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又是一年元宵节,又是万民猜谜时。元宵节猜灯谜,自古以来就是准格尔人的一种传统活动方式。在我很小的时候,村上有座颇有规模的庙宇,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人们就自发地在庙上组织转灯游会和猜灯谜活动。![]()
这猜灯谜活动首先是由两位有文化的老先生用毛笔在彩色纸上写出各种灯谜、谜面,写好后贴在花花绿绿的灯笼上让人们猜。如果猜对了,一是说明你一年将会走好运,二是可以得到一份奖赏,如饼子、麻花、馒头之类。
![]()
现在想起来,当年那些灯谜的内容我还能记得许多,比如:形容农家美食豆子糕的谜面有:“破谜来,猜谜来,一口咬出红头来”;形容煮饺子的谜面有:“朝南上来一群鹅,扑嗵扑嗵跳了河”;形容秋风刮着谷穗摇摆的谜面有:“朝南上来一群娃娃,低头弯腰哭他的妈妈”;形容烧香的谜面有:“朝南上来个老汉汉,头上顶的个火蛋蛋,跌下来成了几瓣瓣”;形容春天燕子垒窝的谜面有:“朝南上来个小木匠,锛子斧子没拿上,盖的个房房稳稳当”;形容大蒜的谜面有:“弟兄七八个,围着柱子坐,大家一分手,衣服就扯破”;形容西瓜的谜面有:“看个是绿的,吃个是红的,吐出来是黑的”;形容农家做饭用的擦子的谜面有:“一个老汉挨墙睡,虱子爬的一脊背”;形容吃饭用的筷子的谜面有:“一对媳妇儿等等齐,炝油辣水吃不肥”;形容算盘子的谜面有:“四面四堵墙,圈猪(珠)不圈羊”;形容夜间天空星星的谜面有:“青石板,石板青,青石板上钉银钉,钉上银钉亮晶晶”;形容夏季下雨的谜面有:“千条线,万条线,落在水里看不见”;形容雪的谜面有:“说像糖哇它不甜,说像盐哇又不咸,冬天有时白一片,夏天谁也看不见”;形容人耳朵的谜面有:“左一片右一片,隔座山头不见面”“隔山隔水不隔音,无冤无仇也无恨,就是谁也和谁见不成”;形容人眼睛的谜面有:“上边毛,下边毛,当中夹的颗黑葡萄”“两座房子一样宽,大门常开也常关,房里能容大世界,难容沙子一点点”;形容人牙齿的谜面有:“小时候只几个,老了以后没几个,最多三十二,你猜是什么”;形容人体手臂的谜面有:“十个娃娃分两班,能填海来能移山”;形容人体头部的谜面有:“一个圪墩,七个窟窿”;“一个罐罐七个眼,五个深来两个浅”;形容人舌头的谜面有:“不圆也不方,藏在口中央,各种饭和菜,总是它先尝”;形容人们锄地的谜面有:“对正几匹马和骡,只见吃草不见屙”;形容农民播种用的樓的谜面有:“老汉长的猫儿脑袋,眼里头进东西,脚后跟磨出来”;形容过去老式犁的犁儿片的谜面有:“圆圆的,板板的,四条腿腿短短的”;形容闪电的谜面有:“一根铁杆,探过南山,打塌龙王庙,震塌五台山”“一道银光一条线,划过长空似利剑,霎时跑了千万里,眨眼功夫又不见”。上世纪六十年代随着收音机的出现和普及,紧接着有关收音机的谜面也出来不少,比如:“四四方方一座城,城里住的好多人,有说有笑有声音,就是不见人影影”“一间小木房,没门光有窗,只要拧耳朵,又说又笑把歌唱”。![]()
还有很多很多……需要说明的是,灯谜主要是暗示事物或文字等供人猜测的隐语,也可引申为蕴含奥秘的事物。灯谜源自中国古代民间,历经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而成。它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积累和总结出来的知识,是劳动人民的集体智慧和集体创造的文化产物,是我国历朝历代元宵节活动的主要项目之一。近年来,准格尔旗随着经济发达和文化繁荣,每年的元宵节活动搞得热火朝天,猜灯谜这项传统活动也成了元宵节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李前唤,准格尔旗退休干部,业余时间喜欢文学创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