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河川道“蔬”写传奇

政务   2024-11-19 17:11   甘肃  


渭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渭河行”全媒体大型主题采访报道⑥

“陇上菜都”新韵章


渭河,由陇西蜿蜒而出进入天水市武山县,一路上,冲刷出平坦肥沃的渭河川道,滋养孕育了鲜香可口的武山蔬菜。

这之中,最负盛名的当属拥有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商标的“武山蒜苗”“武山韭菜”和“武山豆角”。


“渭河行”全媒体大型主题采访组一行来到武山县时,恰逢蒜苗大量上市。尽管时至深秋,渭河支流大南河两岸依然满目葱茏,沿河种植的2万亩蒜苗已经成熟,农户们忙着采挖、分拣、打包、装车,一派生机勃勃景象。
“今年是这几年行情最好的一年。”洛门镇郭庄村党支部书记李小东高兴地说,今年蒜苗涨到了每斤3元,亩均收入可达4万元以上,加上前半年莴笋、豆角也卖得好,全年差不多能收入20万元。

大南河流域水质清澈见底

是全县重要的设施蔬菜

和高原豆菜主产区之一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全省第一座日光温室大棚

就诞生在这里
“我们的蔬菜行情好,除了水质、土壤、气候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标准化种植起到了关键作用。”李小东告诉记者,过去种菜主要依赖小拱棚,效益有限。近年来,政府建设了统一的钢架大棚,在选种、管护、采摘各个环节都进行统一指导,提高了蔬菜的产量和品质。如今,基地里“莴笋+豆角+蒜苗”一年三茬的高效种植模式,让收入比从前翻了好几番。
洛门镇大南河蔬菜批发市场就建在田间地头,这里每天有大量货车往来穿行,新鲜的蔬菜自田间采摘后,直接在现场装车,迅速运往天南海北的各地市场。
郭岁成是洛门镇大南河蔬菜批发市场的一位蔬菜经纪人,他被村民亲切地称为“代办”。郭岁成的工作主要是帮菜农把蔬菜卖给外地客商,赶上销售旺季,他每天能帮助菜农销售8万多斤蔬菜。
“我们和上海、浙江、福建、新疆、青海等地的客商都有固定的销售合作,并且在兰州、天津、广州等地的超市都有直销专柜。”郭岁成说。
大南河流域蔬菜种植基地是武山县大规模发展蔬菜产业的一个缩影。渭河进入武山后,流经桦林、鸳鸯、山丹、城关、洛门5乡镇,县内长48公里,流域面积2011平方公里。沿河依次分布有6处像大南河这样专业化、集约化的大型蔬菜种植基地以及42家蔬菜专业合作社,围绕各大种植基地,还分布着不同规模的蔬菜交易市场126处,其中,国家级洛门蔬菜批发市场是全县蔬菜销售的主动脉,每年有近200万吨蔬菜从这里销往全国各地
武山县蔬菜研究所所长赵昱亮告诉记者,近年来,武山县在渭河流域川道地区大力发展设施蔬菜,在山区发展高原夏菜,同时,着力补齐产业链条短板,实施了年产1.2万吨果蔬精深加工和蔬菜包装材料加工两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解决了新鲜蔬菜的贮存、运输问题,形成了串珠成链、聚链成群的产业发展格局。
为进一步叫响“武山蔬菜”金字招牌,近年来,武山县积极推动产品认证与品牌培育工作,增加“三品一标”认证数量,武山韭菜、武山甘蓝,武山水萝卜、武山西葫芦等多个蔬菜品种通过国家绿色A级食品认证
2023年,武山被列入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创新引领区。在这之前,武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中国韭菜之乡”、国家级蔬菜标准化示范县、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县、全国首批设施蔬菜标准园创建县、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县和全省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县。
如今,从武山县鸳鸯镇一直到甘谷县磐安镇,自西向东整个渭河川道区,连片的钢架大棚十分壮观,沿线超70%的村民都从事着蔬菜种植业,可以说是“家家种菜、户户有棚”,蔬菜产业已成为促进当地农民增收和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
“目前,武山县蔬菜种植面积达42万亩,产量137.8万吨,各类蔬菜远销全国26个省、市及地区,并出口俄罗斯、日本、欧盟等国家和地区,产值达43.9亿元,武山蔬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正在进一步提高。”赵昱亮说。

大河为证

在半个多世纪的时光里

静静流淌的渭河

见证着武山从昔日的贫困县

一步步蜕变成远近闻名的“陇上菜都”

如今

勤劳智慧的武山人正向着

打造“西部蔬菜产业强县”的目标

踏实前进






新天水记者:吴丽娜 孙镇

小天推荐阅读▼
收入近8亿元!天水“老”三线转型升级发展新动能
6万亿元,最新进展→
全长7.5公里!天水这条“彩虹路”11月底完工
天水北部迎来降雪!接下来的天气……


编审 :杨焕周

责任编辑 :周洁辑 :王欣玥


天水发布
发布天水新资讯,讲述天水好故事,传播天水好声音,展示天水新形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