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家的温暖 拒绝家庭暴力——海口市琼山朱云幼儿园“反家庭暴力法”知识宣传

文摘   2024-11-25 09:30   海南  



— 拒绝家暴  守护家庭 —

爱不是暴力




背景介绍

       每年11月25日被联合国确立为“国际消除家庭暴力日”,也被称作“国际反家庭暴力日”。2016年3月1日我国反家庭暴力法正式施行,2021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也明确指出父母或监护人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同年实施的《民法典》也将禁止家庭暴力作为婚姻家庭的禁止性规定,明确写入法典。家暴不是“家务事”,反家庭暴力,是国家、社会和每个家庭的共同责任。

      为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切实提高全体师幼和家长们反对家庭暴力的意识,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家庭关系,给幼儿营造一个无暴力的家庭环境,保障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海口市琼山朱云幼儿园特面向全体师幼和家长开展“反对家庭暴力法”宣传活动,呼吁大家携手共筑爱的防线。



家庭暴力对幼儿的影响






身心健康影响

1.身体健康:直接的暴力行为可能导致幼儿身体受伤,如淤青骨折等。长期的家庭暴力环境可能使幼儿处于持续的紧张和恐惧状态,影响正常生长发育。由于长期处于紧张和恐惧的环境中,这些孩子往往对周围的事物感到敏感和警惕,容易受到惊吓或感到不安。

2.心理健康:幼儿可能因目睹或经历家庭暴力而产生焦虑、抑郁、失眠等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可能伴随幼儿成长,影响其未来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


心理发展影响

1.认知发展:家庭暴力环境可能干扰幼儿的认知发展,使其难以集中注意力,影响学习效率。

2.情感发展:幼儿可能因家庭暴力而产生恐惧、无助、愤怒等负面情绪,影响其情感表达和社交能力。他们可能变得冷漠、孤僻,难以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

3.自我认知:导致幼儿对自己和家庭产生自我怀疑和自责,影响其自尊和自信心。他们可能认为自己不值得被爱或保护,形成自卑心理。


行为模式影响

1.攻击性行为:幼儿可能模仿家庭暴力中的行为,学会用暴力解决问题,展现出攻击性、暴躁、易激惹等问题行为。

2.逃避行为:为避免家庭暴力,幼儿可能学会逃避或隐瞒问题,如撒谎、偷窃等。

3.社交障碍:家庭暴力环境可能导致幼儿在与同龄人和成年人的交往中表现出难以合作、难以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问题。


长远影响

1.人格障碍:经历家庭暴力的幼儿可能形成各种人格障碍,如分裂型、暴发型、强迫型等,影响其未来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生活质量。

2.犯罪倾向:研究表明,经历家庭暴力的幼儿在未来可能更容易走上犯罪道路,对社会造成危害。



普法宣传之《未成年人保护法》家庭篇

      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家长承担着保护未成年人的重要责任。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未成年人保护法》里面关于家庭保护的法律规定吧!

       第十五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接受家庭教育指导,创造良好、和睦、文明的家庭环境。

共同生活的其他成年家庭成员应当协助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抚养、教育和保护未成年人。

        第十六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履行下列监护职责:

       (一)为未成年人提供生活、健康、安全等方面的保障;

       (二)关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状况和情感需求;

       (三)教育和引导未成年人遵纪守法、勤俭节约,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四)对未成年人进行安全教育,提高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五)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保障适龄未成年人依法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六)保障未成年人休息、娱乐和体育锻炼的时间,引导未成年人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

       (七)妥善管理和保护未成年人的财产;

       (八)依法代理未成年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九)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并进行合理管教;

       (十)其他应当履行的监护职责。

        第十七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实施下列行为:

       (一)虐待、遗弃、非法送养未成年人或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

       (二)放任、教唆或者利用未成年人实施违法犯罪行为;

       (三)放任、唆使未成年人参与邪教、迷信活动或者接受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等侵害;

       (四)放任、唆使未成年人吸烟(含电子烟,下同)、饮酒、赌博、流浪乞讨或者欺凌他人;

       (五)放任或者迫使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失学、辍学;

       (六)放任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接触危害或者可能影响其身心健康的图书、报刊、电影、广播电视节目、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和网络信息等;

       (七)放任未成年人进入营业性娱乐场所、酒吧、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

       (八)允许或者迫使未成年人从事国家规定以外的劳动;

       (九)允许、迫使未成年人结婚或者为未成年人订立婚约;

       (十)违法处分、侵吞未成年人的财产或者利用未成年人牟取不正当利益;

       (十一)其他侵犯未成年人身心健康、财产权益或者不依法履行未成年人保护义务的行为。

       第十八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为未成年人提供安全的家庭生活环境,及时排除引发触电、烫伤、跌落等伤害的安全隐患;采取配备儿童安全座椅、教育未成年人遵守交通规则等措施,防止未成年人受到交通事故的伤害;提高户外安全保护意识,避免未成年人发生溺水、动物伤害等事故。

       第十九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根据未成年人的年龄和智力发展状况,在作出与未成年人权益有关的决定前,听取未成年人的意见,充分考虑其真实意愿。

       第二十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发现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受到侵害、疑似受到侵害或者其他合法权益受到侵犯的,应当及时了解情况并采取保护措施;情况严重的,应当立即向公安、民政、教育等部门报告。

       第二十一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使未满八周岁或者由于身体、心理原因需要特别照顾的未成年人处于无人看护状态,或者将其交由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患有严重传染性疾病或者其他不适宜的人员临时照护。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使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监护单独生活。  

       第二十二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因外出务工等原因在一定期限内不能完全履行监护职责的,应当委托具有照护能力的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代为照护;无正当理由的,不得委托他人代为照护。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在确定被委托人时,应当综合考虑其道德品质、家庭状况、身心健康状况、与未成年人生活情感上的联系等情况,并听取有表达意愿能力未成年人的意见。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作为被委托人:

       (一)曾实施性侵害、虐待、遗弃、拐卖、暴力伤害等违法犯罪行为;

       (二)有吸毒、酗酒、赌博等恶习;

       (三)曾拒不履行或者长期怠于履行监护、照护职责;

       (四)其他不适宜担任被委托人的情形。

       第二十三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及时将委托照护情况书面告知未成年人所在学校、幼儿园和实际居住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加强和未成年人所在学校、幼儿园的沟通;与未成年人、被委托人至少每周联系和交流一次,了解未成年人的生活、学习、心理等情况,并给予未成年人亲情关爱。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接到被委托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学校、幼儿园等关于未成年人心理、行为异常的通知后,应当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第二十四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离婚时,应当妥善处理未成年子女的抚养、教育、探望、财产等事宜,听取有表达意愿能力未成年人的意见。不得以抢夺、藏匿未成年子女等方式争夺抚养权。

       未成年人的父母离婚后,不直接抚养未成年子女的一方应当依照协议、人民法院判决或者调解确定的时间和方式,在不影响未成年人学习、生活的情况下探望未成年子女,直接抚养的一方应当配合,但被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权的除


普法宣传之《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



向下滑动查看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于2015年12月27日通过,自2016年3月1日起施行。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家庭暴力的预防

第三章 家庭暴力的处置

第四章 人身安全保护令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保护家庭成员的合法权益,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家庭关系,促进家庭和谐、社会稳定,制定本法。

第二条 本法所称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

第三条 家庭成员之间应当互相帮助,互相关爱,和睦相处,履行家庭义务。反家庭暴力是国家、社会和每个家庭的共同责任。国家禁止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妇女儿童工作的机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督促有关部门做好反家庭暴力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司法机关、人民团体、社会组织、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企业事业单位,应当依照本法和有关法律规定,做好反家庭暴力工作。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反家庭暴力工作给予必要的经费保障。

第五条 反家庭暴力工作遵循预防为主,教育、矫治与惩处相结合原则。反家庭暴力工作应当尊重受害人真实意愿,保护当事人隐私。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孕期和哺乳期的妇女、重病患者遭受家庭暴力的,应当给予特殊保护。

第二章 家庭暴力的预防

第六条 国家开展家庭美德宣传教育,普及反家庭暴力知识,增强公民反家庭暴力意识。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应当在各自工作范围内,组织开展家庭美德和反家庭暴力宣传教育。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应当开展家庭美德和反家庭暴力宣传。学校、幼儿园应当开展家庭美德和反家庭暴力教育。

第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司法机关、妇女联合会应当将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纳入业务培训和统计工作。医疗机构应当做好家庭暴力受害人的诊疗记录。

第八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组织开展家庭暴力预防工作,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应当予以配合协助。

第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支持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等社会组织开展心理健康咨询、家庭关系指导、家庭暴力预防知识教育等服务。

第十条 人民调解组织应当依法调解家庭纠纷,预防和减少家庭暴力的发生。

第十一条 用人单位发现本单位人员有家庭暴力情况的,应当给予批评教育,并做好家庭矛盾的调解、化解工作。

第十二条 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应当以文明的方式进行家庭教育,依法履行监护和教育职责,不得实施家庭暴力。

第三章 家庭暴力的处置

第十三条 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可以向加害人或者受害人所在单位、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妇女联合会等单位投诉、反映或者求助。有关单位接到家庭暴力投诉、反映或者求助后,应当给予帮助、处理。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也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单位、个人发现正在发生的家庭暴力行为,有权及时劝阻。

第十四条 学校、幼儿园、医疗机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救助管理机构、福利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现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遭受或者疑似遭受家庭暴力的,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应当对报案人的信息予以保密。

第十五条 公安机关接到家庭暴力报案后应当及时出警,制止家庭暴力,按照有关规定调查取证,协助受害人就医、鉴定伤情。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因家庭暴力身体受到严重伤害、面临人身安全威胁或者处于无人照料等危险状态的,公安机关应当通知并协助民政部门将其安置到临时庇护场所、救助管理机构或者福利机构。

第十六条 家庭暴力情节较轻,依法不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由公安机关对加害人给予批评教育或者出具告诫书。告诫书应当包括加害人的身份信息、家庭暴力的事实陈述、禁止加害人实施家庭暴力等内容。

第十七条 公安机关应当将告诫书送交加害人、受害人,并通知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公安派出所应当对收到告诫书的加害人、受害人进行查访,监督加害人不再实施家庭暴力。

第十八条 县级或者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可以单独或者依托救助管理机构设立临时庇护场所,为家庭暴力受害人提供临时生活帮助。

第十九条 法律援助机构应当依法为家庭暴力受害人提供法律援助。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对家庭暴力受害人缓收、减收或者免收诉讼费用。

第二十条 人民法院审理涉及家庭暴力的案件,可以根据公安机关出警记录、告诫书、伤情鉴定意见等证据,认定家庭暴力事实。

第二十一条 监护人实施家庭暴力严重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被监护人的近亲属、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等有关人员或者单位的申请,依法撤销其监护人资格,另行指定监护人。被撤销监护人资格的加害人,应当继续负担相应的赡养、扶养、抚养费用。

第二十二条 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应当对实施家庭暴力的加害人进行法治教育,必要时可以对加害人、受害人进行心理辅导。


第四章 人身安全保护令


第二十三条 当事人因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临家庭暴力的现实危险,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当事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因受到强制、威吓等原因无法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其近亲属、公安机关、妇女联合会、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救助管理机构可以代为申请。

第二十四条 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应当以书面方式提出;书面申请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申请,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

第二十五条 人身安全保护令案件由申请人或者被申请人居住地、家庭暴力发生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第二十六条 人身安全保护令由人民法院以裁定形式作出。

第二十七条 作出人身安全保护令,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明确的被申请人;

(二)有具体的请求;

(三)有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临家庭暴力现实危险的情形。

第二十八条 人民法院受理申请后,应当在七十二小时内作出人身安全保护令或者驳回申请;情况紧急的,应当在二十四小时内作出。

第二十九条 人身安全保护令可以包括下列措施:

(一)禁止被申请人实施家庭暴力;

(二)禁止被申请人骚扰、跟踪、接触申请人及其相关近亲属;

(三)责令被申请人迁出申请人住所;

(四)保护申请人人身安全的其他措施。

第三十条 人身安全保护令的有效期不超过六个月,自作出之日起生效。人身安全保护令失效前,人民法院可以根据申请人的申请撤销、变更或者延长。

第三十一条 申请人对驳回申请不服或者被申请人对人身安全保护令不服的,可以自裁定生效之日起五日内向作出裁定的人民法院申请复议一次。人民法院依法作出人身安全保护令的,复议期间不停止人身安全保护令的执行。

第三十二条 人民法院作出人身安全保护令后,应当送达申请人、被申请人、公安机关以及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有关组织。人身安全保护令由人民法院执行,公安机关以及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应当协助执行。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三条 加害人实施家庭暴力,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四条 被申请人违反人身安全保护令,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人民法院应当给予训诫,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十五日以下拘留。

第三十五条 学校、幼儿园、医疗机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救助管理机构、福利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未依照本法第十四条规定向公安机关报案,造成严重后果的,由上级主管部门或者本单位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三十六条 负有反家庭暴力职责的国家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七条 家庭成员以外共同生活的人之间实施的暴力行为,参照本法规定执行。

第三十八条 本法自2016年3月1日起施行。

为孩子点亮快乐童年


反对家暴,爱在家中。家庭教育是孩子最初的学校,这份教育伴随人的一生,对孩子的性格、脾气、秉性影响至深。儿童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正确的儿童观决定教育观,那么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可以怎么做呢?

01
尊重孩子 以身作则

父母应该把儿童看作平等的人,有独立个性的人,我们要意识到:尊重童年。有了一种对孩子当下生活的尊重,对孩子本身作为人的尊重,教育方式自然就会变化;家庭是孩子身心成长发展的摇篮。孩子往往会以父母的言行为依据判断、衡量自己的行为,以父母的判断、态度作为是非评价的标准,模仿、套用进行自己的判断衡量,进而形成自己的思想道德观念。好的榜样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石。

02
合理管束

管束孩子是告诉他们行为的标准,即什么样的事情可以去做,什么样的事情不能做。管束要有权威:当孩子可能要犯错误,我们不得不进行管束的时候,一定要有权威性。合理的限制孩子可以培养孩子的纪律观念,当然,对孩子的管束必须是负责任的。而且要告诉孩子你提出要求的原因。

03
有爱的家庭氛围是最好的教育

有“爱”的家庭会给孩子带来哪些益处?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重要环境,在一个弥散着爱的气息的家庭中,孩子很容易受到这种氛围的影响,耳濡目染,慢慢学会有爱心、懂奉献。有“爱”的家庭氛围也比较温馨,孩子的情绪也会比较舒缓,安全感相对也会比较足。并且这类的孩子会更有自信,因为他们有底气,爸爸妈妈的“爱”给他们带来的底气。




      家,是爱的港湾;爱,是家的灵魂。让我们共同努力,让爱充满每一个家庭,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充满阳光和关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拒绝家庭暴力,守护家的温暖,为孩子们的未来撑起一片蓝天!



海口市琼山朱云幼儿园

2024年11月25日




END




   编辑|张德蕊 

  初审|魏  琪

   终审|叶清娇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文字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我们尊重原创,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海口市琼山朱云幼儿园
海口市琼山朱云幼儿园是一所城区公办幼儿园,隶属于海口市琼山区教育局,位于海口市琼山区大园路79号。幼儿园围绕“育人为本、服务为先、和谐发展、特色创新”的办园理念,努力为幼儿创建一个多元化的成长环境,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