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行探路!成都赋能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 低空经济气象科技创新系列报道①

科技   2025-01-15 20:17   四川  


2024年12月27日,成都低空气象台正式启动运行。成都是全国首个气象赋能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试点城市,在中国气象局党组和成都市委、市政府的有力指导和带领下,成都气象部门积极探索、扎实推进,为气象赋能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有益尝试。

乘势而为

国家战略和地方部署对低空气象服务提出了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指出,四川是我国发展的战略腹地,赋予四川打造“两高地、两基地、一屏障”的使命任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四川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低空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增补低空航空气象监测设施、提升低空气象服务能力等建设任务。

2024年12月27日,成都低空气象台正式启动  摄影:吴冰清

成都是西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核心城市,也是全国首批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和全国低空空域协同管理改革试点城市、第二批国家级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目前,成都正加快构建“一核双枢纽四基地N支撑”全域协同发展格局,打造低空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因此,低空气象服务保障至关重要。

同时,作为世界上海拔落差最大的超大城市,成都具有丰富的地形地貌,平原、丘陵、高山各占三分之一,使得低空经济业态和场景更为丰富。

蓄势起航

在低空经济具有巨大消费需求和良好市场前景的成都,“六个一”工作体系(一个工作专班、一套政策体系、一张运行保障网、一批投资基金、一批示范应用场景、一批创新型市场主体)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基础设施、空域管理等“一揽子”计划提上日程,多个支持发展低空经济的专项规划或政策出台。

宏观层面来看,成都围绕“低空+交通”“低空+物流”“低空+文旅”“低空+应急”等领域,形成低空应用场景12个,开通航线67条,投入使用国内首个阶梯式低空空域。微观层面观察,成都成功完成城市低空短途载人出行验证飞行,无人机“携带”烧烤、汉堡、咖啡在麓湖生态城麓客岛景区“从天而降”,搭载特色农产品的固定翼通航飞机跨省快速物流首航成功,彭州市还开通了“外卖+快递”航线42条,让人们身处深山也能享受“云端外卖”。成都的低空经济正以蓬勃之势,描绘出一幅幅崭新的天空画卷。

成都低空气象台启动当日,市气象局、市口岸与物流办公室、四川天府新区管委会、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中国民用航空西南地区空中交通管理局、青藏高原气象研究院、成都低空飞行服务有限责任公司8家单位签订成都低空气象台联合共建合作协议。成都市气象局副局长杨斌说,“共建单位将实现低空气象设备共建、数据共享、技术共研、人才共培、成果共用,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低空气象科技成果。”

气象护飞

成都市口岸与物流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气象条件是影响低空飞行安全的重要因素,气象监测基础设施和低空气象服务,为低空空域协同管理与服务保障提供了有力支撑。

旋翼式气象探测无人机  摄影:吴冰清

据了解,成都低空气象服务基础条件良好。气象部门已初步构建立体化综合气象观测网,建成各类气象观测站和天气雷达,为相关部门提供气象卫星、天气雷达、地面观测、预报预警等20类气象数据资源;建立人工智能强对流天气短临预报模型,0至2小时预报时空分辨率达10分钟、1公里。今年2月,成都还将建设15部激光测风雷达和135个城市冠层气象观测站,主要集中在人口密集区域。

“成都市气候条件总体有利于开展低空飞行和低空经济产业发展。但垂直气候差异显著也为低空经济飞行应用场景带来了挑战,需要更加精准的低空垂直气象探测和更加精细化的高频次、智能化、集约化气象服务,因此气象科技创新尤为重要。”市气象台台长张驹说。

加速布局

成都市气象局作为市低空经济发展工作专班重要成员单位,积极参与制定和推动出台《成都市低空空域协同管理与服务保障机制》,并参与《成都市低空经济促进办法(条例)》编制工作。

龙泉驿区无人机医疗物流配送气象监测服务示范点 摄影:付杰

同时,市气象局紧扣低空经济发展实际需求,加快构建“一机制、一底座、两平台、四场景”的低空气象保障模式,赋能成都低空经济“快起步、飞得起、管得住、发展好”。其中,“一机制”即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企业参与、合作共赢”的低空气象保障机制;“一底座”为构建智能化、集约化、标准化的低空气象数字底座,建成低空气象监测网、数据网和服务网;“两平台”即筹建低空气象台和低空气象实验室;“四场景”即推进通航短途载人运输、无人机物流配送、低空公共服务应用、低空文体旅游等应用场景气象服务,建设低空智慧气象服务平台。

未来,成都气象部门还将从加快低空气象监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低空气象科技创新和提升低空气象服务能力三方面,服务保障低空经济新质生产力全链条,具体包括:编制成都低空气象基础设施规划,开展低空空域气象条件实时监测,为空域管理和低空飞行的安全性、可靠性提供支撑;推进低空气象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低空气象标准和创新体系建设;开展针对低空飞行的监测告警和风险评估服务,保障低空适飞空域、时域资源安全高效使用。


中国气象报社  出品 

作者:周雯 龙文静

编辑:闫辰宇 丁继武

发布:刘佳

审核:段昊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0120240019

通航圈
通航圈:一个行业的跌宕起伏。通航圈于2017年4月11日在四川创办,是业内共同打造的通用航空及低空经济行业交流平台,主要致力于通航产业及低空经济的研习、观察和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