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立开放基金课题是基于重点实验室“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鼓励实验室外科研人员合作开展前沿研究,以此提高实验室平台影响力和资源利用率。资助额度大多几万至十几万,资助期一般1-3年。时代学者汇总整理了近期的开放基金课题,相关学科人员可以关注:
1、2025年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征集通知(2024年12月31日截止)
依照《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管理办法》,围绕“大洋钻探、海底观测和载人深潜”等关键研究领域、“气候变化低纬驱动”和“西太平洋地质演变”两大主攻学术目标,实验室资助国内外从事海洋科学和地球科学研究的科技工作者(含博士后)利用实验室的资源与平台开展合作研究(不资助本实验室人员)。
即日起实验室开始征集2025年度开放课题申请书,本年度计划资助开放课题10–15项,申请者请仔细阅读管理规定(详见附件1),按要求提交课题申请书,将单位盖章的申请书电子版发送至实验室邮箱:mlab@tongji.edu.cn。
申请截止日期:2024年12月31日;
课题执行日期:2025年2月-2026年12月;
学术联系人:申请者请明确在我室有合作交流的学术联系人,来访实验室需由联系人报备办公室;
有问题请联系:mlab@tongji.edu.cn。
英文版征集通知:
https://mlab.tongji.edu.cn/mlaben/02/fa/c10164a328442/page.htm
2、高性能纤维及制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开放课题申请指南(2024年)(2024年12月13日截止)
高性能纤维及制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依托于东华大学,于2008年由国家教育部批准建设,2013年通过国家验收,分别于2017、2023年通过教育部评估。实验室以材料科学与工程和纺织科学与工程两个“双一流”学科为支撑,以国防科技重大需求为导向,紧密结合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需求,研究开发高性能纤维新品种、新技术、新方法,解决国家战略武器、大飞机、航天领域对高性能纤维的需求。经过多年建设,实验室已成长为能够承担国防科技重大项目,完成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创新科技成果,培养高性能纤维及制品方面高层次人才和创新队伍的建设基地。
高性能纤维及制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旨在吸引和资助国内外优秀学者和科技工作者,开展交流合作,促进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的形成和发展,培养造就高层次创新人才,培育和孵化前沿研究项目,提高学术水平和科研水平。为响应国家号召,解决产业发展重大需求,根据高性能纤维及制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有关管理条例和部门发展特色,实验室开放课题将资助意义重大、学术思想新颖、创新性显著、具有产业化前景、属于学科发展前沿或军民融合优先发展领域、与本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相关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
一、资助对象
申请本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者,需为国内外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或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并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产业部门中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
二、资助领域
本年度实验室优先资助但不仅限于下列研究领域的课题申请:
(一)军民两用产业相关纺织产品及技术开发
1、单兵装备轻量化及智能化研究;
2、应急与防护用功能纺织品研发及制备;
3、纺织品废旧循环再利用研究;
4、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在重大装备中的应用论证;
5、纺织品应用评估及检测(如寿命评估、仿真检测、仿真模拟模型等);
6、其它相关纺织品应用技术产品开发。
(二)高性能碳纤维原料及纤维结构控制
(三)新型有机高性能纤维聚合体的合成及纤维开发
(四)高性能纤维结构与性能定量分析
(五)无机高性能纤维新型纺丝体系的合成及纤维结构转化机理
三、资助金额与研究期限
1、资助金额:1-3万/项。(重大课题可分阶段申请)
2、研究期限:1-2年。
三、申请程序
1、本次开放课题基金申请截止时间为2024年12月13日。开放课题申请书电子版请于截止日期前发送至hpfp@dhu.edu.cn,纸质版申请书请于2024年12月16日前寄到本实验室。
2、申请者须填写“高性能纤维及制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申请书”,开放课题基金申请书一式3份,经所在单位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封面处)后寄送本实验室,同时将电子版本的申请书文档发送至实验室电子信箱:hpfp@dhu.edu.cn。
3、申请书经本实验室初审后提交实验室学术委员会进行评审,确定资助项目和资助金额。评审结果由实验室主任签发,并通知申请者及其所在单位,未获批准的申请材料概不退还。
4、申请者收到批准资助通知后,应按批准金额、研究年限和评审意见,在收到立项通知后2周内编写课题研究工作任务书,经申请人所在单位签字盖章后提交至本实验室,核准后正式列为本实验室科研课题,拨付课题经费。
5、立项成功后需根据我室开放课题申请与管理办法执行,按时填写中期进展表及结题报告。
四、联系方式
联系人:李老师
联系电话:18662196873
电子邮箱:hpfp@dhu.edu.cn
通信地址:上海市松江区人民北路2999号东华大学5号学院楼A638室,邮编201620
3、矿冶过程智能优化制造全国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申报指南(2024年)(2024年12月10日截止)
矿冶过程智能优化制造全国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于2022年通过国家科技部批准依托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建设,实验室围绕矿冶过程动态环境下智能感知、智能工厂知识自动化与自主控制、无人工厂数字孪生、建模与优化、机器人与装备群体共融协同智能等科学问题,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应用基础理论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并在矿冶过程数字孪生和矿冶过程智能优化技术方面实现重大的原始创新,在矿冶智能检测、工业机器人和工业软件方面成为我国的原创技术策源地,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同时,依托该实验室和科研平台,通过建立行业大数据中心和云平台,聚集国内外矿冶智能化方向产学研用各类专家和人才,通过智力资源和行业共性问题的高效速配,推进矿冶行业高效、绿色和智能化发展。
实验室主要研究领域
1. 矿冶过程智能检测与分析技术。研究矿冶智能检测新机理、方法,突破一批战略性矿产资源矿石品位、选冶物性和过程参数检测的机理方法,研制出新型智能在线检测装备,解决长期制约矿产资源选冶生产在线检测的典型突出问题,为工艺参数调整提供实时信息,为中国制造提供及时、精准的“眼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节能减排和产品品质提高,助力实现矿冶智能化。
2. 矿冶装备/工业机器人智能感知与控制技术。研究面向矿冶装备/工业机器人的感知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等,研制强危人工作业替代新型智能机器人,为选冶智能制造提供基础。
3.矿冶过程数字孪生技术。研究虚拟孪生理论与技术,建立矿冶虚拟研究对象,在数字化平台针对单元流程、混合流程和虚拟工厂进行测试与试错,实现对生产过程特性和指标的数字化描述、实时智能交互优化以及超前模拟测试,进而提升矿冶过程生产效率。
4. 矿冶过程智能优化技术。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分析软件和采矿及选冶生产控制与决策工业软件,提升规模化优势矿产资源的开采及处理能力、生产稳定性和产品质量稳定性,提升紧缺矿产资源的精细化控制能力和全元素利用效率。
5. 矿冶过程智能管控平台技术。研究矿冶过程智能管控平台数据标准及信息交互技术,探究矿冶过程智能管控平台的安全威胁机理,研究信息安全防护模型、方法等,形成可复用、可推广的安全指标体系、标准及知识库,研究开发矿冶过程全周期运营管控云服务技术。
为贯彻全国重点实验室“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方针,本实验室设立开放研究基金,面向国内外同行专家、学者及矿冶自动化科研人员,资助围绕实验室研究领域,创新性强、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研究课题。现公布《矿冶过程智能优化制造全国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申请指南》和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2024年度重点资助的研究方向。
一、 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2024年度资助方向
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资助项目分为三种类型:
1.重点资助项目
重点资助项目是实验室急需研究的重点问题,优先资助矿冶工艺、装备、人工智能交叉领域的项目,2024年度拟重点资助的方向包括:
(1)图像处理技术在矿冶过程的应用研究;
(2)矿冶生产过程建模方法与仿真技术研究;
(3)矿冶生产过程智能优化控制技术研究;
(4)矿冶设备智能巡检装备、故障诊断/预测方法、资产绩效管理技术研究;
(5)矿冶装备智能控制、管控、运维技术研究;
(6)基因矿物加工工程数据挖掘与决策方法探索研究;
(7)工艺矿物学参数自动测量、分析与应用方法研究;
(8)矿冶工业大数据分析方法及应用研究;
(9)矿冶工业互联网、通讯相关应用技术研究;
(10)矿冶领域原创性检测、控制技术、核心器件的应用基础研究。
2.自由申请项目
自由申请项目应是对实验室现有研究领域的促进和补充。研究内容、研究手段和方法应有新意,预期目标、实施方案应切实可行。
欢迎自带课题和经费来实验室访问工作,来访人员可按实验室科技人员同等待遇使用本实验室仪器设备和工作条件,并可提供生活补助。
研究期内的成果或论文发表需标注矿冶过程智能优化制造全国重点实验室、矿冶过程自动控制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3. 联合基金项目
联合基金项目是由企业提出,企业和实验室共同资助并按实验室开放基金统一管理的项目,优先支持与企业科研人员共同组建的团队联合申请。
二、申报要求
1. 申请人认真阅读《矿冶过程智能优化制造全国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管理办法》,确认符合申报条件,愿意遵守管理办法相关规定。
2. 申请者可在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网站(http://www.bgrimm.com/)下载申请书模板,并按规定格式认真、如实填写。
3. 申请书经申请人、申请人所在单位审核,签署意见,加盖公章后方可报送。
4. 所有申请书均需报送纸质申请书(一式三份)和电子申请书。所有申请材料不予退还。
5. 开放课题的评审与管理按照《矿冶过程智能优化制造全国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管理办法》执行。
所有开放课题要求受资助者至少发表1篇SCI或2篇EI论文。
实验室将安排固定研究人员作为开放课题的跟踪专家,共同参与课题的研发工作,并作为发表论文的通讯作者。
6. 2024年度开放基金课题受理时间为 2024年 11月10日至 2024 年12月 10日。(邮寄申请以邮戳为准)。
三、申报材料报送地址和联系人
申报材料报送地址:北京市大兴区西红门镇北兴路东段22号院A608 矿冶过程智能优化制造全国重点实验室。
联系人:赵建军
邮编:102628
电话: 13426163474 010-59069762
传真: 010-59069791
E-mail: zhao_jj@bgrimm.com
联系人:姚婧
邮编:102628
电话: 15710078097 010-59069590
传真: 010-59069791
E-mail: yaojing@bgrimm.com
4、2025年度洞庭湖流域生态环境变化与固碳增汇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申报指南(2024年12月5日截止)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大战略需求。“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将“双碳”目标纳入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内在要求,是我国履行负责任大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历史担当,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抉择和重要举措。
洞庭湖流域生态环境变化与固碳增汇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流围绕流域生态环境变化与碳循环的学科前沿,面向国家及湖南省的重大需求,以助力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为出发点,围绕生态环境时空变化与碳动态历史、关键生态环境过程与碳源汇效应、流域系统碳循环过程模拟与流域生态环境系统治理与固碳增汇等方向,探究流域碳循环理论,构建流域生态修复协同固碳增汇技术体系,从生态系统碳汇角度为实现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提供理论及技术支撑。
一、资助方向和研究内容
本实验室主要资助符合实验室研究方向,又具有创新意义的基础及应用研究项目。主要资助如下研究方向:
1、流域生态环境时空变化与碳动态历史
洞庭湖流域全新世降水量和温度的历史变化特征及新规律;洞庭湖流域全新世陆地生态系统、主要陆地碳库碳储量动态变化特征;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影响的洞庭湖流域陆地碳库碳储量动态变化理论新认识;洞庭湖流域陆地植被和高山湿地碳增汇潜力空间。
2、流域关键生态环境过程与碳源汇效应
基于多要素、多过程的洞庭湖流域碳循环过程与关键驱动机制;人地耦合、水土流失、土地利用转变等关键生态过程对流域碳循环的影响机制;退化生态系统的类型与分布特征及碳迁移流失规律;受损退化区域的碳循环机理及固碳潜力;流域生态系统优先修复区域及生态修复协同固碳增汇策略。
3、流域系统碳循环过程模拟与碳汇预测
洞庭湖流域不同时期典型生态环境系统类型时空格局;自然生态系统碳收支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机制;不同生态环境系统类型的碳汇效应;基于过程的洞庭湖流域典型生态环境系统碳收支模型(TRIPLEX- Region)构建;洞庭湖流域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模拟与碳汇预测;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洞庭湖流域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碳增汇对策。
4、流域生态环境系统治理与固碳增汇
水土流失、土壤退化、生物多样性锐减等生态退化过程及其关键影响因素;生态修复方法对碳汇效益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实现高污染、高毒性区域稳定治理的新型低碳零碳负碳材料开发;污染修复与固碳增汇协同提升的高效治理技术;系统全面的生态环境修复和碳汇协同提升技术方案。
2025年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重点支持洞庭湖全流域生态系统碳储量、碳通量及固碳速率的分布格局及特征,全新世以来及近代洞庭湖流域生态系统碳的时空变化规律及驱动机制。
二、基金申请条件与评审
1.本实验室开放基金的申请者一般应为讲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者)以上科技人员或获得博士学位的科技人员;本实验室固定人员不能主持申请。
2.申请者必须选择一位与本实验室研究方向相近、相关或互补的固定研究人员作为项目合作者,并开展实质性合作,申请书中须有明确的合作研究计划。
3.请申请者登录网址:http://dlkx.hunnu.edu.cn/dthzdsys.htm在通知公告栏目中下载申请书,按要求认真填写,并取得所在工作单位同意(可在邮件中表明),先将电子版发送到实验室指定邮箱。
开放基金申报书模版.doc
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申报指南.pdf
4.基金的遴选由实验室组织专家评审,并由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批准后确定资助名单。
三、基金资助形式及要求
申请者根据自己专业特点自由申请,选择4个研究方向之一申请,研究内容要具有前沿和创新性;
1.基金项目的资助强度为5万元,研究周期为2年。本次开放基金研究工作开始日期为2025年1月1日,结题日期为2026年12月31日。项目资助期内未完成研究工作的,可申请延期结题,最长延长时间为一年。
2.开放基金项目结题时,项目负责人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研究期间须以实验室为第一或者第二署名单位至少发表1篇SCI论文,且其标注为第一或者第二资助号的SCI检索论文;或者以实验室作为发明人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
3.实验室署名单位中文为:洞庭湖流域生态环境变化与固碳增汇湖南省重点实验室;英文:Hunan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for Eco-environmental Changes and Carbon Sequestration of the Dongting Lake Basin
4.论文一般均需发表在非预警期刊及On hold期刊等。
5.获得资助项目需提交年度进展情况报告,项目结束时,均应在一个月内主动提交结题报告。实验室将根据项目申请人提交的年度进展报告,决定是否继续资助及资助经费的追加或缩减。
6.获批项目申请人需在资助期开始至结束后一年内来实验室以ppt报告形式做学术交流1次以上,具体由实验室联系安排。
四、申请接收及受理
1.本次基金申请受理截止时间2024年12月5日17点(申请书以电子邮件接收到时间为凭)。自本“开放基金项目申报指南”公布之日起,开始接受申请。
2.本次申请为无纸质化申请,项目申请人只需将申请书电子版(Word格式)发送至nxd@hunnu.edu.cn。项目批准后,项目负责人将申请书纸质版和任务合同书加盖公章后一并提交至实验室。
3.项目申报截止后,提交实验室评审,并由学术委员会进行审批。最终根据审批结果,由实验室主任签发立项通知,并与受资助项目负责人签订项目合同任务书。
4.联系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麓山路36号
邮 编:410081 电 话:0731-88872535
联系人:聂小东 E-mail: nxd@hunnu.edu.cn
实验室网址:http://dlkx.hunnu.edu.cn/dthzdsys.htm
5、水圈科学与水利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2025年度开放基金指南(2024年11月30日截止)
为促进水圈科学与水利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及学术交流,吸引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优秀科研人才前来开展科研合作,利用水圈科学与水利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水圈国重)的学术和设备条件,围绕水圈国重发展目标,开展前沿性、原创性研究,解决核心、关键、“卡脖子”科技问题,产出突破性成果,培养和造就高层次科学研究人才,水圈科学与水利工程全国重点实 验室设立开放基金,资助紧密围绕水圈国重的研究方向、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广泛应用前景的基础理论和应用基础研究项目。热忱欢迎有关领域的国内外学者、科研人员来水圈国重进行科学研究。
一、资助范围
水圈国重对标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开展需求、目标、任务导向,有组织科研带动高水平学科建设、高层次人才培养,实现“科研-学科-人才”—体化发展,力争通过十年发展建设,形成水圈引领-流域调控-水工支撑的理论体系。开放基金资助范围如下:
1. 水圈科学
(1)流域水循环机理、模型和预测,水风光资源利用;
(2)水圈动力学、水圈信息学、水圈拓扑学。
2. 河网平台
(1)水沙变化驱动的流域演变响应;
(2)水联网数字治水理论、智慧调度关键技术、典型应用场景;
3. 极端暴雨与城市韧性
(1)城市水灾害防御、全域防洪规划与技术体系、极端暴雨下流域城市韧性管控优化;
(2)破解流域极端暴雨致灾难题增加韧性。
4. 绿色智能建造
(1)流域保护治理与绿色智能建造体系;
(2)地质系统多场耦合理论;
(3)工程智能建造;
(4)高水头大容量冲击式水电机组关键技术。
5. 悬河治理
(1)流域生态环境-河流地貌-水沙过程互作机理与模式;
(2)悬河治理技术装备;
(3)流域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关键技术体系。
二、申请要求
1. 符合《指南》资助范围的研究。
2. 学术思想新颖,立论依据充分,研究目标明确,研究内容具体,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合理可行,经费预算合理,近期可取得重要进展的研究项目。
3. 项目须有一名水圈国重固定研究人员作为联合申请人,并开展实质性合作研究;申请人与项目组成员应具备实施该项目的研究能力和可靠的时间保证,并具有基本的研究条件。
4. 开放基金的计划研究年限为两年,资助强度为7万元、10万元和15万元。
5. 申请人和水圈国重固定研究人员承担在研和申请的开放基金总数不得超过两项。
三、审批与立项程序
1. 水圈国重综合办公室负责开放基金申请材料的形式审查,有以下情况之一者视为不符合申请条件:
(1)申请手续不完备,申请书填写不符合规定;
(2)不符合开放基金资助范围;
(3)不符合限项规定;
(4)申请经费明显不合理。
2. 水圈国重组织专家对开放基金进行评审并择优建议资助。
3. 根据专家评审结果,由主任办公会确定推荐资助项目及经费额度。
4. 由水圈国重综合办公室下达立项批准通知书,通知申请人及所在单位。
5. 在开放基金立项批准通知书下达后一个月内,开放基金负责人应在申请书的基础上,根据立项通知,认真填写《水圈科学与水利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计划书》,经所在单位审核后,报送水圈国重,作为拨款和检查依据。逾期不报者,视为自动放弃。
四、受理时间及方式
自本“开放基金指南”公布之日起接受课题申请,申请截止日期为2024年11月30日。申请者需在规定日期内通过申报系统(https://hsef.sklhse.tsinghua.edu.cn/admin/account/login)完成申请书提交,系统审核通过后提交签字盖章的纸质申请书一份。
五、基金管理
水圈国重开放基金项目按照《水圈科学与水利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管理办法》管理。
附件:
附件1:水圈科学与水利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2025年度开放基金指南.pdf
附件2:《水圈科学与水利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管理办法》.pdf
附件3:申请书报告正文.docx
联系人:水圈国重综合办公室科研教务主管 刘洋
联系电话:010-62770686
电子邮箱:liuyang-hydro@mail.tsinghua.edu.cn
6、钢铁冶金及资源利用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钢铁冶金新工艺湖北省重点实验室2025年度开放基金申报通知(2024年11月30日截止)
钢铁冶金及资源利用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05年10月,钢铁冶金新工艺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04年12月,两个实验室均依托武汉科技大学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和矿业工程三个一级学科。三个学科均拥有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冶金工程学科是教育部“十四五”优先发展学科。
实验室面向“双碳”、制造强国及资源安全保障等国家战略,服务湖北低碳冶金产业链及高端装备等新兴产业,推动冶金、材料、矿业学科与计算机、控制等多学科交叉,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性和系统性研究成果,努力建成钢铁冶金及资源利用领域科学研究、高端人才培养的高水平基地。
根据“开放、联合、流动、竞争”的运行机制,实验室具备对外开放的良好环境,欢迎国内外的科学研究人员、专家、学者来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为了更好地促进实验室的国内外交流与合作,特制定2025年度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申请指南,热忱邀请和欢迎国内大学、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申报,并开展合作研究。
一、研究方向
(1)高端钢铁材料冶金;
(2)特殊金属材料制备及成形;
(3)战略金属生态提取与资源综合利用;
(4)低碳智能冶金。
二、申请人须知
(1)2025年度拟资助5-10项开放基金,每项资助研究费人民币2-3万元,执行年限为2年(2025年1月至2026年12月)。
(2)开放基金研究内容应符合实验室当年主要支持的研究方向,并具有一定的基础性和前瞻性,提倡发挥学科交叉和融合。
(3)申请人应为从事本领域科学研究外校人员,且原则上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博士学位。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博士学位的申请者,必须由一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同行专家推荐。
(4)申请人须填写《钢铁冶金及资源利用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申请书》或《钢铁冶金新工艺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申请书》,经所在单位主管领导同意后向本实验室提出申请。
(5)参与人与申请人不是同一单位的,参与者所在单位视为合作研究单位。合作研究单位的数目不超过2个。
(6)对于已获得上述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的申请者,原则上不接受申请。
(7)学术委员会审定申请项目,实验室根据建议确定资助项目和额度并上报学校科学技术发展院备案。
三、成果标注与结题要求
(1)本实验室立项的科研课题,在实施过程中应按照要求提交年度报告。
(2)课题完成后负责人要向实验室递交总结报告,并在总结报告中详述取得的研究成果。
(3)要求获得资助项目需完成以“钢铁冶金及资源利用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或“钢铁冶金新工艺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为第一署名单位的SCI检索论文≥1篇和以“钢铁冶金及资源利用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或“钢铁冶金新工艺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为第一署名单位中文核心以上等级论文≥1篇。
Ø 中文:武汉科技大学钢铁冶金及资源利用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81;
Ø 英文:Key Laboratory for Ferrous Metallurgy and Resources Utilization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430081, China。
Ø 中文:武汉科技大学钢铁冶金新工艺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81;
Ø 英文:Hubei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for New Processes of Ironmaking and Steel making,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430081, China。
四、受理时间
(1)申请者应按规定格式(见附件)填写基金课题申请书,经所在单位同意并签章后,在2024年11月18日前将盖章申请书扫描件以“申报人姓名+单位名称+课题项目名称”命名后发送至电子邮箱:liyang2468@wust.edu.cn。
(2)申请书由实验室学术委员会评审,评审结果将及时通知申请者。
五、材料报送
邮寄地址:武汉市青山区武汉科技大学材料学部,邮政编码:430081
收件人:陈月蓓(18627071722)
钢铁冶金及资源利用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
钢铁冶金新工艺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2024年11月4日
7、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计算机学院 2024年度科研平台联合开放基金申请指南(2024年11月30日截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计算机学院建有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省级科研平台以及2个省级国际合作基地,构建了“国家—教育部-湖北省”多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中试基地”全链条的科研平台体系。成立信息科学创新研究院,统筹管理现有科研平台,协同推进学院有组织科研,服务学院高质量发展。
为推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计算机多个科研平台协同发展,完善学院创新体系、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本着“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建设方针,特设立自然资源信息管理与数字孪生工程软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智能地学信息处理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智慧地质资源环境技术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全空间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及系统湖北省中试基地等多个科研平台的联合开放基金,公开受理研究人员的课题申请。欢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产业部门和其它单位的科技工作者申请。
一、2024年度主要资助研究方向
拟资助研究方向与内容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1)自然资源信息感知、处理和管理技术
(2)自然资源信息分析和呈现技术
(3)智能地学计算与数据挖掘理论
(4)高性能地学数据处理与计算方法
(5)资源环境全息监测与智慧模拟技术
(6)地学大数据技术
(7)全空间信息系统软件工程理论方法与服务技术
(8)时空信息系统关键技术与地学信息工程
(9)数字孪生技术与工程软件
(10)信息系统安全
(11)软件工程技术与方法
二、申请人条件和审批
1、项目申请人原则上需具备以下条件:
(1)具有承担基础研究课题或者从事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的经历。
(2)一般应为讲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者)以上科技人员或获得博士学位的科技人员;鼓励35岁以下青年科技人员申请。
(3)正在攻读研究生学位的人员不得作为申请人申请。
2、有下列情况者所申请课题不予受理:
(1)已承担学院科研平台开放基金尚未结题的,不能同时申请新课题。
(2)未按课题管理办法执行而被停止资助的课题承担者。
(3)所承担课题结题时未能完成预期成果而未获得通过的课题承担者。
3、开放基金原则上资助校外研究人员。申请课题需符合上述课题指南方向并具有创新性。
4、鼓励跨学科、跨部门的联合研究;鼓励国际合作研究;鼓励以团队形式申报;鼓励校外校内联合研究。
5、学院将组织专家评议组进行审查和评审,择优批准资助。
三、资助金额及研究期限
重点资助项目:4万元,本年度5项。
一般资助项目:2万元,本年度5项。
资助期限为 2 年,执行时间:2025年1月1日至2026年12月31日。
开放基金课题经费使用按学校中央高校基本科研经费使用有关规定和计算机学院有关要求执行。
四、申报与结题要求
1.项目申请人按附件《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计算机学院科研平台联合开放基金申请表》,于2024年11月30日24:00以前将申请表电子版(需附上申请人电子签名确认)发送到邮箱:ywx@cug.edu.cn,纸质版(一式两份)交或寄至计算机学院办公室(通讯方式见下),逾期不予受理。
2.结题要求:每个项目必须在执行时间之内将项目成果报告交至计算机学院,并通过学院组织的专家评审。研究成果包括SCI论文(必备成果)和其他重要成果产出(如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获奖等),其中论文成果要求按照合同约定的方式进行科研平台单位和开放基金资助标注。
五、联系方式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7-67886196,手机:15166822868
E-mail:ywx@cug.edu.cn(请将邮件主题说明为“单位-姓名-2024计算机学院科研平台开放基金申报”)
联系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锦程街68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未来城校区计算机学院315办公室
邮政编码:430078
8、信息光子学与光通信全国重点实验室(北京邮电大学) 2024 年开放课题申请指南(2024年11月30日截止)
信息光子学与光通信全国重点实验室(北京邮电大学)是我国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学科领域中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为贯彻全国重点实验室“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方针,创造良好的科研条件和学术氛围,吸引、凝聚国内外优秀学者,共同研究、联合攻关,联合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促进高水平成果产出,本实验室适应信息光子学领域的科技发展趋势,依据学科发展规划和研究方向布局,依据既有的资源优势和学科特色优势,拟继续资助与实验室研究方向有关的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的研究项目。现将本年度的申请指南公布如下:
一、基本原则
1.开放课题基金资助的课题类型属于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
2.开放课题提倡创新和公平竞争,欢迎本实验室以外的国内外学者在本指南给出申请范围内自由选题,踊跃申请。
3.本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将根据申请书所反映的研究内容、预期成果及创新性、申请者的学术水平和已有的研究基础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择优立项,并确定具体资助额度。本实验室将负责对申请者的申请内容保密。
4.开放课题资助额度为每项4-6万元。
5.完成期限:2年(以批准时间为启动时间)。
6.限项规定:开放课题申请人(不含参与者)同年只能申请1项。作为申请人申请和作为负责人正在承担的课题数合计限为1项。2024年结题的开放课题负责人不得作为申请人申请本年度的实验室开放课题。同等条件下,优先资助未获得过本实验室开放课题资助的申请人。
7.申请者所在单位学术主管部门应签署意见和加盖单位公章,报送《申请书》一式两份并附申请书电子版。《申请书》模版附后。
8.申请人应在本实验室专职老师中确定一位作为项目合作老师,并定期将研究进展通报本实验室,本实验室将根据进展情况有权终止资助进展不好的研究课题。
9.实验室开放课题鼓励探索性、前沿性课题研究,希望取得突破性理论研究成果或创新性技术研究成果,解决领域内关键与核心的科学与技术问题,应发表不少于2篇中科院大类2区及以上的期刊论文,鼓励通过与实验室成员的合作研究发表联合署名论文,并完成每年不少于1次的实验室学术交流(含前沿课题讲座、学术报告等)。凡经本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资助的课题,其研究成果由本实验室及研究者所在单位共享。发表的论文应注明“本课题由信息光子学与光通信全国重点实验室(北京邮电大学)开放基金资助”,相应的英文标注为“The project was supported by Fund of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Information Photonics and Optical Communications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No.XXX), P. R. China”,英文可缩写为“The project was supported by Fund of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IPOC (BUPT)(No.XXX), P. R. China”。
二、2024年开放课题申请范围
1.信息光子学相关基础研究
包括但不限于:光子学基础理论,非线性光子学与复杂系统,量子光子学与光子调控,表面等离激元特性与材料,量子信息与通信基础理论等。
2.新型光子学材料与器件研究
包括但不限于:半导体材料与器件,深低维异质结构、硅基光子学与集成光电子技术,宽谱光源,大尺寸、动态三维显示,微结构光纤光子学,新型光纤与光纤波导器件,光纤传感器件及应用,光纤光缆检测与应用等。
3.先进光通信系统与光子网络研究
包括但不限于:空天地海一体化光信息网,宽带多业务接入,超高谱效光传输,微波光子宽带通信应用,光子神经网络,轨道角动量技术与应用,多维光交换,数据中心光互连与组网,人工智能光通信系统与网络、星地与星间激光通信、水下光通信、量子信息与通信技术、光网络安全等。
4.光电融合关键技术研究
包括但不限于:集成电路、光电集成、微波元器件、多功能天线、雷达探测、太赫兹、导航定位、空间机器人等。
三、受理时间
递交项目申请书纸质版截止时间为2024年11月30日,以邮戳为准;同时,请通过Email发来申请书的电子版。
本实验室热忱欢迎国内外从事信息光子学与光通信领域研究的学者按上述项目指南申请开放课题,申请书可通过E-mail向本实验室联系人索取或通过实验室网站下载。同时,本实验室也热忱欢迎国内外有关科技人员自带课题和经费前来独立工作或合作研究。
特此公告
实验室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10号北京邮电大学新科研楼310室(李雪娇收)
邮政编码:100876
联系人:李雪娇,于迅博电邮:lixuejiao@bupt.edu.cn,yuxunbo@126.com
电话:13811858816,18810528975
9、关于2024年度省部共建交通工程结构力学行为与系统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报的通知(2024年11月25日截止)
省部共建交通工程结构力学行为与系统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于2020年2月由科技部、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复,依托石家庄铁道大学建设。根据科技部、财政部有关文件的精神,为充分发挥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开放共享和社会服务功能,促进高层次、高水平的合作研究,支持新思想、新方法、新技术及交叉学科的发展,本实验室按计划设立开放课题。鼓励国内外其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尤其是中青年学者,与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团队紧密合作,针对公路、铁路载运工具与基础结构的力学行及安全保障问题,开展与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相关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工作。现将2024年度开放课题申报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支持重点
1.动力-干湿-冻融联合作用下铁路路基力学行为演化机理与韧性提升
铁路路基多尺度热湿传递特性及时空精准供热防冻胀方法研究;基于微观胶结接触模型分析聚合物与刚性道砟颗粒的动态相互作用机制,揭示改良道床动态性能劣化规律及微观结构演化的内在关联;极端复杂自然灾害环境下新型铁路加筋土挡墙服役性能保持与设计方法研究。
2.高寒复杂区域极端荷载下大跨度桥梁力学响应和工程优化机理
基于高寒地区复杂的地质地形和气象条件,研究温度、强风、暴雪、地震等单一或耦合极端荷载下大跨度桥梁的内力、稳定、振动等力学响应,从结构、气动、车辆动力等方面研究工程优化措施;为大跨度桥梁的设计提供依据,保证桥梁建设和运维的安全性、可靠性、耐久性和适用性。
3.挤压性大变形隧道变形控制机理及耗能支护机理研究
挤压性大变形隧道围岩能量孕育与转化机制,能量型支护元件的力学性能与适用性研究,揭示耗能性支护体系控制大变形的机理,提出挤压性大变形隧道耗能型支护结构体系。
4.公/铁路载运工具动力学行为、状态评估与控制
揭示机车车辆-轨道相互作用、汽车-道路相互作用、车辆-桥梁相互作用、车辆-隧道相互作用的宏微观机理,公铁车辆复合作用下的基础设施动态行为;发展基于机器学习的车辆智能监测与诊断方法、基于数据-模型联合驱动的服役状态评估与寿命预测方法,以及车-路协同智能控制策略等。
二、课题资助范围及额度
1.课题研究应根据指南要求,结合支持重点研究主题,科学目标明确,突出科学问题的前瞻性和原创性。优先资助学术思想新颖、1~2年内可取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成果的研究项目。
2.申请者应仔细阅读《省部共建交通工程结构力学行为与系统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管理办法(2021年9月修订)》(见附件),并遵守实验室相关规章制度,严格按照经费预算及进度执行,不允许延期。
3.2024年度拟设立科学前沿探索基金10项左右,每项资助额度10万元左右(服务国家重点工程、有助于成果落地的项目,优先资助)。鼓励具有博士学位或副高级及以上职称的国内外科研人员积极申报。
三、课题申报与立项
1.申请人应认真阅读课题管理办法,根据指南要求填写课题申请书,并能保证课题研究所需要的时间投入。每项开放课题需有至少1名本实验室固定人员作为合作者和联系人。申请人应保证项目执行期间2次以上到实验室进行学术交流,并与本实验室开展联合科技攻关。
2.材料提交:请将纸质版课题申请书(一式两份,见附件)于2023年11月25日前邮寄或送至实验室综合管理办公室(交通楼623),并将电子版发送至litf@stdu.edu.cn。注:纸质版和电子版申请书均需申请人签字及所在单位盖章。
3.审议:按照“公平竞争、择优支持、注重创新、突出特色”的原则,实验室将组织专家评审。
四、联系方式
联系人:李腾飞
邮箱:litf@stdu.edu.cn
联系电话:0311-87936437
通讯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北二环东路17号石家庄铁道大学
邮政编码:050043
附件链接:https://pan.baidu.com/s/1kyC9-qvg5Ps7ONdcQTmy-Q?pwd=4zeb
提取码:4zeb
省部共建交通工程力学结构与系统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2024年10月23日
10、农业农村部禽流感等家禽重大疾病防控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畜禽疫病防治研究重点实验室2024年开放课题申请指南(2024年11月25日截止)
农业农村部禽流感等家禽重大疫病防控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畜禽疫病防治研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依托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卫生研究所建设,主要立足广东、面向华南地区,瞄准国际高新技术,围绕区域性畜牧业发展中重要动物疫病防控面临的重点、难点和前瞻性问题,开展畜禽疫病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研究;开展畜禽重大传染病、寄生虫病、人兽共患病诊断方法和精准防控技术研究;研制新型兽用生物制品和高效、绿色兽用制剂研制等。
为了推动和促进兽医相关领域的研究水平,吸引和凝聚国内外优秀的研究学者,充分发挥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模式,特设立实验室2024年开放课题,资助与实验室研究方向相关且有重要科学意义的研究项目。
一、资助方向
1.畜禽重要疫病流行病学研究
2.畜禽重要病原致病机理研究
3.畜禽重要疫病诊断试剂研制
4.畜禽重要疫病绿色防控投入品研制
二、资助额度及实施年限
1.资助额度:开放课题资助额为5万元,资助经费采用报销制不外拨。
2.实施年限:项目实施期限2年,时间为:2024.12.01—2026.11.31。
三、申报条件
1.申请人应具备博士学位或具有副高级以上技术职称,或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博士后研究人员。
2.申请人须根据开放基金课题资助方向与实验室在职科研人员联合申请,实验室人员为第二负责人。
四、申报程序
1.申请人填写《农业农村部禽流感等家禽重大疾病防控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畜禽疫病防治研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任务)书》(以下简称《申请书》)(见附件)。经所在单位签署意见并加盖单位公章。
2.所有《申请书》均须报送电子版和纸质版原件(一式3份,获得资助后实验室返回申请人2份),电子申请书和纸质申请书的内容必须一致。
3.受理时间:2024年11月8日—11月25日。
4.申报课题经初审合格后,提交本实验室依托单位组织专家评审立项,如专家未提出修改意见,此《申请书》即为课题任务书;如需调整则由重点实验室通知、申请者按要求修改后再次提交《申请书》。
五、执行要求
1.开放课题执行期满三个月内,须提交结题验收报告、论文、专利等相关成果产出复印件、经费决算表等。
2.受资助的课题研究成果归本实验室及依托单位和负责人所在单位共有,每项开放课题要求第一作者以本实验室为共同署名单位发表高质量论文至少1篇(SCI文章或中文核心),并标注资助课题编号。
中文:农业农村部禽流感等家禽重大疫病防控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畜禽疫病防治研究重点实验室
英文:Key Laboratory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Avian Influenza and Other Major Poultry Diseases,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 P.R. China;Guangdong Province Key Laboratory of Livestock Disease Prevention
六、申报材料寄送地址及联系方式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白石岗21号
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卫生研究所
邮编:510640 联系人:王片片,涂杜
电话:020-85292482 电子信箱:tudu@gdaas.cn
附件:
1.农业农村部禽流感等家禽重大疾病防控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畜禽疫病防治研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任务)书(附件1.docx)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卫生研究所
2024年11月4日
11、自然资源部丘陵山地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福建省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2025年度开放基金申请指南(2024年11月20日截止)
为充分发挥本实验室的学科优势和良好的科研条件,鼓励和促进与国内外同行的合作、交流,提高本领域的科学研究水平,本着“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本实验室设立开放研究基金,用于资助在地质灾害研究领域预期取得理论和技术方法创新的研究课题。同时本实验室欢迎自带课题、资金,利用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进行研究工作或进行科研合作。
12、新靶标与化学干预教育部医药基础研究创新中心2024年开放课题申请通知(2024年11月20日截止)
为了充分利用新靶标与化学干预教育部医药基础研究创新教育部医药基础研究创新中心的学科优势和平台资源,推动中心与国内外各单位的合作交流,促进高水平科研成果产出,现发布2024年开放课题申请指南,欢迎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踊跃申请。
一、资助方向
1. DNA编码化合物库建立
DNA编码化合物库技术 (DNA-encoded library; DEL) 作为一种新兴的苗头化合物发现手段,正逐渐成为新药发现最前沿的技术之一。针对与DNA相兼容的反应条件少,构建结构多样和高质量的化合物库困难等DEL发展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发展新方法,开发并优化新的DEL架构,构建更大、更具多样性的DEL库,进而提高发现新型苗头化合物的可能性。
2. 小分子化合物库建立
具有3D立体结构的杂环化合物是发现药物活性新分子实体的重要物质来源。目前,特色杂环化合物的分子多样性和化学空间依然亟待拓展,且其分子库的构建缺乏高效绿色的方法。针对上述问题,发展有机合成新策略,用于绿色化、模块化、多样化构建具有3D立体结构的杂环化合物优势骨架分子库,并用于基于靶标的高通量筛选,从而为活性先导化合物的发现提供丰富优质的化合物基础。
二、申报条件和要求
1. 申请人为国内外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医院等企事业单位在编员工,具有博士学位、副高级以上职称,且在本指南相关领域已积累良好的前期研究基础;
2. 曾发表过高水平研究论文;
3. 课题需由校内与校外人员联合申报。
三、申报方式
1. 申请人根据本指南要求认真填写《新靶标与化学干预教育部医药基础研究创新中心开放课题申请书》和《科研诚信承诺书》,《新靶标与化学干预教育部医药基础研究创新中心开放课题申请书》用A4纸双面打印一式三份,《科研诚信承诺书》一份,签字盖章后报送至创新中心,并将电子版文件发送至创新中心(邮箱:lilan@cqmu.edu.cn)备案。
2. 申请人可将书面证明的研究成果作为附件附在申请书后作为专家评审的参考依据,但不作为申请的硬性要求。
3. 申请截止时间为2024年11月20日17:00.
四、申报说明
2024年度开放课题资助4项开放课题,每项资助5万元,课题研究期限原则上不超过2年,申请书中研究期限填写2024年12月—2026年11月。
新靶标与化学干预教育部医药基础研究创新中心
2024年11月1日
13、2024年度病原生物学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申请指南(2024年11月20日截止)
重点实验室是开展应用基础研究与关键共性技术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开展国内外科技合作与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为鼓励本实验室与国内高水平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及本校较高水平研究团队的交流合作,动物源性传染病安徽省重点实验室设立开放课题,对依托本实验室开展的科研课题提供资助,同时也欢迎国内科研单位自带项目与资金来本实验室进行合作研究。
一、申报条件
(一)国内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学校卫生系统和其它相关单位从事人兽共患病有关的病原体与临床的研究,均可向本实验室提出开放课题申请。
(二)申请人须具有高级技术职称或博士学位,并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申请人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博士学位,须提供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同行专家的推荐意见。
二、申报要求
动物源性传染病安徽省重点实验室目前已形成食源性人兽共患病、媒介传染人兽共患病和人兽共患病防控新技术研究三个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在上述领域已形成良好发展态势和科研优势。为了进一步促进人兽共患病领域新理论、新思想、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发展,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实验室特设立开放研究基金,资助有关人员来实验室从事人兽共患病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申报者应准确把握项目实施的主攻方向,紧密围绕病人兽共患病领域的重要理论与实践问题,突出针对性、实践性和创新性,力戒低水平重复研究。申请课题应围绕以下方向:
(1)食源性人兽共患病
围绕重要食源性人兽共患病如弓形虫病(但不限于此)等,开展特定人群(如艾滋病患者,器官移植患者和孕妇等)的流行病学、病原分离鉴定研究、多尺度生物学特性研究、致病机制研究。
(2)媒介传染人兽共患病
围绕我省重要螺传人兽共患病(血吸虫病)和虫媒(蜱、螨、蚊和蚤等)传染性人兽共患病(如SFTSV、斑点热立克次体、无形体等),开展人群和动物中的流行病学研究、病原分离鉴定研究、病原学及致病机制研究。
(3)人兽共患病防控新技术
聚焦新型检测技术的开发和多技术融合,提升重要人兽共患病诊断的精准性、时效性和场景泛用性,开发新型重要人兽共患病诊断试剂。围绕蚊媒传染性疾病,开发多种蚊虫防控新方案或新技术。围绕病毒性人兽共患病的防控,从免疫预防与药物防治的角度,开展免疫调节干预新手段及效果评价、抗病毒药物研发及药效评价等研究。
资助额度为1万元/项,本年度计划支持10项。
三、申请时间
本实验室每年公布一次项目指南,研究年限一般不超过2年,特殊情况根据实验室通知执行。本年度开放课题申报截止日期为2024年11月20日。
四、申请审批程序
(一)申请者填写《动物源性传染病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书》,一式两份(一份为原件),经所在单位同意并加盖公章后,申请者将纸质版申请书寄送到本实验室,同时将电子版申请书发送至luoqingli98@vip.163.com,邮件统一命名为“单位+姓名+开放课题”。
(二)每个课题的课题组成员需联合一名“动物源性传染病安徽省重点实验室”的专家。
(三)开放课题的评定,按照“公平竞争,择优支持”的原则,对符合申报条件的课题,经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审查,并经实验室主任批准后立项。
(四)获得资助的申请者与实验室签订《动物源性传染病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合同书》并附拨款协议和经费预算说明,正式列为本实验室开放课题。
五、获准项目资助款项及用途
(一)凡经审批通过的课题,经费只能用于依托本实验室开展的开放课题的研究。
(二)课题经费使用范围详见《动物源性传染病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管理办法》。
六、成果归属
取得本实验室开放基金并在本实验室完成的研究成果,归本实验室和研究者所在单位共有,发表论文时应共同署名,本实验室一般为第一或并列第一署名单位,不能仅在致谢中加以说明。本实验室的正式名称为:
(中文)动物源性传染病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合肥市梅山路81号,230032;
(英文):Anhui Province Key Laboratory of Zoonoses, Hefei, Anhui,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30032
七、课题负责人责任和义务
开放课题负责人必须认真履行职责,完成申请书中制定的科研内容,达到预期的研究目标。课题负责人应按实验室科研管理条例的规定,做好阶段性研究工作情况的填报、课题总结、科研档案管理、成果汇总和财务决算等工作。
动物源性传染病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2024年10月28日
附:本实验室通讯联系地址
通讯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梅山路81号,安徽医科大学科教大楼14楼1407室
动物源性传染病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邮政编码:230032
联系人:罗庆礼
联系电话:18956082382
E-mail:luoqingli98@vip.163.com
14、高性能工具全国重点实验室2025年开放课题申报指南(2024年11月20日截止)
高性能工具全国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是我国唯一产学研用协同发展,汇聚行业顶尖创新资源,切磨有机深度融合,拥有高性能工具全链条创新体系的科技创新基地。实验室坚持以“四个面向”为主线,旨在建设国际一流的全国重点实验室。实验室围绕航空航天、半导体集成电路、新能源装备、海陆交通(船舶、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等)、高档数控机床等国家重点领域加工制造面临的技术挑战,开展切削/磨削机理研究、高性能工具先进设计与制造技术研究、高性能工具先进应用技术研究、工具性能评价方法与标准研究四个方向的研究,在高性能工具理论-材料-设计-制造-应用方面深入开展创新研究,突破关键技术瓶颈,搭建高性能工具科技创新平台,凝聚培养优秀创新人才,将实验室建成本领域特色鲜明、国际先进的科研机构,满足国家重大需求,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为贯彻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方针,支持科技工作者开展我国先进制造技术的研究工作,本实验室特设立开放课题研究基金,鼓励本领域的科技人员围绕高性能工具的前沿技术和国家重大需求目标开展研究工作。
一、开放课题资助方向
实验室拟针对航空航天领域、半导体集成电路领域、新能源装备领域、海陆交通领域、高档数控机床领域、高性能工具(刀具和磨具)前沿新技术六个方向开放课题征集,具体资助方向如下:
(一)航空航天领域高性能工具
主要针对航空航天领域高性能工具的研发,涵盖高强钛合金/钛铝(TiA1)系合金/变形高温合金及其复合材料、新型镍基/镍铝(Ni,A1)系单晶合金和粉末合金、高熵合金、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CMC-SiC)等难加工材料以及其它航空航天关键部件加工用高性能刀具材料、结构、涂层、表面微结构超硬磨具等基础理论、设计与制造、应用与评价研究等方面进行基金资助。
(二)半导体集成电路领域高性能工具
主要针对半导体集成电路加工领域的高效精密加工工具的研发,聚焦于精密线切、研磨、抛光、划切以及芯片封装板钻孔等工艺的基础理论深化、关键工具创新和应用评价,以及低温高强陶瓷结合剂开发等方面进行基金资助。
(三)新能源领域高性能工具
主要针对风电、核电、太阳能光伏关键零部件等新能源领域的高性能工具基础理论、材料、涂层、结构、制造、应用评价等方面进行基金资助,包含但不限于大尺寸CVD多晶金刚石光学片超精密抛光技术、齿轮刀具的精准设计及磨削技术、深孔钻设计及制造技术等。
(四)海陆交通领域高性能工具
主要针对海陆交通运输工具用系列高性能工具的研发,特别是新能源汽车高速电驱动减速器齿轮、火车车轮/车轴/轨道等交通安全部件、舰船燃气轮机高温部件等关键组件的切削/磨削基础理论、材料、涂层、结构、制造、应用性能评价等课题方向进行基金资助,包含但不限于高精度金刚石成形滚轮使用过程中滚轮-砂轮-工件表面精密创成原理及其影响因素、脱β相梯度硬质合金富钴层形成机理及厚度精准控制、蜗轮/蜗杆/齿轮滚刀参数化设计软件等。
(五)高档数控机床领域高性能工具
主要针对高端轴承、精密丝杠/导轨等高档数控机床核心零部件加工用高性能工具材料、涂层、结构、制造、应用与评价等课题方向进行基金资助,包含但不限于导/散热新型砂轮研制、高韧高强金属陶瓷刀具材料制备及表征等。
(六)高性能工具前沿新技术及共性技术
主要针对大尺寸极硬高韧纳米聚晶金刚石合成工艺、人造传压介质、二级保温材料、新型触媒等金刚石合成原辅材料制备技术以及磨削加工工艺的智能化设计与在线自优化控制、精密复杂刀具近净成形技术、超细晶强(001)织构CVD-Al2O3涂层工艺、轴承钢GCr15CVD渗铬机理、CVD-TiAl涂层掺杂改性机理、PVD硬质涂层结构和失效机制、刀具涂后抛光处理技术、刀具切削刃抗疲劳能力测试方法等高性能工具前沿新技术及共性技术进行基金资助。
其它符合高性能工具全国重点实验室总体研究方向、经培育后有望申报国家级或科技专项项目的创新性研究领域进行基金资助。
二、开放课题的申请条件和要求
开放课题是为了促进高性能工具领域的研究发展,面向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的高等学校、科研机构、产业部门和其他单位进行开放。
(一)开放课题申请者的条件
1.申请者须具有博士学位或高级职称,原则上曾主持过省部级及以上课题,且在相关领域已积累良好的前期研究基础,并有相关高水平研究论文发表者,并希望在高性能工具领域开展研究工作。每个申请者限申请一个开放课题。实验室将根据申请人的研究基础、拟完成的技术指标和经费申请等情况择优立项。
2.项目负责人正在承担本实验室开放课题尚未结题的,不能再次申报。
3.实验室固定人员不得承担开放课题(已承担实验室课题的人员为流动人员)。为了保障开放课题的顺利进行,每项开放课题必须至少有一名实验室固定人员作为课题联系人,具体固定人员由实验室内部协商指定。
(二)开放课题的申请程序
1.请申请者仔细填写开放课题简介。
2.课题简介经过初步评选通过后,实验室组织相关申请者填写《高性能工具全国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任务书》。实验室将组织专家对申请书任务书进行审查、评审,择优资助,确定资助课题及资助金额后,评审结果将通知申请者。未通过者不再另行通知。
3.由申请者所在单位签署审查意见并盖章后一式六份邮寄至相关联系人处,并将申请书电子版发送至相关联系人邮箱。
三、时间及经费
(一)课题申请日期为2024年11月5日-11月20日,开放课题简介评审时间为2024年11月21日-12月5日,最终的评审结果最迟于2024年12月30日前公布(未通过者不再另行通知)。
(二)课题研究执行时间从批准立项的次年1月1日算起,原则上不超过2年。
(三)基金资助金额一般分为A青年基金项目(5万元以内)、B一般项目(10万元以内)和C重点项目(20万元以内)。开放基金项目的资助经费实行一次核定,分批拨款。
四、成果标注
(一)开放课题资助经费用于开展科研业务费、材料费和往来差旅费等实验研究所需费用。使用开放课题资助经费应符合实验室经费管理办法规定。
(二)凡在实验室开放课题资助下发表的论文或取得的其它成果,必须注明受到“高性能工具全国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GXNGJSKL 2025-编号)资助”。英文署名为:Open Project Funding of State Key Laboratory for High Performance Tools(GXNGJSKL 2025-编号)。
(三)开放课题成果包含技术指标和学术成果指标两类,具体成果指标按照开放课题申请及任务书执行,发表论文须注明 “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有限公司 高性能工具全国重点实验室,河南,450001;英文署名为:Zhengzhou Research Institute for Abrasives&Grinding Co.,Ltd. State Key Laboratory for High Performance Tools, Henan, 450001,China”,具体要求以合同任务书为准。
五、联系方式
联 系 人:惠 珍
电 话:13700874950
邮箱: huizhen@zzsm.com
联系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梧桐街121号 高性能工具全国重点实验室
15、关于发布储能与动力电池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2024年度项目指南的通知(2024年11月15日截止)
校属各单位:
储能与动力电池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是一个覆盖新能源电池全价值链,围绕电池关键材料与化学体系、电池结构设计与智能制造、电池梯次利用与材料回收等领域开展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创新研究平台。为积极开展国内外合作与学术交流、吸引及培养优秀人才、促进储能与动力电池技术的发展,本实验室设立开放基金,资助科技工作者依托本实验室开展研究工作。
欢迎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申报本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
一、研究领域
1、电池新材料及创制策略;
2、先进电池能质转化体系;
3、电池新理论及人工智能方法;
4、电池新表征方法及机制;
5、电芯设计与系统集成;
6、电池智能制造与智能装备;
7、电池梯次利用与材料回收。
二、资助研究方向:
1、新型电池材料;
2、电池材料理论设计与模拟计算;
3、光电能源材料及反应机理;
4、电池材料失效机制与结构调控;
5、动力电池梯次利用技术;
6、电池材料再生/回收利用技术;
7、高性能电解液与隔膜;
8、先进电池储能体系;
9、先进电池制造工艺;
10、电池智能制造装备;
11、电芯结构与安全设计;
12、电池系统集成与安全管理技术;
13、电池全周期多维度工况表征技术;
14、电池安全预警策略;
三、开放课题申请要求
1、本基金主要支持新能源电池领域相关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创新技术的开发研究;
2、申请项目应具创新性,能够促进实验室研究工作的发展;
3、凡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硕士以上学位或相应水平的研究人员可单独或与实验室研究人员联合提出申请,填写实验室开放项目申请书;
4、项目研究周期一般为1-2年,资助强度一般为1-2万;
5、实验室将组织专家进行评审,根据评审结果建议拟资助的课题和资助金额,经实验室主任会议审定结果并公布;
6、项目研究经费的使用由项目负责人负责,限额使用。
四、研究成果的归属
1、开放基金资助的项目所取得的论文、专利、奖项等成果,归实验室和研究者所在单位共同所有;
2、凡实验室资助项目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必须署名“储能与动力电池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汽车工业学院),Hubei Key Laboratory of Energy Storage and Power Battery (Hubei University of Automotive Technology)”。
五、其它注意事项
1、本年度开放课题申请书提交截止日期为2024年11月15日;
2、提交的申请书包括纸质版一式两份和电子版;
3、联系人: 蔡东明 18827006534
电子信箱: cai.dm@huat.edu.cn
附件 储能与动力电池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申报书.docx
2024年11月4日
16、动物重大疫病微生态疫苗(药物)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024年度开放课题申报指南(2024年11月13日截止)
各相关单位:
动物重大疫病微生态疫苗(药物)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依托于吉林农业大学,于2022年9月获教育部批复建立。工程中心围绕动物微生态领域应用基础性研究和工程化技术前沿,以多学科交叉为基础、以技术创新为动力,根据我国畜牧业健康养殖的重大技术需求,以乳酸菌等益生菌研究成果为基础,以基因工程前沿技术为手段,以优良性状菌株筛选和构建为核心内容,以新型动物微生态制剂工程化和产业化为目标,解决动物微生态行业优良性状菌种资源缺乏、产品功能不明确、产业化关键技术水平低等方面的难题。为了充分发挥中心作用,促进科研合作和学术交流,本着“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设立开放课题,现面向国内外接受开放课题项目申请,中心将根据具体情况择优予以资助。具体要求通知如下。
一、资助方向
中心2024年度将重点支持具有创新性,并与下列研究方向紧密结合的课题:
JZUS学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