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岁成影帝,44岁才被大众熟知,最“穷”男演员,今年终于火了?
文化
2025-01-23 22:31
北京
2025年热梗出现了,一句“我爱你”听得人毛骨悚然。绑架、碎尸无恶不作,这句“我爱你”就是他说给同伙的,一副要杀人的架势。
最近几年王千源无论是在大荧幕还是小荧屏上都有出色的演绎,观众们也把他当老戏骨看待。别看他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帅哥,但朱媛媛都说,当时追求他的人很多。他演得每一个角色无论是正派角色还是反派人物,都有让人拒绝不了的魅力。不过王千源不太喜欢这样的评价,他说:我不是有灵性的那种人。今年53岁的王千源在38岁那年拿奖,44岁那年才真正被大众熟知。
在漫长的、一文不名的岁月里,他演了无数个不为人知的小角色。
所以他总觉得如今一切,都是他走了很远的路,见了很多的人和事,日复一日用那种“最笨”的办法磨练着自己才得来的。所谓体验派,就是要演员完全把自己当做角色,照着角色去思想、希望、企求和动作。
把自己完全变成另一个人,其实真的挺难的,不过王千源觉得理所当然:有时候得用笨招,不能骗自己。
从1994为了拍《赢家》开始,只为了几个镜头,他就体验了半个月残疾人的生活。
从练了半个月单手系鞋带开始,二十几年的时间,上百个角色,无论大小无论戏份长短,王千源一概都用这种“笨办法”。1997年那部《浪漫的事》,他饰演一个结巴的环保主义者。其实没多少戏份,但他仍旧为此戏里戏外的结巴,回家跟爸妈说话都不改过来。演《钢的琴》将近两个月的时间,他哪怕不拍戏也会穿着那条绿毛裤到处跑。
他不厌其烦一遍遍调出童年的记忆——大白菜、粉条,筒子楼里灰灰的楼道,还有下雪的那种味道。他就是完全把自己当成了陈桂林,那个下了岗的,可笑又让人敬佩的东北爷们儿。拍《绣春刀》,王千源不仅提前三个月开始学习武术,还专门学习和思考古代人的行为方式。走路、思想、甚至仔细到还要区分习武之人与普通人的神态。不能不提的还有那部《解救吾先生》,一个盖过了主演刘德华风头的反派角色,那个有血有肉的悍匪“华子”。准备期间,他看了很多法制节目,搜集了罪犯的资料和审讯录像,也由此来自己揣摩罪犯的心理和他的犯罪动机。开机拍摄以后,为了始终把自己保持在罪犯那种凶狠阴郁的状态上,都不敢感受自己的家庭温暖。
这当然又是他的“笨办法”,他为此还挺得意:在监狱里,人会散发一种异味,跟猫狗一样。几天不洗头,头发油腻用手一抹,那个味道就可以把你带入进去。我需要这种方法进入角色。
把一切都揣摩清楚,准备得当,这早已成了王千源的工作和生活习惯。王千源自己倒是不在意这些,他心里有一杆秤:我不是有灵性的那种人,我就是属于那种必须得是把功课做足了。二十几年的岁月呼啸而过,就这么“笨”着,这样踏实的走着,转过头一看,王千源已经成了一位真正的演员。从1994年到2010年,16年的时间王千源摸爬滚打演了不少戏。圈里的导演、演员都知道这么个黄金配角,但他就是不红。当《钢的琴》的张猛拿着剧本来找王千源的时候,其实他刚接了姜伟导演的电视剧《借枪》。对于那个时间段的王千源来说,能拍这部电视剧绝对是个天大的好机会。故事里大雪纷飞的东北小城,是他回忆里的最珍贵的一部分。导演张猛对着王千源一个劲儿说好话,但王千源心里门儿清,导演就是因为没钱找不到演员了。但他还是义无返顾地接了,还为此推了《借枪》,退还了片酬。因为这种临阵反悔,王千源很长一度时间都担心自己会被人家告上法庭。资金不够,导演拍不下去,后来还是女主角秦海璐追加了投资,王千源不要片酬,片子才拍完了。那时候身边的朋友都说他是傻了,放着名导演的大剧不演,倒贴钱来演这可能都没人看的文艺片。王千源自己倒是看得很开,那时候他想:还是算了吧,等它拍完了,碟出不来自己压光盘,以后也跟孩子吹牛逼,说你爸爸也是个愤青,也曾经干过没钱的事儿。不得不说他和片中的陈桂林真的有相似的一面,他们都会为自己的轴劲儿心甘情愿撞得头破血流。拍完《钢的琴》,王千源想,从此以后哪怕永远拍没台词的戏他也认了。不过和大多数人想的不一样,很快王千源凭借陈桂林一角拿了东京电影节影帝。正经的国际A类电影节影帝啊,王千源自己沸腾了,莫不是从此以后就要一鸣惊人、飞黄腾达了?
小众的文艺电影在国内不吃香,38岁的“大叔影帝”没多少人惦记。还没飘起来呢,一盆彻骨凉水就兜头倒下,王千源愣了愣但是没多说什么。此后还是一样的生活,不拘角色大小,不管是电视剧还是电影,无所谓是什么类型的片子,合适就拍。虽然也说过诸如“我没有那种一部戏就能红遍大江南北的本领和运气”这样略带丧气的话。但王千源的“笨”劲儿始终都占据着思想里的上风,他没有太执着在红与不红上世界干嘛,要对你公平,你就努力工作吧,你下回再得嘛,你出不出名你下回都得再得奖,你不得奖,就证明你这一辈子就干一次漂亮的活儿,你接着再干嘛。影帝继续在不知名的电视剧里演着男N号,直到五年后拍完《解救吾先生》。作为一个男二号,王千源与刘德华同台飙戏,硬是让观众忘了刘德华的存在。凭借“华子”这个凶狠孤绝的悍匪,王千源拿到了金马奖和金鸡奖的最佳男配。这一次更多人认识了他,就像弥补五年前的缺憾一样,鲜花掌声一齐向他涌来。如果是五年前,王千源还有可能飘飘飘然,但早已经历过那种失落,他更清醒了。等到这次终于被大众熟知,王千源已经44岁了,所以很多人都说他这算大器晚成。我是觉得我只是延续了他们的精神,从来没有超越他们。
现在看来王千源能成为这样一位真正的演员应该和他的家庭有着分不开的关系。1972年出生于沈阳演艺世家,父母都是老一辈体制内的表演工作者。王千源小时候学习不好,直接上了职高,学了三年裁缝。那时候他想的是能考上服装设计师,将来成为“皮尔卡丹”。上了中戏王千源就忽然“开了窍”,知道上进、认真学习了。
好像也是从那时候开始,他的“笨”劲儿就初现端倪了。所以每次同学们还在准备第一个作业的时候,王千源就已经做完第二个,开始准备第三个了。
不过真的开始干才发现不太对,演儿童剧,他们经常要扮演石头、太阳、花草树木甚至是无形的风。那时候的王千源特别不服,也很迷茫,觉得找不到方向。后来王千源在《表演者说》里谈到这段往事,那已经是二十多年前的故事了,王千源还是历历在目:
“在一次给公立学校的智障儿童演出时,将近一个多小时的戏,我看到底下的孩子们一直在咿呀学语。演完之后去他们的水房打水的时候,有个孩子哭着就跑过来了,有些呆傻地喊着:爷爷,猫头鹰爷爷,太阳哥哥......那个时候,我的感触特别深,觉得自己用不敬业的精神去演戏,结果世界上最单纯的观众,用这么炙热的心在观看着。从那以后,我就改变了我演戏的态度。不是因为想要领奖,才要去表演,而是因为热爱表演,才努力去做这件事。”想来说这话的孩子都早已长成了大人,也根本想不到当初自己的几句话就改变了一个迷茫的演员。是父辈的耳闻目染,是几十年的默默无闻,也是那些暗夜里的踽踽独行和点点星光,让王千源越来越“笨”。其实比起当红流量明星、当红演员,王千源现在的这点儿热度真还算不上什么。他仍旧还是去《太平轮》里演配角,去《海上牧云记》演男N号。有些人会把这些理解为影帝的落魄,理解为王千源没有对艺术的敬畏之心。不过看过上文你就能发现,王千源这个人,他不讲究那么多。
他没想成为明星、红与不红,也同样没想过阳春白雪的处于江湖之远。
他从头到尾,只是“笨拙”的守着自己的老本行,他就是想踏实的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无论是什么片子,无论是什么角色。浮华不断的从眼前飘过,王千源反倒因为一个“笨”字愈发清醒。大多数人不会,他们会找到更容易更捷径的道路达到这个目的。但王千源会,他静下心了揣摩每个角色,他狠下心来练出一身腱子肉......这个世上从不缺聪明人,可抬眼看看就能发现,比起金光闪闪的自带天赋,那些数十年如一日坚持着的“笨小孩”才成了最后的赢家。而也正是那一路上的勤奋与坚持,才让他们的后来的光芒如此耀眼。
世界音乐
绕着地球听音乐,在音乐中发现更有趣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