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19:30,由中国工商银行独家冠名播出的《寻找国宝传颂人——中国国宝大会第四季》第八期,将在央视财经频道、央视财经客户端、央视频同步播出,与观众一起感受文字的力量,在信札书帖中开启与中华文明的跨历史对话。
见字如面,纸短情长,文字往往能够传递深厚的情感,让爱以文字的形式再度生根发芽。而在古代通讯不便的岁月里,书信往往是人们传递情绪抚慰和远方牵挂的最好表达。
现藏于甘肃简牍博物馆的元致子方书是目前发现字数最多、保存最完整的汉代私人信件实物。这件文物是汉代一位叫元的屯宿边疆的军官给好友子方写的一封信,其上记录了元请求好友为自己代办的事项,既有购买鞋子、毛笔等生活用具的请求,也有代问候次孺和妻子的嘱托,信上事无巨细的交代体现了汉代交通、通讯不易,也真实反映了边疆将士的真实生活状况。此物与北宋书法家蔡襄的致彦猷尺牍、元代赵孟頫的十札卷以及明代董其昌的杂书册之乞米帖,都是古人生活片段的生动再现,带领观众与古人跨时空共情。
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的睡虎地秦墓出土黑夫「家信」木牍,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封家书,虽然只有半个手掌大小,但其中记录了秦国士兵黑夫和惊对家中的牵挂、对战争的无奈以及对家国命运的担忧,承载着充沛而又深厚的情感,跨越千年依旧能让人感受到文字中的力量。黑夫「家信」木牍与秦始皇廿六年的诏书权、泰山刻石拓片三件文物既是古人精神意志的载体,同时也记载了休戚与共的家国命运,是秦朝一统华夏的实物见证。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宋代苏轼新岁展庆帖和人来得书帖合帖,收录了苏轼写给友人陈季常的两封信件。新岁展庆帖见证了苏轼对友人的邀约,能够感受到苏轼的豁达之意;人来得书帖则寄托了苏轼对友人的宽慰之情,反映了二人患难与共的真情。此外,宋拓苏轼《丰乐亭记》(选页)是苏轼以大字楷书所书,工整、有力的书法传达了他对恩师欧阳修的敬意。这三件国宝一道,展现了宋人交游背后的士大夫精神,也生动反映了文字能够传递信息,更能以书法传达更为深重的情感。
现藏于上海图书馆的三国诸葛亮《诫子书》(宋刻本《艺文类聚》刻本),是诸葛亮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其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等名句至今仍代代传颂。节目里,传颂人将千年前古人的生活片段、交游志趣、谆谆教诲再度重现,让我们时至今日依然能够见字如晤,看到跨越时代依旧赓续的文明记忆。
节目中,“国宝传颂人”将为我们带来精彩演绎,透过文物见字如面。我们将看到文博工作者徐思源,在“中国最早的家书与时代印记”主题的讲述中,联想到了秦兵马俑的摄影师在看到兵马俑身上的指纹痕迹时潸然泪下的一幕,于是当他读到两千多年前的家书,不禁现场落泪。与秦兵马俑上遗留的指纹一样,这样穿越时空的印记和文字,总是让我们能够与更远的时空中的古人相连,并产生深深的共鸣。
各位看官且听好,小子石时来报到。与徐思源分到同一主题的石时,化身茶馆说书人,将为观众献上一场有滋有味的精彩展演。在他的口中,三件文物皆是秦一统华夏的有力见证,刻石和秤砣上记载着秦始皇大一统的伟绩,木简上的文字让人一秒代入,回望那个璀璨而又短暂的年代,文字让我们与神秘的秦朝“见面”,聆听历史深处的深远回响。他的传颂让观评团老师直呼“生动”。
“鹤舞蓝天下,达意人世间”,将名字融入诗句的左鹤达也将为观众带来一段饱含诗意与深情的传颂。节目中,他多次引用诗句为文物故事做出补充,给观众以更加沉浸的观感。无论是用耳熟能详的“河东狮吼”一词的由来“忽闻河东狮子吼”让大家与陈慥拉近距离,还是以《睡起闻米元章冒热到东园送麦门冬饮子》说明苏轼与米芾亲密的关系,都让观众仿若走进了苏东坡的“朋友圈”。
还有小学老师张颖将国宝传颂与教师工作相结合,将诸葛亮的《诫子书》作为一部具有深刻教育意义和人生智慧的经典之作应用在实际教学中,解决了学生们做事拖拉不专心的问题,先人的智慧、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此刻绽放出耀眼光芒。
杨和堃从书法角度对欧阳修与苏轼的师徒情谊进行深入解读,作为主考官的欧阳修如何发掘了才高八斗的苏轼?对恩师欧阳修,苏轼又如何回报了这种知遇之恩?书信、书法为何能让人“见字如面”?
郭苑洁从修身、治家、处事、为学等几个方面将颜之推四万多字的《颜氏家训》进行拆解,开中国家训之先河的《颜氏家训》对处理家庭关系、年轻人找对象方面有哪些至今仍旧有所裨益的建议?颜氏后代中又出现了哪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名人?传颂人们娓娓道来的传颂让晦涩专业的文博知识变得通俗易懂浸润人心,也让深厚的历史文化与当下的美好生活成功链接,现场还有哪些精彩看点?今天19:30等你来一探究竟!
揭开国宝面纱,与传颂人一起开启一场跨时空“对话”,观评团的专家们也以专业视角补充文博知识,溯古观今传递文化魅力。坐镇本期节目的观评团成员分别是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彭林、原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辽宁省博物馆副馆长董宝厚,专家们将结合现代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对文物进行讲解补充,让文物在现代化表达中再度“活”起来。
从前车马很慢、通信不便,那些涓涓文字、信札书帖便是古人见字如面的寄托。彭林教授将在现场为观众解读书信的礼仪和格式,看看古人如何用书面方式展示见面礼仪?还将科普古代信纸的正确叠法,纠正传颂人五花八门的错误叠法?新春佳节迎“五福”,古人提出的“五福之说”是指哪“五福”?《尚书》中对此又是如何记载的?彭林教授将带观众一起追溯关于中国祝福的历史传统。
苏轼的“朋友圈”竟然有1300多人?原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为观众解读他在交游中获得了哪些独特的生命体验?看到传颂人能够将中华传统文化应用于现代教育事业,董宝厚副馆长直呼“由衷敬佩起来了”?他们还诠释了哪些国宝背后的中国智慧?传颂人的精彩展演又引发了观评团怎样的点评?本期节目继续带你走进国宝的世界!
此外,原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还为观众科普了睡虎地秦墓竹简的重要考古地位,竹简上的文字不仅内容广泛,还体现了古人对于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朴素的认识。墓中出土的《睡虎地秦墓竹简-田律》正与金融行业“五篇大文章”所提到的“绿色金融”有异曲同工之妙。金融行业“五篇大文章”是指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水平而提出的五个关键领域。多年来,中国工商银行始终坚守金融报国、金融为民初心,持续做深做精金融“五篇大文章”,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向着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现代金融机构目标不断迈进。
今天19:30,锁定央视财经频道、央视财经客户端、央视频,与《寻找国宝传颂人——中国国宝大会第四季》第八期一同走进古人文字与书信的世界,成为时代的启信人,解码中国智慧、传承华夏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