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夸孩子,孩子越夸越不求上进

教育   教育   2025-01-21 06:30   广东  




在育儿的漫漫长路中,我们都怀揣着让孩子茁壮成长、积极向上的美好愿景,而夸奖,无疑成了我们手中最常用的 “武器”。


“宝贝,你太聪明啦!”“做得太棒了,简直无可挑剔!” 这些赞美之词,是不是听起来格外熟悉?


我们以为,只要给予孩子足够多的夸奖,就能让他们自信满满,在成长的道路上勇往直前。然而,现实却常常给我们泼冷水。


你是否也曾困惑:为何孩子在频繁的夸奖下,变得越来越玻璃心,稍微遇到一点挫折就一蹶不振?为何他们对夸奖产生了过度依赖,没有外界的肯定就提不起劲,甚至失去了主动探索和努力的动力?


这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个被我们忽视的真相:


错误的夸奖方式,不仅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还可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绊脚石,让他们越夸越不求上进。


究竟怎样的夸奖方式,才是真正对孩子有益的。





01

错误夸奖方式大盘点


01/   “你真棒” 背后的隐患:空洞式夸赞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能听到这样的夸赞:“宝贝,你真棒!”“你真聪明!” 


这样的话语看似充满鼓励,却缺乏具体内容。孩子听多了,知道自己很棒,却不清楚自己究竟棒在哪里、聪明在何处。


像6岁以前的孩子,往往是通过他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的。空洞的夸赞,无法让孩子了解自己的优点和进步,不利于他们建立清晰的自我认知。


或许他们会非常自信,觉得自己哪里都好,但是当他们面对困难或质疑,往往也没有办法反驳,很容易陷入自我怀疑,认为自己并不如大人所夸赞的那样 “棒”,缺乏面对挫折的勇气和能力。



02/   对比式夸赞:“别人家孩子” 的阴影


“你看隔壁家的大哥哥,这次考试又考了 100 分,比你还高一个年级,你怎么就不能像他一样?”


“丽丽跳舞跳得多好,你要多向她学习。” 


许多家长在夸奖孩子时,喜欢将自己的孩子与他人进行对比。


这种对比式的夸赞,或许出发点是希望孩子能以他人为榜样,激励他们进步,但往往事与愿违。


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下的孩子,容易产生攀比心理,总是活在 “别人家孩子” 的阴影下,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进而对自己失去信心。


就像我们习惯通过比较鼓励孩子学习那样,明明孩子一直努力学习,可妈妈总是拿他和成绩更好的人比较,这让孩子十分沮丧,渐渐对学习失去了兴趣,甚至开始逃避学习,认为自己再怎么努力也比不上别人。



03/   夸张式夸赞:捧得越高,摔得越惨


“宝贝,你这次作业完成得太完美了,简直就是天才!”“你这歌唱得,都能去当大明星了!” 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开心,或者表达自己对孩子的喜爱,常常过度夸大孩子的表现。


这种夸张式的夸赞,可能会让孩子对自己的能力产生过高的估计,一旦在现实中遇到无法达到这种高度的情况,就会遭受巨大的心理落差。




02

错误夸赞,更让孩子不求上进


自我发展的动力,不仅源自于孩子对外部世界的持续兴趣,也源于他们了解自己的不足,希望让自己变得更好。然而,错误的夸赞往往会毁掉孩子的动力,原因就在这里:


01/   虚假自信的泡沫


过度的夸赞,就像给孩子吹起了一个巨大的虚假自信泡沫。当孩子无论做什么都被称赞为 “完美”“天才” 时,他们很容易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不切实际的高估 。


就像小妍在学校的手工课上做了一个简单的纸飞机,老师和家长都对她赞不绝口,说她有非凡的创造力,是个手工天才。晓妍听多了这样的夸奖,真的以为自己在手工方面天赋异禀。


然而,当学校组织一场较为复杂的手工制作比赛时,晓妍发现自己根本无法完成高难度的作品,这时她才意识到,自己之前的所谓 “天赋” 可能只是大家的溢美之词。


这种虚假自信一旦被现实戳破,孩子往往会陷入自我怀疑和否定的深渊,甚至对原本感兴趣的事情也失去信心 。



02/   外部激励依赖症


在过度夸赞的环境中,孩子逐渐习惯了从外界获取认可和表扬,从而患上 “外部激励依赖症”。他们做事情的动力不再是源于内心对事物的热爱和追求,而是为了得到他人的夸奖 。


比如,浩浩原本对阅读有着浓厚的兴趣,经常主动阅读各种书籍。但自从妈妈每次在他读完一本书后,都会给予过度的夸赞和物质奖励后,浩浩读书的目的慢慢发生了改变。


他不再是单纯地享受阅读的乐趣,而是为了听到妈妈的表扬和获得奖励才去读书。


一旦妈妈没有及时给予足够的夸赞,浩浩就会失去阅读的动力,变得不愿意主动拿起书本。


这种对外部激励的过度依赖,使得孩子在没有外界监督和赞扬的情况下,很难保持积极主动的学习和探索态度。



03/   害怕失败的枷锁


过度夸赞还会给孩子戴上 “害怕失败” 的枷锁。因为在他们的认知里,自己一直是被夸赞的对象,是优秀和完美的代表,如果遭遇失败,就会打破这种完美形象,让别人失望 。


亮亮在数学学习上一直表现不错,父母和老师总是夸赞他聪明、学习能力强。结果,当他遇上解不开的题目时,大脑因为紧张而一片空白。这让他深受打击,他害怕别人会因此改变对他的看法,觉得他不再是那个聪明的孩子。


从此,亮亮变得害怕面对数学,对于一些有难度的数学问题也不敢轻易尝试,生怕再次失败。


过度的夸赞让孩子承受不起失败的后果,不敢迈出尝试的步伐,从而限制了他们的成长和发展空间 。



03

正确夸赞,助力孩子成长


01/   具体描述,精准表扬


当孩子取得成绩时,我们要摒弃那种笼统的夸赞,而是具体指出他们的努力之处。


比如4岁的孩子开始对数字产生兴趣,当他们努力地用小手指着数字卡片,一个一个地数对 1 - 10 时,家长可以惊喜地说:“宝贝,你数数字数得又快又准!为了数对这些数字,你每天都认真练习,这种坚持学习的精神太可贵啦,继续保持,以后肯定能认识更多数字!” 


明确夸赞孩子为了数对数字付出的努力,能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学习成果是通过努力获得的,增强他们学习新知识的自信心。



02/   注重过程,而非结果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要更加关注他们努力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看重结果。


4 岁半的悠悠对拼图很感兴趣,想要拼一幅 50 片的拼图,这对她老说很有挑战性。但是她一点儿也不慌,很快就专注起来。


她先把拼图的边框找出来,一片一片地拼接,这一步还算顺利。然而,当开始拼中间部分时,难度明显增加。她拿起一片拼图,在各个位置尝试,放上去又拿下来,反复比对。


有时刚觉得找到了合适的位置,拼上去却发现不对。但悠悠没有放弃,她紧紧盯着拼图,小眉头皱着,认真思考每一片拼图的形状和颜色线索。



终于,在一番努力后,悠悠完成了拼图,开心地向老师和小伙伴展示。老师鼓励她:“悠悠,老师发现你在拼图的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但是你靠自己的方法解决了问题,真为你高兴!”


悠悠听了老师的话,感到非常自豪,她觉得自己的努力和能力得到了肯定。在未来面对其他挑战时,她也会更愿意勇敢尝试,不怕困难,因为她知道大家关注的是她努力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



03/   肯定努力,而非天赋


我们要多肯定孩子的努力,让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是可以通过努力不断提升的。


比如,孩子在学习骑自行车时,经过多次摔倒后终于学会了。我们可以对孩子说:“宝贝,你太棒了!你看,通过自己不断地尝试和努力,你终于学会了骑自行车。这说明只要你肯努力,就能克服困难。妈妈真为你的努力和坚持感到骄傲!” 


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努力被认可时,他们会更加有动力去面对各种挑战,相信自己可以通过努力取得进步,而不是仅仅依赖天赋 。



夸奖,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智慧。错误的夸奖方式,如空洞式、对比式、夸张式夸赞,就像美丽却虚幻的泡沫,看似美好,却可能在不经意间阻碍孩子的成长,让他们在虚假的自信中迷失,在过度的依赖中失去自我驱动力,在害怕失败的恐惧中裹足不前。


而正确的夸奖,应该是精准的、具体的,如同明亮的灯塔,照亮孩子前行的道路,让他们清晰地看到自己的闪光点和努力的方向;应该是注重过程的,像温暖的阳光,给予孩子在努力过程中坚持下去的力量,让他们明白努力本身就是一种收获;应该是肯定努力的,似坚实的基石,帮助孩子建立起成长型思维,让他们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可以不断超越自我,实现梦想。


作为家长,我们肩负着引导孩子健康成长的重任。让我们摒弃错误的夸奖方式,学会运用正确的夸奖技巧,用真诚的赞美和鼓励,为孩子营造一个充满爱与支持的成长环境。让我们的夸奖,成为孩子前进道路上的助推器,助力他们在成长的天空中展翅翱翔,飞向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 。






本期图片来源于 吉林·希萌树幼儿园,感谢供图



最近蒙奶奶视频号开始更新了

感兴趣的小伙伴欢迎点击浏览哦~






蒙奶奶
爱孩子的人都在关注我。我是蒙台梭利,大家都叫我蒙奶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