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震泽先贤 保护文化瑰宝|建成160周年的师俭堂启动修缮

政务   2024-12-19 23:53   江苏  


今天(12月19日)上午,震泽镇举办师俭堂建成160周年暨修缮启动仪式,共同推动历史文化遗产在守正中创新、在传承中发展。副区长孙俊良,区文体广旅局局长张育英,长三角文物专家库成员、区文保所高级工程师刘延华,区文保所所长周春华,镇领导顾全、姚俊、劳晓飞、庄志伟出席启动仪式。

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师俭堂是震泽的标志性建筑,见证了震泽一百多年来经济、文化、生活的繁荣与变迁,也承载着数代震泽人深厚的记忆与情感。1864年(清·同治三年),震泽丝商徐汝福,凭借重振实业的满腔热情,在其老宅的旧址重修了宅第,并起名为师俭堂,源自萧何劝诫后代的名言“后世贤,师吾俭”,既反映了主人勤俭持家、谨慎经营的态度,也彰显了整个建筑的格调和品位。

据悉,师俭堂修缮工程将坚持修旧如旧的理念,守护师俭堂的历史风貌,再塑师俭堂的建筑之美;同时顺应新时代展览需要,探索数字化手段,打造沉浸式夜游新场景。该工程预计明年6月完工

“师俭堂是见证震泽历史的文化瑰宝,‘世德作求’‘慎修思永’作为当年主人家徐氏的家训,体现了一个‘德’字;其中精致的砖雕木刻漆雕、雅致幽静的半亩园林等体现了建筑的‘美’;街中有宅、宅中有街的独特街宅布局则体现了一个‘和’字。走进这座江南水乡大宅门,我们仿佛仍能感受到往日的繁华盛景,领悟到先辈们的精神追求。”震泽镇党委书记顾全表示,在师俭堂建成160周年之际,震泽镇启动对它的修缮保护,既是致敬震泽先贤,也是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接下来,震泽镇将以此为契机,更大力度推进水乡再塑和古镇保护工程,并依托古屋老宅及其厚重文化,讲好新时代的震泽故事。


师俭堂

师俭堂,位于宝塔街西段,坐北朝南。清道光年间(1821~1850)为徐氏所建,1864年重建。当时三面临水,南濒頔塘市河,西傍斜桥河,北枕藕河。前门上轿,后门下船,水陆称便,为典型的江南水乡大宅门。 


师俭堂为震泽徐氏祖产。徐氏先祖为西周或春秋时徐 (戎)族首领偃王之后,统辖今淮、泗一带。偃王之后徐旷于明季自淮渡江入江南,十传至徐永昭,始定居震泽镇。徐氏家族人丁兴旺,英才辈出,成为富户望族,其房产遍布全镇,号称“徐半镇”。徐永昭之孙徐学健为震泽保赤局创始人,急公好义,兴建义塾,修桥铺路,出粟助赈,收养弃婴,善名远扬。徐学健之孙徐汝福,字备五,号寅阶,清同治元年(1862),出任江苏省抚恤总局局长。


师俭堂占地面积2500余平方米,面阔五间,六进穿堂式高墙深宅,共有大小房屋147间。集河埠、行栈、商铺、街道、厅堂、内宅、花园、下房于一体,街中建宅,宅内含街,为苏浙市镇中所罕见。


师俭堂的花园也是其一大亮点,花园名叫“鉏经园”,占地仅有半亩,在三角形的狭长地带,巧妙布置了四面厅,沿壁回廊,假山半亭,花卉树木等。


2001年,江苏省计划委员会、省文化厅、市建设局和震泽镇政府共同出资,实施师俭堂修缮及展陈工程。工程历时三年,总投资近千万元。2004年4月,师俭堂正式对外开放。2006年5月,师俭堂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篆刻家徐三庚为震泽徐仲篪专门刻了收藏章

徐三庚为徐仲篪所刻“震泽徐氏藜光阁所藏书画”为兽钮田黄方章,通体色呈深熟栗,包浆莹润,古光可照。

徐三庚(1826~1890),字辛谷,号井罍,别号金罍山民,浙江绍兴上虞人,清末著名篆刻家。精于金石文字,善篆隶篆书。其印曾风靡一时,对日本篆刻界产生相当影响,著有《金罍山民印存》二卷。与震泽师俭堂后人徐仲篪友善,先后为其治印二十余方。
徐仲篪(1862~?),字望之,号乐民、鹿民,斋名藜光阁。震泽(江苏吴江)人。徐三庚曾为其刻近二十方印,可见人之交情不浅。
素材提供者:汝悦来




拟稿|区融媒体中心 融媒记者 李婧蕾

责编|王秋倩

美编陈   曦

校对金   鑫

审核董梦姣

签发劳晓飞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今日震泽
政务信息,公益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