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外部MCU巨头林立,国内MCU市场杀的一片红海,竞争激烈,生存压力较大。半导体投资的投资表示,“MCU市场卷的厉害,毛利率太低,目前我们基本上不怎么关注了。”
二、在目前的大环境下,非上市、非腰部的国产MCU团队,可能会过得非常艰难。裁员、并购、整合可能会成为国产MCU团队的主旋律。当然,受益于消费电子市场复苏,以及国产MCU在汽车市场渗透率提升,相关厂商的营收表现都不错。不过,由于国产MCU长期存在的价格战问题,尤其是这一段时间内卷加剧,各大厂商在盈利方面承压。相较于通用MCU,面向指定市场的MCU产品上半年表现更加抢眼,实现营收和净利润双增长。
三、有工程师吐槽:找国产芯片厂商要份芯片技术手册就像贩毒一样,厂商不轻易信任“交货”!须知,在工程师的印象中,这芯片手册官网一般都能下载到,厂商要卖芯片,你难道不应该提供完整资料给工程师下载吗?工程师都不会用,你还怎么卖芯片?有网友表示:我的作风:选型期间,供应商不提供元器件规格书的,一律不采用!实在不行,情愿改方案,绝不纵容偷偷摸摸鬼鬼祟祟的供应商。这种供应商也不可靠!
PS:还有一点,国外大厂如TI、ADI,尽可能的将中国用户的手册汉语化,一开始是首页中文,现在有不少手册已经全文中文了;而国内厂家,只出全英文手册,其实国内芯片基本还是给国内开发者用,是装13还是难为自己人呢?
四、有人表示:把外企赶跑了,你就能买到便宜又好用的国产替代了?别做梦了,不被收割就万幸了。
五、芯片原厂 “背刺” 代理商的套路
通常大多数国外品牌芯片厂商对国内代理商保持了基本的信任,更加依赖代理商,也不愿卷入太多与客户之间的是是非非,认为给代理商的利润点数是合理的、应该的。而有些国产芯片原厂首先就不认可代理商存在的价值,之所以使用代理商也只是初期为了打开市场;这种想法的存在必定会在某些情况下选择“背刺”代理商。
具体来说,芯片原厂“背刺” 代理商的行为有如下几种情况:
1.客户报备机制下的隐患。客户报备本来是为了保护代理商在客户端所做的努力,将客户划在报备代理商的名下一段时间,这个时间一般是3~6个月。这期间如果代理商没有开发出项目,项目没有大的进展或者原厂主观认为没有大的进展、突破,将换到另一家代理商负责。
2.交付时的问题。“背刺” 最深的莫过于代理商在搞定了客户后,客户最后没有选择这个代理商交付,白忙活一场。有些芯片原厂抓住代理商与客户关系不够深,特别是与资源关系薄弱,在客户要求推荐代理商供选择时,使用手段,推上对自己有利的代理商。
3.交货转为直供。正常来说,芯片原厂选择代理商交付可以减少财务账期问题、库存问题。但如今的国内市场竞争残酷,有客户要求直供的,也有原厂自己认为自己利润点低,抛开代理商自己直供的。当然原厂会选各种借口的。
4.切换代理商。这个是最常见的。
5.压代理商备货,低价出新品。
6.价格的背刺。原厂在每个客户报的价格是不一样的。
代理商要想减少原厂的“背刺” ,最核心的还是要维系好与客户的关系,对于一些核心的信息、关系要把控好。
六、2024年11月1日,艾睿电子(Arrow Electronics)公布了2024年第三季度财报,财报显示:2024年Q3营收为68.23亿美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4.79%;营业利润为2.15亿美元,净利润1.28亿美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8.1亿美元,股票回购总额达5.0亿美元。今年前三季度营收累计206.40亿美元,较去年前三季同比下跌18.28%。
与此同时,艾睿电子宣布了重组计划用于成本削减。艾睿电子表示,预计成本削减计划到2026年将节省9,000万美元至1亿美元,预计重组费用为1.35亿美元。其中就包括第四季度开始裁撤非核心产品线计划,这将导致第四季度产生5,000万美元非现金费用。
七、很多人动不动就喜欢谈宏观。宏观是什么?宏观就是由我们这样一个个的普通人组成的整体,宏观的利益就是每个个体利益的总和。你要远离那些动不动就要你为宏观着想、为全局着想的人,因为你肯定不在他们说的这个“局”里,你放弃的利益正是他们的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