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每日电讯丨武陵深处逢恩施,巴山楚水与土苗风情的澎湃交响

旅行   2024-12-20 10:19   湖北  

新华每日电讯》截图

新华每日电讯神州风物12月20日电(本报记者梁建强  张阳)新华社重点推出万字长篇通讯,聚焦恩施发展变迁,今日在《新华每日电讯》整版推出,开篇聚焦了恩施大峡谷。


      从空中沿着长江上游向中游看去,奔腾东流的江水进入湖北后,有一段明显的东北方向折转。峡江转弯处,巴山临江而峙,这里,就是共和国最年轻、湖北省唯一的自治州恩施。
  1200多年前,杜甫挥毫写下“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其中的“巴峡”,即位于如今的恩施一带。
  地处武陵山区深处,又有长江、清江奔流浸润,总面积2.4万平方公里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辖恩施、利川两市,以及建始、巴东、宣恩、来凤、咸丰、鹤峰六县。每一个县市的名字,都蕴藏着别样的历史文化,让人心生好奇、亲睹为快。

巴山之东、利川之地
绿水青山兴文旅

    “云海是峡谷的常客,每逢雨后初晴,云朵总像是定了闹钟一样,按时抵达约定的地点,在奇峰峻岭之间翻腾……”驱车来到恩施大峡谷时,导游谭小庆正带领游客观赏峡间的云海。  

王关政  摄

  步入峡谷,首先看到的是一条巨大的地缝——云龙地缝。亿万年前,地壳运动使得鄂西山地抬升,区域地层发生破裂,继而形成峭壁之中绵延约3.6公里长的地缝。远眺地缝上游,一道深涧延伸到远方,下有流水潺潺,涧在云雾中显得隐约缥缈,因此得名“缥缈涧”。


  大峡谷中,还有一处代表性景观被称作“一炷香”。这是一个高150多米的长岩柱,特点是下细上粗,最细处直径仅有4米,在同类喀斯特地貌中十分罕见。

文林 摄

  “晴空万里时,朵朵云叠在岩顶,远远看去就像飘起的烟火,所以叫‘一炷香’。”谭小庆说。
    全长108公里的大峡谷,不仅是“奇观之峡”,还是“古道之峡”,昔日入蜀进川的古盐道、古官道穿峡而过;同样是“森林之峡”,大片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与峡谷相伴相生、相映成景。

覃光辉  摄

  不同于以平原地貌为主的湖北许多城市,恩施多山,给人的第一印象,更接近于湘西、黔东南等西南山区。独特的地理条件,造就了恩施丰富的旅游资源。恩施大峡谷,是其中一个典型代表。
    恩施还是清江的发源地,全长423公里的清江,275公里在恩施。沿着500多里清江行进,步步皆景,犹如画廊。
    来到清江的源头利川市,腾龙洞游人如织。这是一个溶洞,洞口高72米,宽64米,可容20多辆卡车并排驶入,直升机也能在洞口自由盘旋,规模宏大、令人震撼。走进洞中,记者看到,整个洞穴群共有上下五层,洞中既有体量惊人的石钟乳,又有形态小巧的石柱、石笋、石花、石幔等。

      尤其令人惊叹的是,清江在流经腾龙洞附近时猛跌30余米,浩浩荡荡的江水垂直跃下,形成了“卧龙吞江”的壮丽景观。

      中国科学院院士袁道先主编的《岩溶学词典》,在伏流的定义中,引入利川清江伏流为范例,称其为世界上难得一见的洞穴系统的典型代表。今年9月,第八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世界地质公园大会召开,恩施大峡谷—腾龙洞世界地质公园获颁证书,成为新成员。 

    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

(本文为节选片段)

来源丨新华每日电讯

恩施大峡谷景区
景区实时动态,旅游攻略,票务预订,酒店预订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