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茎点种腐病病原菌(Phomopsis longicolla)是引起大豆拟茎点种腐病(Phomopsis seed decay,PSD)的主要原因。PSD主要危害时期为种子存储期和苗期,不仅会影响大豆的种子质量,使得种子活力丧失、含油量降低、脂肪酸比例发生改变,而且发育时期的大豆种子被拟茎点种腐病病原菌或其他拟茎点霉属(Phomopsis)的病原菌感染后,表现为干瘪、开裂,且通常呈现白垩色、导致霉变,随后可能不发芽或发芽缓慢,在植株生长后期染病严重会造成茎枯和荚枯,并导致大豆产量损失。由于种子带菌率高、部分品种抗病能力较弱,近年来,PSD已发展为黄淮海大豆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因此,优化大豆PSD鉴定体系、筛选优异抗病种质资源对于培育抗性品种具有重要意义。近期,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王晓波课题组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邱丽娟课题组完成的题为“大豆芽期拟茎点种腐病鉴定体系构建及抗性种质筛选”的研究在《中国农业科学》2024年第57卷11期正式发表。选取已报道拟茎点种腐病抗性品种齐黄34、感病品种Williams,以及中作09-560、z13-631-2、ZDD26268、辰溪青皮豆1和通县黄豆,挑选各品种大小均一、种皮完好的种子,经过消毒后于黑暗中发芽,在不同萌发时长后分别接种拟茎点种腐病病原菌24、48、72和96 h,统计不同侵染时长下种子表层的菌丝覆盖率与种子腐烂率,确定评价大豆拟茎点种腐病的最适鉴定时期。随后,以该时期的种子表层菌丝覆盖率和种子腐烂率作为评价指标,对自然群体170份不同大豆种质进行抗性鉴定,并划分5个抗病等级,筛选出高抗病性品种。未萌发与萌发的大豆种子接种拟茎点种腐病原菌的染病情况比较以种子表层的菌丝覆盖率和种子腐烂率作为评价指标,发现不同抗性水平的大豆在萌发96 h后接种拟茎点种腐病病原菌表现出最为明显的表型差异;进一步比较侵染24、48、72和96 h后的发病情况,发现侵染72 h后的不同品种之间抗病差异最为明显,因此,确定萌发96 h后的芽期大豆侵染72 h为评价不同品种拟茎点种腐病抗性水平的最适时期.
随后对170份大豆自然品种进行拟茎点种腐病抗性鉴定,并划为高抗、中抗、中感、感病、高感5个抗病等级,其中Ⅰ级(高抗)品种30个、Ⅱ级(中抗)品种51个、Ⅲ级(中感)品种71个、Ⅳ级(感病)品种4个、Ⅴ级(高感)品种14个,表明大豆种质资源对拟茎点种腐病抗性存在广泛变异。
以萌发96 h后的芽期大豆侵染病原菌72 h作为最佳鉴定时期、种子表层的菌丝覆盖率和种子腐烂率作为拟茎点种腐病的评价指标,该鉴定体系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可为不同品种室内快速高通量鉴定提供有效方法,进一步筛选出30个高抗种质可为抗病品种选育提供材料基础。该研究获得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2308085MC88)、安徽省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202204c06020026)、安徽农业大学引进和稳定人才项目(rc312003)的资助。苗龙, 杨蕾, 许竞好, 李娜, 王飞宇, 邱丽娟, 王晓波. 大豆芽期拟茎点种腐病鉴定体系构建及抗性种质筛选[J]. 中国农业科学, 2024, 57(11): 2092-2101.MIAO Long, YANG Lei, XU JingHao, LI Na, WANG FeiYu, QIU LiJuan, WANG XiaoBo. Establishment of Evaluation System and Screening of Disease- Resistant Accessions for Phomopsis Seed Decay in Soybean Germination Stage[J]. Scientia Agricultura Sinica, 2024, 57(11): 2092-2101.
《中国农业科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与中国农学会共同主办的以农业为核心的多学科综合性学术期刊。是中文核心、科技核心、CSCD Q1区期刊,是科协支持的卓越期刊。在多家第三方评价系统中,评价总分多年保持在农业综合类期刊中的首位。现为半月刊,设有“作物遗传育种•种质资源•分子遗传学;耕作栽培•生理生化•农业信息技术;植物保护;土壤肥料•节水灌溉•农业生态环境;园艺;食品科学与工程;畜牧•兽医”等栏目。欢迎投稿:http://www.chinaagrisci.com
欢迎订阅:
2024年定价49.5元/册,全年刊期:24期,全年定价1188元。① 各地邮局订阅:邮发代号2-138;
② 编辑部期刊发行部:联系电话 010-82106247;
③ 网上购买:搜淘宝店、微店店铺名称:中科期刊(订阅及销售过刊);或扫描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