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挑战全马,骑行4000多公里,
从独库公路到卡若拉冰川脚下……
“人往高处走”是他的信条。
他是张钧波,
我校沁园书院2020级审计8班政府审计学院本科生,
现为西南财经大学审计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图书馆5楼资料室的116号座位上,
能经常看到张钧波埋头思索的身影。
这里安静、明亮,靠窗的座位几乎成为他备考的“小家”。
“熟悉的环境让我更容易沉浸在自己的节奏里。”他说。
备考的时光漫长,为了避免陷入虚无的努力中,
张钧波将“199学习法”运用到了极致。
他精细划分考试涉及的知识体系,
每天拿出1-2个小时的时间巩固基础知识,
同时进行大量的习题训练。
“但我是个贪玩的人”张钧波这样评价自己。
备考后期,各种押题卷铺天盖地,
张钧波却充耳不闻,给自己留出“空白期”,
一遍遍地翻阅笔记,分析自己的不足。
偶尔松懈的时候,室友也会帮他找回状态。
冬天的早晨容易犯困,室友会催促他抓紧起床,
在路上,两人通常争分夺秒地解决早餐,
一天的学习结束后,张钧波还会向他请教经验,
“有这么一个自律的舍友,连带着我也变自律了。”
在张钧波心里,
和室友互相鼓励,让他的学习生活变得不那么枯燥,
“我有很多好习惯是因为室友才一起养成的。”
大学期间,张钧波还加入了政府审计学院辩论队。
“论辩无需胜负,唯有真理永恒。”
在这里,他学会用辩证法来思考问题,
发展的起点、对立面的显现、对立面的统一……
思维火花的碰撞让他养成了深度思考的习惯,
唇枪舌战的较量中,他的表达能力也有所提高。
“清楚真正需要的,
接下来就是相信习惯,
相信自己。”
跑步也是他计划的一部分,
运动产生的内啡肽常常让张钧波忘记烦恼。
对于长跑爱好者来说,
十公里、半马、三十公里、然后全马,
挑战自己也是一种乐趣。
“我想通过完成全马,给自己一个积极的心理预期。”
哪怕当天的情况并不理想:梅雨季,天气炎热,他的脚有伤;
哪怕晚上十点钟才能开始,凌晨才能结束;
哪怕半马后就开始严重掉速和岔气,一瘸一拐地忍着腿疼。
虽然用时五小时十二分,远超预期的四小时内,
结束时,他躺在操场上也已经心满意足。
“人生就像马拉松,想要做到万全的准备是很难的。
接受自己的平凡后,
会发现有些事就是要在实践中趋于完美。” 张钧波说。
开车太快,走路太慢,骑行刚刚好
从独库公路出发,途经沙漠公路、新藏线,
最后抵达珠峰大本营。
张钧波决心复刻2014年骑行纪录片《行疆之路》的路线,
亲身体验其中风景。
看过塔里木河流域的胡杨,
翻过库地达坂,欣赏冈底斯山脉的雪山盛宴,
美景常有,变数也从不缺席。
在新疆戈壁,人迹稀少,而阳光毒辣。
不巧的是,他的车爆胎了。
补好后骑到近100km时再次爆胎,
焦灼下他只能重新拆解、换胎衣。
一通操作下来,骑行服早已浸满了汗水。
西藏的天气无常,高原的暴雨说来就来。
他只好停车躲雨,披上雨衣,
走了没有一公里,路就全干了。
他哭笑不得:“觉得这个天气在耍我”。
最让他头疼的是雨季的冰雹,
夹杂在寒风暴雨里朝人脸上打,
“又细又密,逆风走的时候脸都被砸红了,还好有护目镜。”
抵达日喀则时,他已经筋疲力尽,
好在佩枯措的风景对得起他的坚持,云层中出现的彩虹让他惊喜不已,
在红色驿站里的沙发上对付一宿,“明天又是一条好汉!”他笑着说。
在卡若拉冰川的山脚下,是他最后一晚的露营地。
“我想我会记得这一次旅程,像是冥冥之中的注定。”
热爱自然,也热爱萍水相逢的人。
一路上淳朴善良的骑友和当地人,
让张钧波远在千里之外,感受到家的温暖。
在昆玉市,修补后的自行车撑不了太久,
他暂时停留在路边休息。
同行的骑友给了他三个桃子补充体力,
一个维族小哥看到了,把手里的一瓶冰水递给他。
即使语言不通,
张钧波还是一通比划表达了他的谢意,
附近没有买水的驿站,
“天知道我有多么幸运,
喝下去的瞬间我觉得我又能再骑下去。”
傍晚寻找露营地时,回程的小哥邀请他上车,
两人合力把自行车抬到货车上,
到了地方送给小哥水,他就是不要,
还给张钧波送来炸鸡。
说起途中的经历,他万分感动,
“一路上跌宕起伏,好在我遇到了这些朋友。”
勇气为凭证,动力为号角,
有这样一颗热爱生活的心,
张钧波也将一如既往
所向披靡,前途无量!
欢迎投稿:nsb@nau.edu.cn
长按识别关注