年的实践,香港科技大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深刻感受到人工智能对教育的根本性影响。
传统的教育模式是通过教师传授知识给学生,并通过传统的评估机制检验教育效果。然而,随着人工智能特别是生成式AI的出现,整个教育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教师与学生可以通过人与机器的协作,在全新的教育场景中共同学习。这引发了我们对教育基础问题的重新思考:什么是知识?什么是由机器生成的内容?我们应该教什么?



知识的本质与学习的变革


从历史上看,知识是通过认知活动获得的,并需要被证明其真实性。在古代,证明的过程依靠辩论和论证,而现代的证明更多依赖数据与证据。然而,当涉及到大型语言模型时,机器通过互联网获取并压缩信息,这种“知识”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更像是经过压缩的搜索结果。

学习的本质在于不断比较主观认知与外部世界的客观事实。随着人工智能的介入,学生从单纯的记忆信息转变为质疑信息的真实性,这意味着我们的教育模式正在从记忆驱动向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方向转变。



我们应该教什么?


香港科技大学在这一变革中迈出了关键的一步。我们开发了自主的GPT模型,并应用于教学和教育中,学生从被动的信息接收者,逐渐转变为互动的创造者,甚至是协作创造者。我们通过设计问题、验证机器提供的答案,获取更多信息,进而提出更有意义的问题,从而进行持续的深度学习。

这种由人工智能支持的学习被称为“扩展性学习”,它不仅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使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递者我们需要的教师具备三大能力:人文素养批判性思维创造力和社会责任感。在这个人、机器和学生共同学习的新时代,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帮助学生建立批判性思维的框架,并引导他们在人机合作的环境中进行创新性学习。



展望未来


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我们相信智能机器将让人类变得更加聪明,并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尽管人工智能带来了一定的风险,但总体而言,技术的发展将为教育和社会带来更多的机遇和进步。

在这个数字身份与人工智能交织的新时代,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教育的本质,积极探索并实践新型的教育方式,为未来的人才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ABOUT MORE






世界数字科学院(别称:世界数字技术院,WDTA)是在日内瓦注册的国际非政府组织,支持联合国的可持续发展。WDTA秉承着速度、安全和共享的“3S”理念,致力于加快数字领域规范和标准的建立,引领数字技术的创新和研究,培养先进的数字人才,并加强国际数字合作,以促进数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数字技术普惠人类,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


点击“阅读原文”跳转WDTA世界数字科学院官网。

世界数字技术院
世界数字技术院(WDTA)是于2023年4月创立的国际新型创新和研究机构的NGO组织。WDTA致力于成为全球数字技术创新的引领者,推动数字技术惠及全人类,确保没有任何人掉队,同时应对全球挑战,促进数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