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61岁,患者因反复鼻腔出血1年,鼻塞3个月入院。
01
MRI及CT检查:左侧上颌窦、筛窦、鼻腔及双侧额窦占位性病变并积液,颅内未见病变累及,考虑恶性肿瘤。胸部及腹部CT检查未见明确转移灶。
患者血清学检查:甲胎蛋白1.60ng/mL(参考范围≤13.32ng/mL),绒毛膜促性腺激素0.54mIU/mL(参考范围≤3mIU/mL)。
02
灰白色碎组织一堆,大小7cm×4cm×1cm。
03
低倍镜观察,肿瘤组织边界不清,浸润性生长,肿瘤细胞绝大部分呈弥漫实性片状排列,未见明确鳞状、腺样及其他分化特征,可见内陷的良性腺体(图1),局部侵犯骨质(图2),可见出血、坏死。在弥漫实性片状排列的肿瘤组织内,局部可见腺管状及筛状结构,周围间质黏液水肿状,呈卵黄囊瘤样形态(图3)。高倍镜观察,弥漫实性片状排列的肿瘤细胞形态单一,核质比增高,细胞核圆形或卵圆形,空泡状,核仁显著,胞质部分嗜酸性,部分透明(图4),肿瘤细胞核分裂象易见。卵黄囊瘤样区域的肿瘤细胞呈梭形或扁平立方状,未见核仁及核分裂象。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04
阳性标记:
弥漫实性片状区域:广谱角蛋白(CKpan)(图5)、CK8弥漫阳性,SALL4、突触素、CD56、Glypican-3局灶阳性;Ki67增殖指数约70%;
卵黄囊瘤样区域:甲胎蛋白、SALL4、Glypican-3、广谱角蛋白(CKpan)均阳性(图6、7),Ki67增殖指数约40%。两种区域SMARCA4均阳性。错配修复蛋白MLH1、PMS2、MSH2、MSH6均阳性,为pMMR状态。
阴性标记:胶质纤维酸性蛋白、CD30、OCT3/4、CD117、p40、S100、SOX10、HMB45及甲胎蛋白;两种区域SMARCB1(INI1)均缺失(图8、9)。PD-L1(克隆号:SP263)阴性。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原位杂交结果:
EB病毒编码的RNA(EBER)原位杂交及HPV原位杂交均阴性。
05
(鼻腔鼻窦)伴有卵黄囊瘤样分化的SMARCB1(INI1)缺失的鼻腔鼻窦癌(Sinonasal SMARCB1 (INI1) Deficient Carcinoma With Yolk Sac Tumor Differentiation,SDC-YST)。
01
鼻腔鼻窦SMARCB1(INI1)缺失的癌(SMARCB1-deficient carcinomas,SDC)是一种缺乏SWI/SNF复合物亚基SMARCB1(INI1)的未分化上皮恶性肿瘤,没有其他类型鼻腔鼻窦癌的组织学特征可归类。SDC-YST是SDC新近报道的罕见亚型,最早由Zamecnik等于2018年首次报导。
ICD-O编码:8020/3
02
SDC通常发生在成年人。大多数患者表现为局部晚期(T4期),包括眼眶和颅底受累。无特异性症状(鼻塞、鼻窦炎、鼻出血和头痛),常伴有眼眶并发症。
03
SDC表现为弥漫浸润性生长。肿物柔软、脆弱,伴有息肉样形态,伴广泛溃疡和坏死。
04
组织学上,肿瘤组织具有相对广泛的形态学谱系,最常见的组织学形态为基底细胞样和横纹肌样或浆细胞样。近年来罕见的组织学亚型被相继报道,包括腺样、乳头状、肉瘤样。SDC-YST的组织学形态多表现为未分化癌伴卵黄囊瘤样分化,也可以表现为腺癌伴卵黄囊瘤样分化,罕见情况下可表现为纯的卵黄囊瘤形态。
05
SDC-YST的肿瘤组织SMARCB1表达缺失,表达广谱角蛋白(CKpan)等上皮标记,卵黄囊瘤样分化区域表达甲胎蛋白、SALL4及Glypican-3。有个别的研究报道这三个标记物在非卵黄囊瘤分化区域也有少量的表达。SDC-YST的EB病毒编码的RNA(EBER)原位杂交及HPV原位杂交均阴性。
06
关于SDC-YST中卵黄囊瘤样成分的起源问题,少数学者进行了研究,认为卵黄囊瘤样分化代表了体细胞起源性癌症的继发性“生殖细胞表型”分化。同样的结论在女性外阴伴有卵黄囊瘤样分化的SMARCB1(INI1)缺失的上皮样肉瘤中也得到了证实。目前已经报道的SDC-YST病例数较少,关于卵黄囊瘤样成分的起源问题需要收集更多的病例做进一步的研究。
07
(1)鼻腔鼻窦原发的卵黄囊瘤:该肿瘤是一种起源于生殖细胞的恶性肿瘤,多发生于儿童,很少发生在生殖腺以外的部位,形态学上肿瘤细胞呈腺管状、微囊状及筛网状排列,一般不出现大片的未分化癌样形态,且文献报道卵黄囊瘤表达SMARCB1(INI1),可鉴别;
(2)SMARCA4缺失的畸胎癌肉瘤:在该肿瘤中,原始未分化的神经上皮成分占优势,且具有鳞状及腺样的上皮成分,SMARCA4缺失表达,本例虽然有显著内陷的鳞状上皮及腺体,但无神经上皮成分,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阴性,SMARCB1缺失表达,SMARCA4表达,可鉴别;
(3)恶性黑色素瘤:肿瘤细胞常呈弥漫片状排列,细胞形态学特征多样,可呈未分化、上皮样、梭形、浆细胞样和横纹肌样,部分病例胞质内可见黑色素,表达S100、SOX10及色素标志物,SMARCB1不缺失表达,本例免疫组化染色不表达S100、SOX10及色素标志物, SMARCB1表达缺失,可鉴别。
08
绝大部分SDC病人预后较差,文献报道约半数的病人在确诊1-102月内死于该肿瘤。SDC中卵黄囊瘤样分化成分是否影响SDC的临床病程尚不清楚。本例患者术后给与免疫治疗1周期(替雷利珠)联合化疗2周期(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及顺铂)及放疗1周期,目前未见复发及转移。
*本文(包括图片)均为作者投稿, 仅供行业交流学习用,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参考文献 <上下滑动预览>
供稿 | 吕慧 李柏成
编辑 | Cami
审核 | 审核组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地为病理同行、临床医生、病患以及关注健康的广大网友提供病理学知识,我们诚挚邀请您将各类病理诊断、病理技术发展、新技术临床应用等原创稿件托付给我们,我们会通过上海阿克曼病理官方公众号、第三方媒体等方式,无偿供给广大同仁学习,共同进步,努力推进行业传承与接力发展。
征稿详情及稿酬政策,可点击蓝色标题链接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