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在这里绚丽绽放

政务   2024-10-12 17:20   福建  

福建山海交融、闽台交融、海内外交融,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缩影,也是演绎民族团结进步佳话的福地。


“努力把福建建设成为中华民族团结进步的窗口”——27年前,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在八闽山水间久久回荡、鼓舞人心。


多年来,福建牢记嘱托、勇担使命,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接续“窗口”建设,为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9月27日召开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福建省共有6个集体和7名个人荣获表彰。他们中,有倾情播撒民族团结种子、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教育工作者,有扎根基层、促进民族乡村振兴的基层干部,有勇担社会责任、真情帮扶少数民族群众的民营企业家,有用心弘扬中华文化、推动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非遗传承人,还有致力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集体……


每一滴辛勤的汗水,都滋养着民族团结进步之花;每一份执着的坚守,都汇聚成“福籽同心爱中华”的坚实力量;每一段动人的故事,都是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生动写照。




聚力思想引领  

夯实民族团结进步之基



福建始终坚持有形有感有效抓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不断增强,各民族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更加巩固。


学校是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走进“福州大学刘敏榕工作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家”,琳琅满目的民族特色文化陈列、活动展示墙上各族学生的灿烂笑脸、荣誉榜上记录的成就与骄傲,无声讲述着一个个关于成长的故事,见证着一批批民族团结进步的“金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拔节孕穗。


福州大学刘敏榕工作室的师生们


“我们突出政治引领,牢牢把握民族学生思想政治的正确方向,引导民族学生‘知党史、感党恩、跟党走、圆梦想’。”自2014年工作室筹建以来,负责人刘敏榕老师带领团队,探索构建了“以党的建设为龙头、以思想引领为重点、以学业扶持为特色、以人文关怀为基础、以感恩教育为依归”的链条。


从少数民族学生党员的培育发展,精准施策的教学帮扶,到“共读铸牢金教材,树立正确民族观”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再到“光彩创咖民族学生创业实训基地”等各类创业实践平台的设立,让各族学子在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中,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目前,工作室还示范引领全省153所大中小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协同全省大中小学校开展社会实践、理论研讨等形式,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与探索不断引向深入。


“一滴水只有汇入大海才不会干涸,个体价值的实现,总是和集体命运紧紧绑定在一起的,我们每个人的一小步,汇聚起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一大步。”莆田一中新疆部主任陈倩倩,创新开设《中华民族大团结》《福建红色文化》等课程,将“四个与共”共同体理念根植莘莘学子心灵深处;打造民族读书社,引导闽疆学子共读红色经典、共讲中华民族故事,增进对“中华民族一家亲”的体悟;促成闽疆学生结成“亲戚”,开展家庭联谊,走访慰问困难新疆学生家庭,润物无声传递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


莆田一中新疆部主任陈倩倩给各族学生上团课


以爱融情、用心筑梦。被少数民族学生亲切呼唤的“刘妈妈”“倩倩姐”,都是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无数“引路人”的真实缩影。



聚力文化浸润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巍巍中华,多彩民族。各族文化交相辉映、互鉴融通,造就了中华文化的历久弥新,映照着我们强大的文化自信。近年来,福建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用好具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到大力发展民族文化产业、搭建文化交流平台……务实的举措、有效的行动,筑牢了民族团结之根、和睦之魂。八闽大地处处铺展各民族美美与共的画卷,各族群众的中华文化认同不断加强,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可感可触。


流传于宁德猴盾畲族村及周边的畲族民歌“双音”,是中华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我的初心就是把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下去,让畲族村寨富起来。”畲族民歌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雷美凤曾将歌声带上春晚舞台,带上神舟七号飞船,让更多人惊艳于古老艺术的魅力,也吸引越来越多年轻后辈加入到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行列。


猴盾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雷美凤(左一)用畲歌传唱家风家训


同时,身为猴盾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的雷美凤,充分发挥专长,以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唱响民族团结进步的时代“双音”。她牵头各族群众组成理论宣讲轻骑兵,用新创编排的畲歌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送到群众心坎上;举办或参与各类文化活动,促进各族群众在文化交流交往交融中增进情谊;深入挖掘民族文化资源,谋划推动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让猴盾村成为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和美乡村,也成为游客争相前往的“打卡地”。


纪念馆、博物馆,作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与灿烂的文化瑰宝,正成为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重要平台。


一生“深怀爱国之情,坚守报国之志”的陈嘉庚先生,被毛泽东同志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嘉庚精神穿越时空,历久弥新,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财富,也是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宝贵精神力量。


坐落在厦门集美的陈嘉庚纪念馆,作为陈嘉庚文物的主要收藏机构、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始终致力于嘉庚精神的深度挖掘与当代阐释,通过策划精品展陈、出版图书、开展主题讲座和实践活动等形式,持续面向海内外各族群众生动讲述嘉庚故事,弘扬嘉庚精神,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出积极贡献。



陈嘉庚纪念馆


“陈嘉庚先生为祖国奉献了毕生心血,我们要加强研究阐释,用嘉庚精神激励更多人矢志报国。”纪念馆研究中心主任林东霞介绍, 近10年来,陈嘉庚纪念馆精心策划开展了数百场形式多样的展陈和文化交流活动,将陈嘉庚先生带领海外侨胞与祖国人民风雨同舟的感人事迹,“以国家为重、以民族为重”的精神生动融入当代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体系;多次将“福籽同心爱中华”“陈嘉庚生平事迹展”“陈嘉庚与南侨机工”等主题展览带到云南、广西、内蒙古等民族地区,以及港澳台地区,累计接待海内外各族同胞600多万人次,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方面展现了强烈的时代担当。


“我以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自豪!陈嘉庚的家国情怀,永远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学习——无论身在何方,都要心向祖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2022年11月,来自香港孙方中书院的学生李楚楠在观展后的由衷感慨,道出了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声。



聚力共同富裕 

加快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福建持续完善挂钩帮扶民族乡村工作机制、支持民族特色产业发展、助力民族乡村振兴人才培育,带领各族群众共富共享,绘就美好生活图景。


龙岩市上杭县是闽西畲族主要聚居地,也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打造老区苏区振兴发展样板,民族工作绝不能缺角。”上杭县民族与宗教事务局局长邱年春,任职七载以来,辛勤耕耘,厚植民族团结沃土,聚力推进乡村振兴。



上杭县民宗局局长邱年春在庐丰畲族乡察看畲药项目选址


用足用好用活民族政策,精准谋划产业项目,大力对接争取资金。在邱年春的积极推动下,庐丰民族医药、官庄林下经济等一批特色产业激发乡村发展活力,才民、溪北民族村产业共富示范带渐成规模,民族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全县25个民族村先后入选“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全省实绩突出重点村”等。


连江县小沧畲族乡是福州“二水源”保护地、库区移民示范区。从偏远落后的面貌,到一派风光旖旎、交通便利、群众安居乐业的图景,这里承载着畲乡人民服从国家建设大局,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以及畲乡干群同心共建美丽新家园的故事。


小沧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兰万棋是这场蝶变的亲历者、参与者之一。近年来,他带领畲乡群众守好绿水青山的同时,探索走出一条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的乡村振兴路子。如今,油茶、脐橙、紫灵芝、仙草育苗等一批特色现代农业基地在这里落地开花结果,带动群众就业增收。小沧乡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乡、幸福乡。


小沧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兰万棋(中)调研灵芝生长状况


丝路同源,闽疆情深。自1999年以来,共有1500余名福建援疆干部人才奔赴千里之外的新疆昌吉,接续奋斗、奉献边疆。昌吉市阿什里哈萨克民族乡“天鹅小镇”,帮助502户游牧民实现定居安居的梦想;“十个一”工程,让呼图壁县二十里店村成为民族团结一家亲的“闽疆生态文化村”;福建展会平台常态化开展推介招商,为昌吉引进知名企业……一批批定居兴牧、安居富民、教育医疗等重点项目落地,见证了福建援疆前方指挥部25年来为对口支援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出的积极贡献,充分展示了闽昌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生动实践。


福建援疆前方指挥部



聚力互嵌共融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互嵌共融,和美一家。福建不断拓宽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的实践路径,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更加广泛深入,民族团结和睦的氛围愈加浓厚。


晋江荣恒鞋服有限公司是福建省最早试点成批招聘新疆籍少数民族员工的企业之一。先后有19批次1100余位新疆籍员工在这里立业安家,收获满满的幸福感、成就感和集体荣誉感。


晋江荣恒鞋服有限公司各族员工共庆祖国华诞


“真情服务、依法管理、双向融合、共同发展。”公司董事长林策荣以“家”的理念经营企业,推动成立“民族之家”服务管理站和新疆籍务工人员党支部,建立新老员工、省内外员工“一对一”帮带制度,在各族员工同工同酬基础上制定晋升激励机制,将各族优秀员工提拔为公司管理人员,让各族员工遇事有人管、收入有提升、干事有舞台、生活有奔头,真正留得住、融得进、过得好。 


“怀父母之心当老师、以朋友之心做学伴。”三明市列东中学副校长、西藏班学生的“大管家”杜成露,致力营造各民族学生群体相互嵌入的学习生活环境——促成汉藏学生“手拉手”结对,邀请汉族学生家长担任藏族新生“代理家长”,各族学生在生活共融、学习互促中共同进步;陪伴各族学生共度传统佳节、开展特色社团活动,共享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相互浸润的魅力;对接法院、妇联、工商联等单位联合开展“情系藏娃、爱心助学”“汉藏民族团结一家亲”等主题活动,凝聚协同育人合力;与周边社区共建,鼓励各族学生在参与社区志愿服务中,传递爱心善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以如山般的父爱,为雪域高原走来的学子营造了温暖、共融的大家庭。


列东中学副校长杜成露指导西藏班学生制作传统花灯


“三明是我的第二故乡,列东中学是我的第二个家,那里有我永远都忘不了的亲人!”西藏班毕业生扎西顿珠在信中写道。多年来,像扎西顿珠这样的一批批少数民族学子,在这里成长为堪担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又将民族团结进步的精神薪火相传。



聚力闽台融合 

架起两岸民族融合发展桥梁




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国家好,民族好,两岸同胞才会好。当前,福建正大力发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在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助力两岸民族融合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祖籍台湾的高山族青年、台盟盟员谈张德,充分发挥对台交流优势,以中华文化、亲情血缘为纽带,积极推动两岸同胞、特别是少数民族同胞开展多形式、深层次的联谊交流,讲好“两岸一家亲”的故事,增进台湾同胞对祖国大陆的“根、祖、脉”认同;发挥履职平台优势,聚焦两岸融合发展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为促进两岸同胞交友交心、厚植情谊、增进福祉,不断注入青春智慧与力量。


高山族青年、台盟盟员谈张德参加2022年“走进政协•台湾青年说”活动


为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福建不断创新举措,让台胞更好地融入这片创业兴业热土,实现共融共荣。


平潭最大少数民族聚居区的上楼村,近年来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为平潭擘画的“一岛两窗三区”战略蓝图,以海峡两岸融合、民族团结进步、南岛语族溯源“三元素”叠加赋能,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海峡两岸民族团结一家亲氛围愈加浓厚。


“我们立足区位优势,在对台融合发展中先行先试,引入台湾基层治理理念,不断探索搭建台胞参与村居治理的平台。”上楼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振国介绍。通过聘任台胞担任社区营造师、村委会副主任助力推进社工服务,成立岚台家园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为当地孵化专业社工人才,组建“村干部+台胞+民众”的百人志愿服务队每年开展活动百余场,引进台湾青年团队改造百年石头厝、开发文创品牌,成立台胞台企服务工作站,为台胞提供联络对接、政策宣传、业务办理的贴心服务……岚台基层交流深入推进,两岸社工人才在社区治理中发挥的作用愈发凸显。



上楼村志愿服务队


上楼村还与台湾云林县等地持续开展祭祖寻根、探亲访友活动。热络互动也带来经贸合作新机遇,吸引包括台资企业在内的多家民营企业落户上楼。“恳亲+合作”的模式拓宽了上楼对台对外交流的“新航线”。


汇聚合力,迸发活力。福建省民族团结进步协会集结全省关心支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各界人士和团体组织,为促进两岸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架起连心桥。



福建省民族团结进步协会参与主办第十四届海峡论坛·两岸各民族携手向未来活动 


协会自2022年7月成立以来,参与主办了“中华一家亲·两岸各民族欢度‘三月三’”“海峡论坛·两岸各民族携手向未来”等10多场重要品牌活动;与台湾少数民族历届乡镇市区长策进协会等台湾民间团体广泛开展交流合作,促成签订23个两岸“乡对乡”“村对村”“协会对乡村”产业合作协议;发挥“三创促三交”“青雁计划”等平台载体优势,开展就业实训、创业帮扶,为两岸融合、民族复兴汇聚人才支撑……两岸各族同胞在交流互动中增进了“一家人”认同、“一家亲”情感、“一家兴”成效。





同心筑梦,再启行程。中华民族团结进步窗口的新气象、新图景激荡人心。八闽各族儿女将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凝心、铸魂、融情、聚力,共赴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美好明天。




来源:《福建统一战线》编辑部、民宗处 

同心福建
传递统一战线声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