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布!感染人数上升,一周新增2005例

政务   2024-10-22 11:34   广东  


据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公布的监测数据

今年第41周(10月7日至13日)
全省新增报告
2005例登革热病例

其中重症4例


其中,本地病例1985例,分布在佛山462例、广州436例、深圳209例、江门123例、东莞112例、清远100例、珠海78例、中山77例、湛江70例、肇庆67例、韶关52例、惠州45例、茂名37例、揭阳25例、云浮24例、梅州23例、阳江16例、河源12例、潮州8例、汕头7例、汕尾2例;


输入病例20例,分布在深圳7例,东莞6例,广州、云浮各2例,珠海、中山、茂名各1例。


广东疾控提醒:


近期气温逐步有所下降,但我们不能对防蚊灭蚊工作放松警惕。台风和雨水将给蚊虫带来更多的孳生地,而且,伊蚊在25~30℃较高温天气更为活跃,吸血、产卵行为更为频繁,登革热传播风险更高。




广州多家医院
登革热患者增加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疑难感染病中心主任彭劼表示,最近几个月,前来医院就诊的登革热患者有增多趋势,患者症状比较典型,出现高热、三红(面红、颈红、胸红)、三痛(剧烈头痛、眼眶痛、全身肌肉骨关节痛)、皮疹(四肢躯干或头面部出现充血性皮疹或点状出血疹)等症状,暂未接诊重症病例。


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主任曾育辉也表示,从7月份开始,接诊的登革热病例明显增加,相较去年同期,接诊量多了三到五倍


最近,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科也陆续接诊了不少登革热患者。该科室副主任吴晓伟介绍,患者会出现比较明显的高烧症状,体温达到39-40℃


“感染登革病毒后,病情一般较轻,极少数会出现心肌炎、心功能衰竭、重度出血、肝衰竭、休克等情况,发展成重症。”彭劼说,人群普遍易感,但从感染风险来看,老年人,婴幼儿,孕妇,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消化性溃疡、哮喘、慢性肾病、慢性肝病等基础病患者,以及肥胖或严重营养不良者是感染登革病毒的高风险人群。


△资料画面



今年病例数似乎更多

这跟哪些因素有关




“今年以来,广东降雨整体偏多,潮湿闷热的环境有利于伊蚊的生长繁殖,增加登革热疫情传播风险。”曾育辉说。


吴晓伟认为,登革热发病率呈现周期性特点,存在“大小年”的情况,一般3到5年会有一个小高峰,5—10年会有一个大高峰。例如,广东在2014年夏天暴发登革热疫情,从目前的登革热传播情况看,或已进入流行“大年”,需要引起重视。


“不过,从数量来看,尽管今年广东登革热病例数量快速上升,但并未达历史高峰,其规模与过去几年相比仍处于可控范围内,公众不用太担心。”曾育辉补充道。



广州这些区域

存在传播风险




据广州疾控

截至10月17日

以下区域正在开展登革热疫情处置

存在传播风险

请注意防范!



☝上下滑动查看





登革热的传播

和症状特点如何




登革病毒存在于登革热感染者或隐性感染者的血液中,主要经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俗称“花蚊子”)传播。雌性伊蚊叮咬携带病毒的感染者后,病毒就会在蚊子体内大量复制,伊蚊再叮咬其他人时病毒就会被传播。传播途径主要是“感染者→伊蚊→其他人”,一般不会在人与人之间直接传播。



人体感染登革病毒后,潜伏期一般为1~14天,多为5~9天。


登革热的典型症状如下


首发症状多为突发高热(40℃以上)伴畏寒,通常持续5~8天。


头痛、眼眶痛、肌肉和骨关节剧烈酸痛。


面、颈、胸部潮红。


分布于头面部或四肢躯干,为充血性皮疹或点状出血疹。


其他

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皮下或黏膜出血、牙龈出血、鼻衄等;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减少;严重者甚至出现休克或多脏器功能损伤。




多位受访专家表示,控制媒介伊蚊、预防蚊虫叮咬是避免登革热的最佳方式。预防登革热从控制伊蚊着手,无积水就无蚊虫,无蚊虫就无登革热传播


“广大市民要积极行动起来,翻盆倒罐清积水,清理蚊虫孳生地,并做好个人防护,预防伊蚊叮咬。”吴晓伟说,若不慎被蚊虫叮咬后,出现发热、头痛、肌肉及关节疼痛等症状,需高度警惕,及时到医院就诊。



家居日常如何防控




防蚊灭蚊是关键


1.家里安装纱门纱窗和使用蚊帐,适时使用防蚊液、蚊香、电蚊拍、杀虫喷雾剂等进行驱蚊。


2.避免在蚊虫出没频繁的时段(上午7~9点和下午4~6点)在树阴、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出门穿着浅色长袖衣服及长裤。 


3.定期清除家居环境积水,及时清理饮料罐、食品盒、玻璃瓶等小容器垃圾,排清可能孳生蚊虫的积水。



登革热作为一种气候敏感的虫媒传染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它属于自限性疾病,1~2周左右可恢复,并发症不常见,病死率较低,一般无后遗症。 

多位专家表示,随着天气进一步转凉,预计到年底,广东登革热流行趋势或将明显下降,病例数量有望减少。


  转发提醒亲友!



来源丨央视新闻客户端、央视网

广州广播电视台

编辑丨胡佩憶

校对丨孔容宇

审核丨龙昊
复核丨曾妮
签发丨徐清杨

出品丨黄埔区融媒体中心

转载请注明丨广州黄埔发布


广州黄埔发布
权威的政府声音,新鲜的政务资讯,我们及时为您送达;便捷有效的民生服务信息,多姿多彩的黄埔风土人情,我们一一与您分享;走近从“心”开始,我们致力于做有温度的政府官微。——欢迎作客“广州黄埔发布”,我们真诚期待您的关注和参与。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