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工作,济南市图书馆在“泺源书院”中华经典传习所课程体系框架下,邀请多位传统文化行业匠人,与读者一期一会,从一盏茗、一叶花的体验中,品中华传统文化一镬之味、一鼎之调。
面塑艺术是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手工技艺,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面塑艺术的创造过程始终与灿烂的中国文明历史进程紧密联系在一起。
山东是面塑艺术的重要发源地之一,面塑种类繁多,分布广泛。济南面塑又叫“捏面人”,顾名思义,是以糯米面、面粉为主要原料,加入多种颜色的色素、防腐材料,再用小刀、小篦子、竹针等工具,制作出形形色色面塑形象的中国民间艺术。济南面塑于2006年被列入济南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被列入山东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面塑艺术的起源悠久,经历了历史岁月的洗礼,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较为详实记载见于唐代。
“面塑”最初来源于民间塑出名种形状及花纹的“馍”(馒头)。逢年过节,人们用糯米粉和面加彩后,捏成各种小型人物与动(植)物,互相走门串户,馈赠亲朋好友,增加年节的喜庆气氛。
在宋代《东京梦华录》中有记载:“寒食前一日谓之炊熟,用面造枣锢,飞燕,柳条串之,插于门楣,谓之子推燕”,“以油面糖蜜造如笑靥儿”。这说明在宋代即已把面塑用在春节、中秋、端午以及结婚祝寿的喜庆日子。
宋代以后,面塑艺术趋于民俗化、生活化,通过形、色、质、纹、意元素的有机结合展示出艺人们高超技艺、独特的审美取向和人文信仰。
郑军
郑军,从事面塑工作二十余年,现为山东大厦首席面塑师,多次完成重要接待任务的面塑装饰艺术,尤其擅长具有济南地方特色的荷花、锦鲤、济南名士等作品。在“第一届出彩酒店人工匠才艺大赛”中荣获金奖。以“兴趣带动自由创意”为主要理念,致力于面塑的传帮带活动,在多所学校、夜校、社区活动中担任老师。
讲师作品展示
网红猪鲤面塑作品
中华传统文化发展视角下面塑起源及演变历程讲授;
讲师面塑作品展示与分享;
面塑的捏、推、挑等制作技法讲解及展示;
读者在讲师带领下独立完成桌面摆件作品;
回顾交流及展示。
【活动时间】
2024年11月16日 14:30-16:00
【活动地点】
济南市图书馆中心馆五楼书画阅览室
【费用】
材料费:19.9元/人
【费用说明】
收费为体验面塑环节、在老师指导下完成个人作品的耗材成本, 个人作品可在课后带走。
【年龄要求】
12岁以下请在家长陪同下参与课程。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并缴费
(为保证读者体验,本次限报15人)
缴费成功即为一份耗材费用
多人体验需分别缴费
【咨询电话】0531-81279656
来源:古籍文献部
撰文、编辑:周晓彤
审核:徐腾飞 刘恬
签发:耿传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