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置顶标星 点亮凌河
近年来,石桥子街道北山社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通过“135”工作模式,在机制上求新、形式上求活、内容上求实,在润物细无声中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有形有感有效推进民族团结工作提质增效。
“一个品牌”促“有形”。创新设立我市首家“石榴籽工作室”,成为党的政策法规的“宣讲站”,为民办实事的“服务站”,知识技能培训的“充电站”,矛盾纠纷的“调解站”,民族团结融合的“交流站”。结合居住特点组织各族群众文化交流,形成互嵌式发展社区,让各族居民像石榴籽般团结。
“三个互嵌”促“有效”。资源互嵌方面,联合各方力量,如共驻共建单位、在职党员等,开通假期子女托管班、“石榴籽”巧娘编织培训班,为各族群众提升技能、增加收入、提供服务,促进交往交流交融。文化互嵌方面,立足社区实际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在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等节点开展传统节日主题活动、民族科普课堂等特色活动,选树民族进步典型,开展“石榴籽+”系列评选,还走进军营、干休所开展活动,在国防教育日邀请军官等进学校。服务互嵌方面,深化群众教育实践活动。在矛盾化解上,升级“人民调解工作室”特聘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杨杰为工作室特聘主任,开设“杨杰接待日”。基层协商通过“石榴籽工作室”以“居民点单、社区派单、成员接单”解决难题。同时,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开展便民服务,增强群众幸福感。
“五微平台”促“有感”。做优“微团队”,开设“石榴籽”宣讲小课堂,组织“五老队伍”等进小区、学校宣讲,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融入党组织学习。点亮“微心愿”,开展圆梦平台,解决各族群众小事难事。做强“微体系”,构建“石榴籽大党建”格局,发挥社区党委优势,建立区域化党建共同体。做实“微医疗”,推出“微诊室”,采取5+2工作模式,联合新联会等邀请医生常驻,开展义诊、建立健康档案。打造“微阵地”,利用红色资源和党群服务中心,完善“统战之家”等开展活动,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各族群众生活。
供稿:石桥子街道
编校审:陈 莹
责编:张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