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安徽)第十二批援南苏丹医疗队的一员,自今年9月份抵南,我已经在南苏丹朱巴工作生活了一个多月。从最开始的陌生,到现在的逐渐熟悉,在时间的沉淀和催化下,一切都慢慢步入正轨,我们适应了这里,也融入了这里。
踏上南苏丹土地
南苏丹地处非洲腹地,于2011年7月9日独立建国,是世界上最年轻的国家之一。在这个赤道北部的东非内陆国,奔腾的白尼罗河、茂密的热带植被和蔚蓝的天空,一起组成一幅令人心旷神怡的画卷。然而,多年的战乱冲突、环境恶化、饥饿疾病让这个美丽的国度披上了一层阴霾。建国十余年来,道路交通、水电、通信、医疗卫生、教育等基础设施严重缺失,社会服务停滞不前,商品基本依赖进口,使南苏丹成为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
虽然,出国前的系统培训,让我对南苏丹的地理人文、宗教信仰、经济状况、风俗习惯等有了了解,但真正踏上这片土地,却有着别样的感受。不同于国内的四季分明,这里一年只有雨季和旱季之别,每年5月至10月为雨季,11月至4月为旱季,雨季高温多雨,旱季十分炎热干燥。这里没有外卖、快递及网购,但有泥土饼和木薯;没有火锅和海鲜,但有土豆和洋葱;没有高铁、轻轨、火车甚至出租车,但有满大街的摩托车和名为“Toktok”的三蹦子;没有甜甜的葡萄、酥脆的梨,但有满树的香蕉、芒果和木瓜;没有高大的楼房和整齐的道路,但有新鲜的空气和蔚蓝的天空……,经常看见人们在大树下悠闲地喝着红茶并闲聊着,但轻松的背后却隐藏着贫穷和疾病。
我们工作的城市朱巴虽然是南苏丹的首都,但这里基础设施较为落后,治安形势复杂。人身安全是大使馆和医疗队高度关注的事项,平常我们实行半封闭管理,绝大多数时间行走在驻地与援助医院“两点一线”之间。队内每天安排人员定时巡逻驻地安全情况,每周五下午医疗队队员们集体乘车前往中国超市采购生活物资。此外,医疗队每周定时安排消杀工作,每周定时召开队员会议,每月定时去孤儿院看望孤儿……,一切都显得有条不紊。
医疗队慰问孤儿
朱巴教学医院是我们所援助的医院,是医疗队工作的主阵地。该院有九十多年的历史,为南苏丹最大的公立医院。医院曾因内战、社会局势动荡等原因,技术条件落后,药品、耗材匮乏。值得庆幸的是,在我国政府的无私援助和一批批医疗队的支持帮扶下,近年来医院软硬件建设显著加强,医务人员技术水平得到快速提升。知道我来自中国,当地医护对我非常热情,我们相处的很愉快,这也让我在非洲大陆感受到祖国的伟大,见证了“中国力量”。
总体上,朱巴教学医院的医护人员不多,但是也有优秀的医生,他们接受过完整的西医培训课程,有些还在欧洲国家深造过。医疗队队员在开展诊疗工作的同时,也会与他们进行学术交流,开展“汉语桥”等活动,大家共同交流,相互借鉴和提高。
业务交流
我的专业是儿科,工作中面对的都是当地妇女和儿童。因条件所限,南苏丹的孕妇很难有充足的营养,再加上孕期检查不完善、卫生条件差,当地出生率高,新生儿死亡率也很高。目前,这里的儿科没有门诊,只有新生儿室和NICU。除我之外,儿科有2名医生,5名护士。由于人手有限,大家轮流倒班,保证正常工作。这里有很多国内援助的专业设备,用起来比较顺手,主要不足是电力供应限制、设备缺乏保养。工作闲暇,我逐步将儿科大部分仪器、设备修理、擦拭干净,正常投入使用。每一次治疗完成,每一次抢救成功后,看到一个个幼小的生命转危为安,孩子们脸上露出的一张张笑脸,心中总是充满了欣慰,这不仅是南苏丹人民的期盼,更是我本人的希望。
诊治患儿
除了到朱巴教学医院工作外,医疗队每周一及周三上午,会从内、外科各派出1名医生前往朱巴大学校医院坐诊。这时的我们又是全科医生,负责朱巴大学在校学生、教职工及大学附近居民的身体健康。我国政府也向朱巴大学校医院提供了多批医疗设备、物资和药品,大大改善了校医院的卫生基础设施。同时,近期医疗队将会陆续给该院医务人员进行“三基培训”。
医疗队日常诊疗
来到南苏丹一个多月了,时间不长,却有一份珍贵的体验。走出国门更加深刻感受到祖国的强大,身处动荡的异乡更加深刻认识到援外医疗工作的重大意义。目前朱巴教学医院改扩建项目(二期)工程正如火如荼进行,我相信这里的明天更加美好。我将认真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弘扬践行“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疗队精神,充分发挥专业技能和专长,全力做好疾病诊查和治疗、医疗保健、医疗救助等工作,为南苏丹医疗卫生事业和中南友谊发展作出新贡献。援南苏丹医疗队队员邰海服写在南苏丹 。
END
来源:宣传(统战)科
编辑: 孙 鹏、梁梦琴
校对: 朱普庆
审核: 许 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