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的焦虑很多时候来自时间太紧,好像我们从早到晚都在冲刺,“时间贫困”成了一种普遍存在的感觉,即:要做的事情太多而时间太少。
有研究表明,可支配时间太少(如每天少于2小时)会带来压力,从而降低幸福感;但可支配时间太多(如每天超过5小时)也容易让人缺乏目标感。排除这两种极端情况,幸福感其实更取决于你如何利用自己拥有的时间。
如何更好地利用时间,提高幸福感
18条时间重塑策略
不是指应酬式的社交,而是与自己真正在乎的朋友和亲人深度相处的时间,让自己真正沉浸到身边人的陪伴之中。比如把周五晚上定为和爱人的约会之夜,并且尽量不要让其他事情干扰这个安排。
智能手机常常使我们无法专注所做之事,如果你不想被打扰,可以通过“放下手机”来保护那些能让你更专注、更快乐的时间。把手机放在看不到的地方,不再盯着社交软件和短视频,和真实生活建立更深刻的联系。
比如,有的人实在不擅长打扫和做饭,那么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请家政或叫外卖,因为对他们来说,省下来的这个时间他们可以去做更让他们快乐的事。想办法不要让自己被琐事困住。
比如一家人晚上吃饭的时候,可以每个人分享一下当天发生的、让自己感觉快乐和美好的事,其他人也可以在这种分享中体验到身临其境的美好。在生活中关注那些积极的事情,可以让我们有更大的满足感。
和喜欢的人定期聚会这件事很棒的一点是,它可以让我们在见面前的那段时间里充满期待、翘首以盼,就像钱锺书说的,“约着见一面,就能使见面的前后几天都沾着光,变成好日子。”
我们很容易因为工作、家庭、孩子,忽略和朋友的相处。友情也是需要时间和情感投入的,和自己喜欢并尊重的朋友相处,建立高质量的友谊,能让我们获得许多不一样的视角和能量,也能让我们在生活中多一个“情感支撑点”。
为了确保把时间花在喜爱之事上,可以尝试“任务捆绑”的方法。把你想做之事(比如和朋友聊天)和必做之事(比如通勤)联系起来,你就更有可能花时间去做想做之事。你想和朋友聊天,但又没时间,就可以在下班路上和朋友打电话,来个“电话约会”,因为不管打不打电话,通勤都需要那么多时间。在通勤路上读书也是一样的道理。
那些最能让你远离干扰的时间段,大概就是你的最佳工作时间。可以多去发现这样的时间是在什么时候,然后更好地作出安排。
一个人不可能每时每刻都处于最佳状态。你什么时候精力最充沛,工作效率最高,就把这些时间花在最需要你精力充沛的事情上。拿作家来说,有人习惯早起写,有人习惯深夜写,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最佳写作时间”。
心流状态,是指一种“将个人精神力完全集中,全身心地去创造,投入到甚至忘却时间流逝”的状态。有时候,你可能需要为进入心流状态创造一些条件,比如在进行一些创造性工作的时候,有人会关掉手机,关上房门,提前准备好吃的,这样即使饿了的时候也可以继续。
属于自己的自由时间对每个人都非常重要,对有孩子的女性来说尤其如此,不要因拥有自己独享的时间而感到内疚,你需要不时出去喝杯咖啡,逛逛公园,看看展览。只有照顾好自己,才能照顾好所爱的人。飞机上戴氧气面罩的顺序就是最好的例子:在紧急情况下,大人们得按指示,先给自己戴上面罩。
生活中,进行深入、广泛且具有创造性的思考,哪怕只有半小时或一刻钟,也是有益的。也不是一定要给它一个单独的时间段,你可以把它和其他事情结合起来去做,比如你可以一边跑步,一边思考。
有时候,我们需要什么都不做,什么也不想,就单纯地放空。这不是浪费,反而是一种充电。
把你喜欢的活动拆分开——创造更多的开始,防止厌倦滋生,美好事物的延续也会给你带来更多期待。比如,追喜欢的剧时,有人会“舍不得一次看完”。
把那些你不是很喜欢的差事集中到一个时间段做完,会少一些恐惧和紧张感。
如果你不爱做家务,但喜欢听播客,那可以尝试在做家务的时候听播客,苦闷也许会化为乐趣,就算不能,也至少能减轻点苦闷。
对一件事感到快乐或沮丧的时长,可能远远超出你实际做这件事的时间。为了减轻这些持续的影响,你可以在预料到的苦差事之后安排一件美差事来改善情绪。这不仅会缩短苦差事后不良情绪持续的时间,还有助于激励你应对并搞定苦差事,因为你知道,苦差事后有美差事在等着你。
大量研究表明,精神体验比物质财富更能产生直接和持久的幸福感。其中一个原因是当我们适应已有事物时,可以继续在脑海中重温体验,每次都会得到新的感受。所以,不妨多多回味那些欢乐之事。
主编:隆琼 校对:伟彬 来源: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