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冬至为何来得这么早?
记者:今年冬至日为什么会这么早?这是怎样测算出来的呢?
杨小平:“立竿见影”这个成语,是对古代先民进行天文测算的生动写照。古人立竿测影,用影子的长短,反映出太阳高度角的变化,从而总结出四时变化——影子最长时为冬至日,反之则为夏至日。
但这种测算并非孤立的,古人还会结合天文观测和物候记载对四时节律进行更为严谨的规范。《尚书·尧典》中书,“日中星鸟,以殷仲春;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宵中星虚,以殷仲秋;日短星昴,以正仲冬。”这就是古人结合星象与物候对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的描述。
今年冬至日为何这么早?这其实是农历与公历纪年中的时间差导致的。
我们现行的公历是以太阳历为基准,通常一年有365天,每四年为一闰,闰年有366天,四年合计是1461天。而农历则是阴阳历,以回归年为基准,一年有365.2422天,四个回归年是1460.9688天。因此每四年,公历会比农历多1天,而对于同一个节气,每年都要比前一年滞后5小时或6小时,但遇到闰年则要在此基础上提前24小时。这样,在日期上的体现是,同一个节气在平年与前一年保持不变或滞后1天;在闰年与前一年保持不变或提前1天。而今年冬至为128年来最早,就是这种时间差在一定周期内累积到一定程度的结果。
记者:今年冬至这么早,是否意味着今年会是个寒冬?
杨小平:从气象学角度来讲,冬至日的早晚与今年是否会是寒冬并不构成相关性。但是如果从物候的角度来讲,一些流传甚广的民谚,却对这个问题有些颇具趣味的解读。
民谚云:“早冬至,暖洋洋;晚冬至,冻死牛。”这里的“早”“晚”指的是早上和晚上,意为在正午前冬至,就会迎来暖冬;相反冬至日如果是下午或晚上就会是寒冬。
“公九凶,母九爽。”这里的“公”“母”实为单、双日的意思,即冬至如果是在农历单日,则会是寒冬;而如果当年冬至日为农历双日,则今冬会是晴爽宜人。
还有“冬至在尾,卖牛买被。”古人将一个月分为头、中、尾三节。由于农历冬至的日期并不固定,所以如果当冬至日恰在月末的下旬,有些地区的居民就会认为这是寒冬的预兆。
但以上民谚只是华夏大地中一定范围地区的先民,对于冬至物候的简单记录,这些民谚之间本来也会存在矛盾,所以大家大可不必以此作为判断今年寒冷与否的依据。
记者:今年冬至农历和公历日期正好重合,这样的巧合是怎样产生的?
杨小平:今年冬至农历和公历“撞日”,所谓“撞日”并非指农历日期和阳历日期完全相同,而是指冬至发生在农历中的“日”和公历中的“日”相同。这样的巧合是比较少见的,究其原因也是因为农历与公历纪年中的时间差积累到一定程度导致的。此外,今年冬至日还有一个巧合,便是按照农历的干支纪年法,12月21日当天正是一个“甲子”日,这也意味着又一个周期循环的开始。
冬至已至,天气如何?
据中央气象台,12月21日08时至22日08时,黑龙江东南部、吉林东部、新疆西北部和南疆盆地、西藏南部和东部、青海南部、川西高原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小雪或雨夹雪,其中,西藏东部等地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雪(3~9毫米)。西藏南部、四川盆地、重庆西部、贵州大部、云南大部、台湾岛等地部分地区有小雨。
四川气象预计,盆地22日阴天有小雨,其余时段以阴天间多云天气为主,西部南部有小雨或零星小雨;川西高原中部南部和攀西地区大部以晴到多云天气为主,空气干燥,部分地方午后到傍晚风力较大,需加强火源管理和森林防火工作。
今天白天:盆地大部阴天间多云,其中雅安、眉山、乐山、宜宾、泸州、南充、巴中、广元8市的部分地方和西部沿山有小雨或零星小雨,高海拔地区有雨夹雪或小雪;川西高原和攀西地区大部以晴间多云天气为主。
需注意防寒保暖
推荐阅读·千万读者都在看
·全省严防政治骗子警示教育大会召开
·梳理普京“年终总结”,俄乌冲突前景如何?
·成都街头售卖的黑皮梨是啥?专家揭秘
近期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